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高等教育
一、地方高校为徐州发展作出的成就
地方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一份子,是指由地方政府管理、为地方培养人才的高等院校,在服务徐州经济社会发展方面不断探索,为区域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起到了重要作用,这决定了地方高校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中肩负着不可推卸的伟大历史使命。
(一)积极转化科研成果,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健康发展
徐州工程学院通过建立校企产学研合作发展平台,吸引行业企业广泛参与学校办学,提高服务地方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能力。并与北京理工大学联合共建省级技术转移中心,依靠地方政府产业政策支持,面向企业创新需求,通过对科研成果、人才、信息等资源的优化整合,致力于技术转移的组织与服务工作。
(二)以社会科学研究为主,成为服务政府和企业的智库
徐州工程学院成立了苏北农村发展研究院、徐州市现代物流发展研究院,通过参与地方党政机关的决策或通过科学研究、项目合作来进行校企合作来服务社会。
(三)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扶助区域主导产业发展
徐州工程学院近年紧紧围绕徐州支柱产业,契合“工程机械与装备制造业、农产品加工与食品工业、商贸物流业、能源产业”四大千亿元支柱产业和地方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需求,整合学校学科专业资源。
(四)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多年来,徐州工程学院以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确立了“以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培养主线,优化课堂教学、突出实践教学、强化自主学习、引导个性发展”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努力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并取得一定效果。
(五)扩大城市影响力,增强区域软实力
徐州工程学院为了宏扬地方文化,提升区域软实力,充分发挥高校的引领和影响作用,一直致力于徐州人文、历史、艺术等文化研究和本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掘、传承、保护研究,先后承办了“中国?徐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高层论坛”等多个全国性或地方性学术会议,为徐州地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化凝练建言献策。
二、地方高校服务徐州经济社会的不足
徐州地方高校的发展虽然迈上了一个新台阶,服务地方经济社会有了新的内容和形式。但是还存在诸多不足,从而影响了徐州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一)多以教?W型为主,科研职能普遍重视不够
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办学大规模扩大增加了教师教学负担,导致投入科研的精力有限。因此,地方高校的科研工作为徐州区域发展并未做出理想中的贡献,高校与企业的产学研合作并没有产生实质的经济效益。
(二)理论研究能力不足,地方高校智库偏弱
地方高校创办的智库力量较弱,水平高、影响大的较少。同时,地方高校智库在服务过程中经常理论脱离实际,重模型设计轻实际分析,重理论轻应用,导致服务社会效果不佳。此外,地方高校智库人才较为单一,缺乏跨学科联合研究,解决社会复杂问题经验欠缺。
(三)徐州市的人文、社会和教育环境对留学生的吸引力不足
目前在徐州门户网站关于来徐留学生相关信息非常少,并且更新滞后;除江苏省政府的留学生奖学金项目外,徐州市政府没有设立其他来徐留学奖励机制;此外,徐州地方高校的学习风气、留学生师资队伍配备、留学服务工作等方面都存在着不足。
(四)人才培养结构和模式亟待改善
尽管目前地方高校也进行了“一带一路”的相关研究,但在本科教育中却没有得到真正渗透,专业人才培养依然按传统的学科单独分开进行。而“一带一路”所需要的是综合性人才,与高校单科人才培养计划不符。
三、徐州建设“一带一路”人才战略的实现路径
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一带一路”建设的成败,因此徐州地方高校应创新人才培养理念,完善人才培养组织及机构,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以培养出“一带一路”急需的创业创新人才、非通用语言人才、海外高端人才、急需领域专业人才。
(一)优先发展与区域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相关的学科专业建设
我市出台《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行动计划(2016~2020年),明确了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经贸合作、产业投资、能源资源合作、金融合作、人文交流、生态环保合作、淮海城市群建设、园区企业发展等9个方面34项任务,《徐州市“十三五”人才发展规划》指出,全力服务区域性“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高地”建设,把我市打造成为淮海经济区人才驱动发展的领跑区、人才环境建设的先行区、人才价值实现的示范区。
地方高校要在学科专业上积极响应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以扶持区域主导产业发展,扩大与徐州经济发展的关联度、协调度。
(二)深化课程教学改革
整合现有的语言、文学、宗教、历史、地理、政治、经济及理工农医等学科专业,开发出适合“一带一路”的跨专业学科,积极探索“外语+X”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各类复合型人才。此外优化授课内容,将“一带一路”建设背景、实施重点、合作机制、规则标准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概况等通识内容渗透到相关专业教育中。 (三)搭建产学研用合作平台
地方高校应积极联系社会各方面,搭建优质产学研用合作平台。高校依据产业界所传递的人才需求信息,主动与产业界协商制定人才培养标准,共同实施人才培养培训。在研究方向上,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主要导向,注重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开发研究,注重成果转化和实际应用效果。双方要重点加强成果转化平台和技术孵化基地建设以区域产业结构的升级调整,切实提高双方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直接贡献率。
(四)鼓励出国留学和海外实践
“一带一路”参与各国社会发展模式和历史文化传统多种多样,要想深人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就应向沿线国家派遣愿意学习和积极投身于“一带一路”建设的留学生与访问学者,以增强“一带一路”人才的工作适应性和效果。此外,各种政府间和非政府间国际组织也为青年人才熟悉国际组织运作、理解国际规则,帮助其专业成长提供了??习锻炼的机会。
(五)建设智库平台
发挥地方高校智库的特色,依据其所承载的使命,以研究徐州现实问题,服务区域发展决策作为工作突破口,对事关徐州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进行前瞻性研究并提出对策建议,争取在重点领域拥有一定话语权和影响力,成为政府倚重社会认可的专业智库。根据社会的需求和大学的定位,重点主攻应用对策研究。
(六)加强来华留学教育
地方高校应注重教育产品的开发,通过加强外文授课以及专业教育和学历教育等各种方式优化教育资源,满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学生需求。徐州市财政也应该拿出相应的财政资金,以吸引更多的“一带一路”国家留学生来徐留学。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1935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