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高等教育
一、开展职业指导课程在高等院校的必要性
1.帮助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意义。通过职业指导课程的学习,引导学生发掘自我潜能,增强个人实力,重新对自己的价值定位,从而树立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与职业理想。
2.职业生涯规划可以提升应对竞争的能力
当今社会处在变革的时代,到处充满着激烈的竞争。要想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并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设计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而每个毕业生都是学校的代言人,通过学生使学校被社会认可,使学校拥有更多的社会资源,从而更有利于人才的输送,这就是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好的职业指导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同时为学校在社会上创建出品牌效应。
3.促进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完善
大学生在制定职业规划时,对自己所处专业的外界环境和学科发展不是很清楚,在专业发展方面存在一定的盲目性,这就需要学校的专业老师来进行指导。学校将针对这些变化对学生进行因地制宜的课程计划和教学安排,并动态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确保人才培养的目标、内容与外界环境、社会需求的变化同步, 使人才培养体系更加完善。
二、职业指导课程的现状和不足
职业指导课程最早起源于美国,也是最早开设就业指导课程的国家,在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地区,职业指导课程较国内相对领先。我院于2005年建院,2007年正式将职业指导课程作为一门必修课,在职业指导建设中积极开展相关的实践和研究,虽取得一定进展,但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1.学校教育与职业指导脱节,缺乏行之有效的置业观念的教育。学校教育与生产实践、劳动就业相脱离的现象仍然存在。只管学生培养,不管市场需求,只管毕业,不管学生去向的情况还是很普遍的。
2.师资力量薄弱
我院授课教师数量较少,专业化、职业化程度较低。全院一万五千名学生,专职就业指导课程老师仅有2人,其余全部为兼职,不具备就业指导所需的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等知识背景,且大多数没有职场工作经验。同时这些老师中参加培训的经历较少,持有资格证的就更少了,师资队伍总体水平不高,这成为了该课程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制约因素。
3.授课缺少专业针对性,与学生需求有些脱节
针对不同专业的职业需求,职业指导课程设计缺少区分,教学内容统一化、形式化,变为各个专业的 “万金油”,使得教学过程中没有效果。
4.学生对该课程的认识不够
当前学校的职业指导工作没有完全到位,学校教育在帮助学生获取职业信息,形成正确的择业观方面的主渠道作用还没有真正发挥出来。
三、职业指导课程的改革
1.高等院校职业指导课程的分层改革
高等院校的职业指导贯穿于高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要真正地将职业指导教育融入管理育人、教书育人和服务育人的具体工作中。根据学生知识和技能积累情况的特点,学校应分别在每学年安排不同的职业指导内容,认真组织实施。要坚持长期职业发展规划与短期择业指导相结合,建立一个涵盖低年级学生到高年级学生的职业指导体系,使职业指导成为一个科学化、系统化的辅导过程。同时,学校配套建立了职业心理辅导室,关注毕业生的就业心理问题,组织职业指导教师和心理咨询教师对学生的就业心理困惑进行及时答疑。
2.师资队伍建设
我院为了响应教育部尽快提高就业指导教师队伍的整体业务素质,把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摆到整个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位置,努力提高就业指导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水平的号召,有步骤、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职业指导人员的再教育、再培训工作,使职业指导逐步向专业化高端化方向发展。
3.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
学校组织了一批职业指导老师及专业特色带头人共同编写了高等院校“十一五规划”教材《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和《毕业生就业与创业实用手册》等教材。之后与时俱进,编写了高等院校“十二五规划”教材《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和《毕业生就业与创业实用手册》,同时更新职业环境和提高就业竞争力相关内容,强化其专业知识、基本技能和职业素养,从而丰富课程内容。
4.就业制度的完善
当前大学生课外实践的活动很多都是在搞学生活动,这些实践活动往往和所学专业、职业内容没有实质联系,缺乏专业性和职业针对性。“校企合作”使这个问题得以很好的解决,通过企业与学校的深入融合,建立就业实习基地等途径,单位来我院做专场招聘等形式,学生自主选择实习就业机会,得到了专业性的职业实践,同时还能动态掌握该职业的发展情况。提高就业指导的服务水平,保证就业指导的成效通过以上改革,使职业指导能结合学生个性化特色而快速发展,支持大学生职业规划的实现,使大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提高学习动机和质量,明确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192950.html上一篇:高校内部控制建设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