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 > 基于SIOP模式的高校英语微课程设计与课堂质量监控体系研究

基于SIOP模式的高校英语微课程设计与课堂质量监控体系研究

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 所属栏目:高等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918(2017)07-0160-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7.07.075

  [本刊网址] http://www.hbxb.net

  导语

  近年来,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移动终端设备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在线学习以其灵活、便捷、多元的特点吸引了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学习者的兴趣,大规模在线课程(慕课)、微课程等网络课程都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与其它在线学习课程相比,微课程有其独特的优势,授课时间短、内容精炼、学习方式灵活,能够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率、促进自主学习与实践能力的培养,被认为是一种高效、简明、便利的在线学习方式。

  我国目前对于微课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微课程教学设计与应用策略的层面上,通过梳理分析国内外微课程的发展历程,结合我国微课程发展现状,从较宏观的层面对微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学设计等内容进行探讨,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2012年,CNKI关于微课程研究的学术论文共17篇。自2013年开始,论文数量呈大幅度增长,2014年达到高峰,论文数量达2470篇。基于宏观层面的研究成果,未来的微课程研究应结合各个学科的不同特点,向更加深入细致的方向发展,提出具有针对性和目的性的微课程教学设计策略与教学效果评价手段。与其它学科的微课程不同,英语微课程兼具训练英语语言技能与讲授学科知识的双重目标,如何通过科学系统的教学观察与反思,切实提高英语微课程的教学质量,满足“语言+知识”的教学要求,实现学习者学习效果的最大化,对于英语微课程建设来说至关重要。

  一、 基于SIOP模式的英语微课程设计理念

  SIOP是由美国学者Jane Echevarria,Mary Ellen Bogt, Deborah J. Short用七年时间(1996-2003)共同研究和完善的教学观察工具。最初,SIOP被用来观察和衡量教师在语言课堂中进行掩蔽教学的实施效果,后来逐渐发展成为包括8大部分、30个策略在内的教学模式。教师通过将听、说、读、写等基本语言技能的训练与具体的学科内容,如文学、自然科学等结合起来,以“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学科知识能力和信息素养能力。”SIOP模式包括八个关键要素,即课程准备、背景构建、可理解性输入、学习策略指导、教学互动、教学实践、课程讲授、复习与评估,其中每一项又由若干教学策略组成,尝试从每一个环节来监控教学过程,已达到最理想的授课效果。SIOP模式(Sheltered Instruction Observation Protocol)已被广泛应用于北美地区浸入式英语的教学观察中,可以为英语微课程课堂质量监控模型的建立提供可借鉴的宝贵经验。

  微课程定义为,“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在线视频课程资源。”英语微课程使得英语学习具备了分散化和碎片化的可行性,学习者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在线学习。然而,在带来便捷的同时,也有一个重要的问题摆在教育者的面前,那就是如何在有限的十分钟左右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实现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胡文仲、孙有中指出,“提倡技能课程知识化,知识课程技能化,也就是说,在英语技能课程的教材选用和课文讲解中融入人文知识的扩展,而在人文知识课程的教学中又融入英语听说写译的训练。这样人文教育与英语教育便融为一体了。”SIOP模式强调在授课过程中将语言技能的训练与学科知识的传授相结合,以积极的课堂活动和有效的评估评价机制来激?l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除能够将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紧密结合的特点之外,SIOP模式也可以通过合作、交互等教学方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辨能力,从而摆脱以往语言教学中所容易出现的以教师为绝对中心、缺乏互动与交流的教学方式。吴厦厦指出,“SIOP不仅从整体教学理念上确保了对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它的多个教学策略也确保了老师能将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与语言基础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有机结合,将对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具体落实在教学行动中。”SIOP模式在鹰架理论(Theory of Scaffolding)的框架下,鼓励学生通过解决问题、分类归纳、自我评估与管理等策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切实提高有效课堂时间内的学习效率。

  二、基于SIOP模式的英语微课程课堂质量监控体系建构

  SIOP模式针对非母语英语课堂教学设定了包括八个方面,共三十个策略在内的观察点,用以观察课堂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SIOP模式下的英语教学从准备、设计、实施到评价等各环节均形成了严谨有序的体系,且每一个步骤都具有有效的监督和评价体系,有利于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教学效果、授课对象的接受程度等因素随时进行调整,以保障学习者学习效果最大化的实现。

