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 > 高校“纲要”课对微信传播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驳正

高校“纲要”课对微信传播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驳正

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 所属栏目:高等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7)03-0244-02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纲要”课作为高校政治教育理论课之一,立足于整个中华民族近现代风雨历程180年,从执政党与近代中国道路选择、意识形态选择与制度选择、国家人才培养三个维度培养青年学生对当代中国的道路、制度与意识形态选择的认同及自身健全人格与创新思维的形成。这就使得“纲要”课成为化解否定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尖兵利器”。

  一、充分发挥高校“纲要”课对微信传播历史虚无主义思潮驳正的重大意义

  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担负的“育人”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来得艰巨。微信(英文名称:Wechat)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1月21日推出的一款整合了QQ相对私密与微博开放及时的传播优势,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智能终端。《纽约时报》曾撰文指出,微信这款应用在如今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市场占有了统治地位,其用户量远超Facebook和Twitter。据腾讯发布的季度报告显示,截至北京时间2016年8月19日,微信用户突破8.06亿人。就微信用户的职业分布来看,占总数比例最大的是在校大学生约为40.4%,在线时间每人每天约10―20小时。

  目前广大青年学生由于自身阅历和知识储备的不足,缺乏辨别能力。微信在给我们带来多彩信息传播快餐的同时,历史虚无主义信息诸如《晚晴变局中的真正改革者――慈禧》《李泽厚:普世价值毫无疑问,制度设计可添加中国元素》《“火烧邱少云”违背生理学》等,不断掀起对高校“纲要”课冲击的沙尘暴。面对上述现实,充分发挥高校“纲要”课“尖兵利器”作用,实现由被动化主动,抵制、消释历史虚无主义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有着重大深远的现实意义。

  二、高度认识利用微信传播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大学生的危害

  历史虚无主义者利用微信特有的传播方式,散布历史虚无主义信息,企图抢占当代大学生思想领域,动摇社会主义建设的根基。其对当代大学生的危害主要体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动摇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信仰的追求。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中华儿女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正确指导思想,是近代中国历史和人民的共同选择。马克思主义所阐明的共产主义理想,是人类社会最美好的归宿,是我们不懈奋斗的远大理想目标。历史虚无主义论者利用微信公众号、朋友圈、好友分享等较为隐晦的一对一或点对点的传播途径,宣扬“马克思主义过时论” “共产主义渺茫论” “政治权谋”等,力图歪曲、瓦解党和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始终坚持的根本指导思想,妄图从理论源头质疑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为共产主义美好社会奋斗的信心与勇气,并以所谓的“西方民主”代替马克思主义思想,达到动摇社会主义建设根基的目的。

  第二,历史虚无主义者通过对中国近代史的片面解读,直接或间接地质疑、否定党的领导,试图以假乱真,影响当代大学生正确历史观的形成。正确历史观的形成,源于对正确的历史事实,科学地、有规律的认知。笔者收集了部分公众账号、转发于朋友圈的历史虚无主义信息。如:《绝望中跳楼自杀 真实的陈景润》《民国史上的建设力》《史上慈禧虽然丧权辱国,但还有十件影响后人的卓越业绩》《国民党审判陈独秀 中共创始人语惊天下》《刘胡兰是??傻子》等等,这些在学术上毫无价值的言论,在校园中竟然得到了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认同和追捧。这些青年学生以知晓、宣扬所谓“黑历史”吸引其他学生的关注,寻找存在感。结果使得错误思潮在大学校园得到了更大规模的几何式传播,使得整个大学生群体呈现对正确的中国近现代史、党的历史的质疑、不信任,其以假乱真的图谋逐占上风。

  第三,削减当代大学生为党和人民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的热情,致使个体精神迷失。个体奋斗动力源自内心深处所追求的信仰。在校大学生由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未完全形成,辨别力差,易受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影响,丧失信仰追求,导致自我精神迷失。个体精神的迷失本质是对“我从何处来,我将往何处去”的拷问。历史虚无主义的要害之处就在于否定、曲解曾经;否定、曲解过往;否定、曲解全体中华儿女所共同选择的历史,使我们“不知从何处来、不知将往何处去”。如曾在众多高校大学生微信朋友圈一度风靡转发的《孙中山黑历史:不顾民众死活亲发数炮炸城》《“狼牙山五壮士”的细节分歧》《黄继光不小心跌了一跤撞到了机枪口》等信息。这些不但模糊历史的本来面目,撕裂了社会的主流价值观,瓦解了民族精神的根基,还会使国家和公民个体丧失植根于民族历史的心灵归宿,不知何去何从,当代大学生尤为如此。

