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高等教育
意识形态工作地位重大、影响深远。高校要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权,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教育路径创新,引领意识形态的教育方向、涵养意识形态的教育精神、创新意识形态的教育方法、培育意识形态的教育环境、扩展意识形态的教育传播,占领高校意识形态的主阵地,抵御西方和平演变和敌对分化势力,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一、引领意识形态教育的方向
高校把握对意识形态领域工作的教育路径,务必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等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内的一系列党的重大思想理论为支撑,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传播学教育实践等,诊断性分析当前高校意识形态领域中存在的现实问题,融入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校园教育实践,利用活动载体的创新验证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收获成效。
马克思主义是党的根本指导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旗帜方向,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灵魂。它提供给了我们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途径方法。高校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教育教学的特殊实践相结合,形成中国特色的高校办学方针和培养宗旨,确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教育路径方向、深入拓展中国化的意识形态教育路径。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在高校全体师生思想中的指导地位,进一步提升党在高校的领导地位。但是,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不能排斥消?缙渌?文化和思潮,积极吸收、改造、融合、利用其中的有益成分,用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的魅力来统领其他社会意识,指导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实践道路。
二、涵育意识形态教育的精神
高校把握意识形态主导权的教育培养路径,务必要培育涵养意识形态教育路径的优秀精神。中华历史悠久深远,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这些都是涵育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精神资源和珍贵思想宝库。要充分看到我国历史文化、国学经典、礼仪文明、红色文化等方面的巨大精神优势,调动高校师生参与到中华历史和文化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历史文化的教育教学系列课程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作为观察和思考高校意识形态教育路径涵养的精神范本,总结高校意识形态教育路径工作的特殊条件性和总体规律性。
涵育意识形态教育的精神,加大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学术骨干、知识分子的培养力度是重中之重。现阶段高校要加快培养一支为意识形态教育涵养精神、创新思维的学术研究队伍,发挥知识分子、学术骨干作为中坚力量的作用。通过他们的榜样力量来影响、带动其他部门工作者的思想,激发师生的信心和热情,在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之中自由自觉地认识到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形成高校全体师生对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认同和共识,使高校意识形态路径精神成为全体师生生活和工作的共同评价标准和价值目标。涵育意识形态教育路径的精神,组织和动员师生树立正确的价值信仰和具体的行动方法,还要激发和鼓舞师生对中国道路、理论、制度的自信,坚定实现理想信念的决心和斗志。通过明确全体师生共同的价值导向和行为遵循,统一全校成员的意志和行动,实现高校的教育理念和培养目标。
三、创新意识形态教育的方法
高校牢固意识形态教育,创新教育方法是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中心环节和关键一步。意识形态教育的方法多种多样,对症下药,针对不同主体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既要灵活有效达到教育目的又要保证原则方向的正确性。以在校大学生为主要的教育对象,综合利用不同的活动载体,挖掘出本校独特的校园资源和当地本土地域资源,深入意识形态教育教学工作的实践,探索学生喜闻乐见的教育方法,探究学生从思想认同到价值认同的教育转化规律,切实提升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水平和质量。
创新意识形态教育的方法,要探求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机制,以创新教育教学方法为核心,深入到课堂内外、学术内外、校园内外等不同领域的实践之中。要采用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共同成长、共同进步的方法。教学相长作为中华传统教育中的基本方法,教学相长的原则一直以来都贯穿于中国教育史的始终。因此,要充分调动学术研究者、一线教育者、专职辅导员参与到高校意识形态教育中去,为教育教学实践提供有益的学术指导和方向引领。利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观察思考的主渠道,总结教学相长的特殊条件和共性规律。还要积极采用课题项目研究与实践活动育人相结合的方法。把课题项目申报作为意识形态教育展示的窗口,把课题项目实践作为意识形态教育考察的方式,积极介入课题研究和实践中去,分析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历程,注重传统的教育方式和教学资源挖掘项目的深度合作。组织开展高校意识形态教育教学评估调研活动。搜集、分析和整理思想政治课题与实践相融合的优秀成果,加以分类编排,形成独特的教育路径实践体系。
四、培养意识形态教育的环境
高校把握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进行一系列的教育路径实践,目的就在于培养塑造意识形态教育的良好环境,坚持文化熏染和价值认同的原则,通过整合教育教学资源,发挥高校专业学科优势,要用意识形态教育知识培养人、用意识形态先进文化熏陶人、用意识形态核心精神塑造人,切实培育形成学术清正、学风端正、理想纯正的高校环境,为高校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统领好意识形态的主导权创造良好的思想环境和学术环境。 培养意识形态教育的良好环境,要切实营造好意识形态工作落地生根的成长环境。思想政治是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开展的根脉,在大学生学习知识、立德做人的大学校园中培育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为大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为学生今后成长、步入工作岗位和社会环境奠定最初的精神理想,使学生牢记初心,不忘本心,在未来的道路上积极践行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树立起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做出正确的人生选择和职业规划。陶冶学生的政治情怀和理想信念。激发学生内心的价值本源和家国情结,让学生看到自己内心对祖国和人民的归属感和依赖感、对校园和老师的亲切感和荣誉感,对知识和理想的敬畏感和崇拜感。民族情结和国家情结应是学生永恒的最坚定的心结。高校要在大学生的灵魂深处浇灌出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坚定大学生对理想信念的追求。凝聚正能量,汇聚中国精神。构建和谐、文明、健康的校园文化生态,增强校园的人文气息与文化底蕴。
五、扩展意识形态教育的传播
各种新的思想文化、价值观念、社会思潮作为新生事物,往往借助知识载体首先传播开来,高校要看到这些知识载体的传播方式和手段,学习借鉴这些传播载体的优点和长处,自觉吸收这些新的传播理念和传播路径,加强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传播能力,积极扩展开辟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传播路径,为高校综合统筹地把握意识形态前言阵地提供便捷高效的传播手段,形成中国特色的高校意识形态教育传播方式,构建又红又专的高校意识形态教育传播队伍。
做好高校的意识形态教育的扩展传播工作,要看到当前我国高校意识教育面临的现状,网络不受限制、自由传播,良莠不齐、复杂多变的社会思潮借助网络这一传播载体深刻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科学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为高校意识形态服务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重大问题。摸清网络传播发展的规律,重点对学生关注度高的思潮和信息进行甄别和鉴定,采用留言等形式对危害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意识形态观点进行驳斥,降低对学生造成的负面影响;还可以通过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新技术平台,公开教师、科研工作者对学生面临的意识形态问题的思考和收获的成效,宣传符合主流意识形态的观点、方法,巩固高校在互联网中的意识形态统率权,发挥高校在网络意识形态方面的引领和职能,巩固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网络阵地,逐步完成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政治目标、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术目标、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经济目标,建立一批又一批的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人才高校。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1933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