  授课前,SIOP模式非常关注课前准备环节,又可细分为三个方面,即教学目标的确定、背景建构和可理解性输入。以英语微课程“How to make a summary?”为例,课程明确了教学内容目标与语言技能目标,将知识讲授与语言技能训练紧密结合,摆脱片面强调知识点讲授的误区,而是让学生通过边学边练,真正掌握摘要的写作方法。在内容层面,学生需了解摘要的定义与书写摘要的步骤;在语言层面,学生则需要将内容层面所掌握的基本概念与具体语言应用结合起来,书写一份摘要。为使学生更快进入主题,教师在背景知识建构和进行可理解性输入的过程中采用了动画短片的方式,从宏观的介绍逐步过渡到具体的知识点,在阐述定义和用法时明显放慢语速,交叉视同动画视频与音频,以增加课程的趣味性,增强学生对课程的兴趣与参与度。   授课中,SIOP模式将教学过程进一步细化为学习策略指导、教学互动、教学实践和课程讲授四个方面。教师首先需要对学生已有的知识与语言水平进行了解和评估,并根据授课对象的语言基础、接受水平和学科内容的难度来对教学材料进行删减、简化等必要的调整,以确保授课内容能够被学生所理解和接受。在教学策略的选择上,教师应突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和自我约束的能力,运用适当的辅助手段引导学生由接受、理解、分析、归纳等阶段向更高级的创造性思维阶段迈进。在授课过程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应充分互动,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鼓励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辩论等方式对所学知识形成自己的见解,也可以允许学生用母语去理解重要的知识点和概念。在教学实践和授课方法上,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调整课堂节奏,设计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活动,提供相关材料和资源,确保学生有90%-100%的时间是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英语微课程的授课方式决定了学生无法与教师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和交流,但这并不意味着在微课程可以忽略教学策略和教学互动等重要环节的设计,这些环节直接影响着微课程的课程质量。以英语微课程“Simile in A Test of True Love”为例,课程的授课环节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能力,由浅入深,通过音频、视频等手段引导学生逐步掌握明喻这一修辞手法的定义和用法。教师采用讲授与练习相结合的方式,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去思考和实践。

  授课后,在SIOP模式中,学科知识和语言技能目标的实现要经过进一步的复习与评估,内容包括:(1)充分回顾复习关键词汇;(2)充分回顾复习关键学科知识点;(3)频繁对学生的语言能力、学科知识掌握能力等进行评价和反馈;(4)及?r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调整教学目标和教学手段。教师应该就本节课所涉及的关键词汇和知识点进行梳理,并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和反馈,并以此为依据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与授课方法。大多数英语微课程都会在课程的结尾处给学生安排布置好课后作业,以便巩固课上所学到的知识点。针对微课程网络学习的特点,教师可以通过Blog、QQ群、微信群等在线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和检验。例如,Moodle(Modular Object-Oriented Dynamic Learning Environment)管理系统中的个人页面就专门设置了Assessing Progress和Evaluation的菜单,在这两个菜单下,学习者可以监测到个人的学习进度,教师也可以通过学生完成任务的质量以及对课程效果的反馈来对授课计划和教学方式进行调整。

  结语

  英语微课程具有受众面广、影响力大、集语言的技能训练与人文知识的学习为一体的特点,在我国高校各学科微课程的建设与发展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与此同时,英语微课程的发展也为高校英语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能够在有效时间内,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采取切实可行的英语微课程设计策略,并构建科学合理的课堂质量监控体系成为了提高英语微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美国学者科勒(Koehler)与米时拉(Mishra)于2006年提出了TPACK理论(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即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将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学科知识的传授有效结合起来,其中包括基于教学法的学科内容知识(PCK),基于技术的学科内容知识(TCK)和基于技术的教学法知识(TPK)在内的三个相互交叉的核心要素,该理论“不仅仅认为教师知识具有多向性、复杂性和情境性。还强调技术整合到学科教学中是教师在教学中会随时随地必须运用到的一种知识形式。”因此,在英语微课程的设计与质量体系建构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信息技术、教学法与学科知识的交叉与结合,改善和提高有效时间内的课堂效率与学习者的学习效果。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193747.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