  三、探寻高校“纲要”课对驳正微信传播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对策

  第一,“纲要”课坚守马克思主义的舆论阵地不动摇。微信作为新兴的大众传播媒介,各种文化形式、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均可成为微信平台的主角,这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领导权造成了一定冲击。我们要坚守“纲要”课马克思主义的舆论阵地,一方面,要提升、拓宽在“纲要”课中宣传、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方法、立场分析问题的可接受度。使学生在课堂能时时感受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方法、立场对历史事实的正确分析,认识到其科学性,化被动灌输为主动汲取。另一方面,我们需要借助整个社会育人环境的支持,形成与课堂教学的良性互动。如 “纲要”课教师推荐学生关注,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安全与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研究中心和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联合开通的“思想火炬”、内蒙古自治区宣传部开通的“学习理论”等微信公众账号,形成宣传、解读马克思主义正确性舆论阵地的大小气候,筑起防止历史虚无主义蔓延的防波堤。   第二,高校“?V要”课应适应时代和学生的需要不断创新教育教学形式。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之所以能在高校大学生群体中“备受追捧”,其原因在于其传播途径、方式和结论观点的新颖性。作为课堂教授正确的历史事实、观点,之所以不易被广大同学接受,使得历史虚无主义有机可乘,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我们的教育教学形式单一、刻板,没有较强的吸引力。苏格拉底提出,一切知识都不是从外面灌输进去的。为此,“纲要”课教学特别需要引入体验式教学。这不仅是为了完成知识的传递,更重要的是,通过学生亲历,参加实践,感悟到意义世界与生活世界的关联性,体验他们所认为的书本上枯燥的历史文字其实是对过去生活的真实表达,是对过往历史的真实阐释。针对历史虚无主义错误观点,高校“纲要”课教师除应在理论讲解之外,还应组织学生以中国近现代史的历史事实为基础,参观各类纪念馆、博物馆,通过实物陈列与解说,把学生融入真实的历史场景中,感受历史氛围,或由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自导自演历史情景剧、绘制手抄宣传报等符合广大学生自身愉快的可接受的方式,再现真实的历史。

  第三,“纲要”课要以占有微信等网络空间话语权为基本途径,开辟微信“纲要”课的第二课堂。“纲要”课虽然在教学课时安排有结束之时,但是,正确历史观的教育则理应贯穿每一个当代大学生的整个学业生涯。微信新媒体已经发展成为一种综合生态圈,牢牢掌握其网络宣传的主导权、话语权,创造绿色、向上的微信文化环境显得尤为重要。“纲要”课的教学理应迎头赶上,谁能以适合学生身心发展可接受的方式占领这块阵地,谁就将掌握部分的话语主动权。“纲要”教师要组织学生搭建微信网络平台,定期不断推送如《共产主义那些人那些事》《幸运就是我们拥有毛泽东》《民族英雄毛泽东》《红枪白马女政委――赵一曼》《红色经典名画,浓缩党史95年辉煌》等深受大学生喜爱的作品。观看后,师生在微信平台有反馈、有交流,答疑解惑,占有微信网络话语权,切实做到入脑、入心。

  第四,延伸“纲要”课的时空范围,发挥微信建设校园文化新载体的作用,引导大学生自觉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校园文化建设处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前沿。其传播先进文化,提升学校的品位,改善学校思想建设的“软环境”,大大拓展了“纲要”课的时空范围。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微信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微信新闻推送――校园文化的传播中心、微信平台师生交流――校园文化的互动中心、微信舆情引导――校园文化的监控中心。例如,就微信舆情引导而言,高校应当设立专门部门关注校园微信群,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掌握舆情,强化主流舆论,弱化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舆论导向。同时注重对微信网络上历史虚无主义相关的信息鉴别与屏蔽,除了识别关键词这种简单的监控手段外,还要建立网站、论坛、微博等实施全方位、宽范围的监测体系,针对历史虚无主义信息实行分级、分层管理,防止其错误观点蔓延上升为校园主流舆论。

  四、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 “历史就是历史,事实就是事实,任何人都不可能改变历史和事实。” 学史、治史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不以史为鉴,一个民族就不会汲取经验教训,就不会突破原有的局限获得进步。面对时代的快速发展,新的传播媒介的不断涌现、面对高校大学生正处于身心逐渐成熟的关键时期,高校“纲要”课作为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尖兵利器,必须勇于举旗、亮剑。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193893.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