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高等教育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关系到高校人才的培养,为高校健康成长、顺利成才保驾护航。在日常的政治教育中充分体现教育内容的真理魅力与可信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才能得到有效保?C。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真理性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真理性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真理性的实践意义
有利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魅力。真理本身具有魅力性,它承载着人们的价值观和精神追求。在实践中,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魅力性,首先要确定教育内容的真理性。只有充分体现教育内容的真理魅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才能得到有效保证。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培养高素质人才、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维护学校和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实践中,总体上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不够强,部分高校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兴趣不高;思想政治教育感染力不够强,部分高校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还不显著;思想政治教育凝聚力不够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为合格人才培养提供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真理性有待进一步提升是重要原因。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真理性的实践误区
作为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标准,必须具有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特点,只有实践才具备这一特点,真理则不具备实践这样的特点,因而就不能作为检验其认识是否正确的标准。在实践中,人们往往自觉不自觉地把一些经典作家的具体观点神化,作为绝对真理灌输给教育对象,把一些经典作家的具体观点教条化,用来指导一切工作,结果在缤纷多彩的现实世界中遇到许多解释不通、解释不了和解释错误的问题,影响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
把真理性的教育内容孤化、一元化。正像人们所常说的那样,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等。这启迪我们:真理的检验标准正是同质事物的真理性认识本身。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往往把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孤化、一元化,在向高校“灌输”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中绕圈子,没有适当引入其他同质事物作为参照标的。开放是世界大势,势不可当,高校可以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各种信息,包括教师向高校“灌输”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世界中存在的其他同质事物。教师“灌输”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中原本存在的缺陷与世界其他同质事物的可取之处产生碰撞、比较和鉴别,造成高校对教师“灌输”的思想政治教育全部内容的真理性、科学性、可亲性和可信性不同程度地降低,影响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真理性对教育效果的影响
教育内容的真理性是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的时代要求。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结构转型期、改革攻坚期、发展关键期和矛盾凸显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不断向思想政治教育提出新的问题和新的要求,迫切需要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担负起时代的重任,与时俱进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代接轨、与现代化同步,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高等教育提出的必然要求。必须看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丰硕成就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真理性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失位的现象。致使可亲性和可信度降低,吸引力和感染力下降。
(三)以理服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要求
原则是指说话或行事所依据的法则和标准。思想政治教育原则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客观规律的反映,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在以情感人的基础上,最终靠真理的力量说服人。以理服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要求。以人为本,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终极追求和根本理念。只有真正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始终坚持和落实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激励人、促进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才能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激励人是以人为本的理念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过程中的具体体现。尊重人和理解人,关心人与激励人,最终靠真理的力量来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和终极目标。无论教育内容如何变化,方法如何创新,渠道如何多样,环境如何和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提升必须依靠真理的力量解决最终问题,必须始终把以理服人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要求来开展工作。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可信性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单纯讲道理并没有取得应有的效果,高校对思想政治教育无兴趣、不爱听、听不进,甚至出现心理上的反感和行动上的抗拒,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可亲性降低、可信性下降的局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仅有真理性还不够,还需要增强可亲性和可信性。真理的力量还需情感的力量、人格的力量和艺术的力量,才能充分发挥其教育作用。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可信性
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过程中,常常会发生这样一种现象,思想政治教育所倡导的内容是真实的,具有真理性,受教育者却难以置信。社会上有些信息是虚假的,甚至是有害的,却让受教育者坚信不疑。这种真实的未必让人相信、虚假的未必让人怀疑的异化现象表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仅有真理性一面还不够,还需要在真理性基础上的可信性的充分展示。思想政治教育的可信性,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在真理性基础上的被受教育者所信服的程度。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可信性产生于高校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反馈感应过程中,在这一过程中,高校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接收并不是消极、被动的,教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亦不能随心所欲地左右高校的思想。高校总是根据自己的认识水准将接收到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过滤后,有选择地汲取那些他认为可信的内容。内容的真理性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和灵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必须遵循的根本原则,之所以出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可信性下降的现象,主要有如下原因:原本一些未经实践检验的不具有真理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当做真理性的内容对高校进行传授,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实践的检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可信性在高校心中有所下降,以往这方面的教训深刻;一些具有真理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往往因为高校与教师之间的情感不到位、教师的人格出现负面影响、教师的工作水平所限等影响了宣讲内容的可信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性很强,不是任何人随便就能从事的工作;随着信息科技的飞速发展,传播介质的多样性,传播渠道的多元化,信息来源的复杂性,一部分高校不能用正确的立场、观点与方法来分析和解决问题;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复杂的信息生态环境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真理性内容的正常接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可信性面临严峻的挑战。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可信性对教育效果的影响
教育内容的可信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之源。生命力是事物维持和延续生命活动的能力,是生存发展的能力。真善美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初级境界、普遍境界和高级境界的有机统一,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可亲性、可学性和可信性的有机统一。如果思想政治教育给受教育者的印象不是真、善、美,而是假、恶、丑,不可亲、不可学、不可信,受教育者就会反感思想政治教育、远离思想政治教育、可见,可信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力所在。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代接轨、与现代化同步,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高等教育提出的必然要求,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俱进、提升质量的必由之路。如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失去了可信性,就会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更谈不上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进一步提升,为高校健康成长、顺利成才保驾护航、提供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的任务就会难以完成,以人为本,德育为先,教书育人,立德树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任务就会落空。专业化、专家化和职业化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的建设取向。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做人的工作,再好的教育内容也需要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来完成“灌?”。另外,辅导员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的重要力量,从专业化的标准来衡量这支队伍显得还比较薄弱:数量不充足、水平须提高、稳定应加强。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1927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