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高等教育
从1997年“清华大学创业计划大赛”拉开创业教育的帷幕,到2013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做好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13〕35号),明确要求各高校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学和人才培养全过程。近年来,从国家到地方政府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扶持力度的加大、执行力度加强、资金扶持增多,足见政府对此项工作的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在全国的普及,不仅推动了高等教育的改革,而且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对培养创新创业应用型人才具有特殊的意义。云南地方高校作为地方人才培养基地,如何正确理解并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
一、云南地方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现阶段高等教育改革的热点,理解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把握不同地区发展特点,正确领悟国家及各地政府开展此项工作的精神,因地制宜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才能取得良好效果[1]。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创新创业教育,是以启发、诱导的教育方式为手段,以激发人的创新意识为核心,以提高整体素质为载体,以着力塑造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一种教育模式[2]。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衡量国家富强、昌盛的重要因素,高校更应该把创新教育作为目标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其理论内涵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二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思维、品格、素质;三是创新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社会需要的创新人才[3]。大学生创业不仅缓解了就业压力,而且创业教育能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高校的创业教育主要是培养大学生创业思维、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培养大学生的企业家精神。
(二)结合云南地方发展,因地制宜地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工作
相对于国外的创新创业教育,我国起步较晚。很多高校没有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一部分,更没有形成相对成熟的教育管理体系。尽管很多高校已经开展了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但是普遍存在功利性的教育理念,短期效果较为明显,缺乏长效性[4]。云南的创新创业教育处于起步阶段,从云南省近三年的年终就业数据(表1)来看,自主创业及自由职业所占当年毕业生总数的百分比较低,在2012年和2013年的年终统计中,自主创业加上自由职业者,此项统计的百分比仍然不超过百分之二。由此说明云南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总体情况不乐观。主要原因是云南地方高校受传统的教育理念影响较深,地处偏远落后地区,视野不够开阔,对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相对较弱,既缺乏创新创业观念,又缺少培养观念的环境。但是在2014年的结果中我们也看到希望,随着国家政策的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在高校的普及和就业形势严峻的共同影响下,选择创业和自由职业的人数明显增多。因此,正确理解云南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因地制宜地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注重创新创业氛围的营造、创新理念的培养,是云南地方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首要任务。
二、云南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为了深入了解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地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笔者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对云南大理大学1 264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无记名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 167份,有效率为92.32%,并通过Execl2003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
(一)创新创业意识薄弱
创新创业教育在中国仅有十多年的发展历史,从试点院校的实施到全国普遍推广,适应了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5]。云南地方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刚刚起步,与全国其他地区相比,无论观念还是创新创业环境、文化氛围相对比较落后。在调查中发现,只有21%的学生对自主创业感兴趣,其中13%的学生对创业政策创业知识关注度较大。有60%的学生参加过创新创业教育培训,但参加3次以上培训的学生仅有7%。同时笔者对培训内容做了调研,发现仅有11%的学生认为培训的内容对自身的发展帮助较大。由此可见,学生缺乏创新创业意识,更缺乏创新创业教育的环境和文化氛围。
同时,笔者调研了云南几所地方院校的就业管理部门,发现各个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进程虽然不同,但都普遍缺乏创新创业教育的文化氛围、环境氛围。虽响应国家号召,开展了一定的创新创业活动,但都以短期收益为目标,缺乏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氛围培养的长效机制,忽视创新观念、创新思维的培养,严重影响了创新创业教育的持续发展。
(二)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单一,教育理念缺失
很多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关注度不高,认识也不到位。他们认为创新创业教育是就业指导中的一部分,给学生做点创业培训、讲座就算完成了创新创业教育。价值取向上注重短期的效果,以提高就业率为目标。在对该教育体系的建立上形式化严重,功利性地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系列活动,注重比赛结果,而忽视创新精神和职业素养的培养。此外创新创业教育没有和人才培养结合起来,将其狭隘地理解为技能的培训,忽视了创新创业教育中的??新部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脱节[6]。笔者调研的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87%的学生认为所学专业和创新创业是没有联系的。由此也说明学生在接受此方面的教育上是孤立的。 (三)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欠缺
创新创业教育涉及多学科知识,具有系统性、实践性的特点。而云南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师资严重不足。很多高校的师资主要来自于本校从事学生工作的辅导员或行政管理人员,授课方式单一,缺乏实践经验,上起课来只能是“纸上谈兵”,缺少说服力。同样,教师的知识结构单一,难以满足创新创业教育的多元要求,教师自身的创新能力较为薄弱,难以培养出创新创业型人才[7]。虽然也有部分学校请来企业家作为创业导师,但是缺乏系统的教育体系,难以建立一支成熟稳定的师资队伍。
(四)缺乏充裕的经费,创新创业实践基地的建设及管理形式化严重
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项目经费短缺,实践基地建设和管理简单。尤其我国西部地方高校这一问题更为严重。云南省经济发展相对较慢,高校建设的经费来源主要依靠国家和地方的财政收入。因为教育经费投入不足,以至于影响云南地方高校的发展[8]。虽然近年来,国家及政府加大了对云南教育的投入,但是对于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所需要的资金而言仍然是杯水车薪。创新项目的研究需要大量的经费作为支撑,才能使创新教育长效发展。同样创业孵化基地的建设不仅需要人力物力的支持,前期的建设更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资金短缺成为云南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瓶颈,因此在落实政策的过程中,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的建设显得苍白、形式化、缺少内涵。
三、云南地方高校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建议及措施
(一)在思想上,统一指导思想,结合云南地方高等教育发展特色和需求,开创具有本土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在学习借鉴国内外经验的同时,根据云南地方经济发展的现状和云南高等教育发展的需求,贯彻国家下发的文件精神,因地制宜地开展云南地方高校的创新创业工作,统一指导思想,确定发展的方针。根据前文中提到的创新创业意识薄弱、缺少创新创业的环境氛围这一现象,应确定创新创业教育是素质教育深化和具体化的理念,以创新意识培养为目标,贯彻面向全体、基于专业、分类教学、强化实践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方针,将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联系在一起。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应全面开展。在实施的过程中,应结合需求,基于侧重性、长效性的考虑,推动云南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创新,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素质教育、专业教育、实践教学的融合统一,培养创新创业意识,营造创新创业的环境氛围。
(二)在内容上,从教育教学、模拟实训、实战三大平台逐级深入
西部大开发为云南地区经济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在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和科研投入、人才引进、高等教育发展方面都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尽管近年来国家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投入加大,在经费、师资引进、创业平台建设方面给出一系列优惠政策,为西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1]。但由于云南省的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受传统思想影响较深,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阻力也较大。因此云南地方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建立应首先以培养创新创业意识为核心,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目标,以营造创新创业教育环境为首要任务,搭建良性循环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体系。体系的建立应从教育教学、模拟实训、实战三大平台逐级深入。在创新创业教育平台的建设中应将教学、学科、科研联系到一起考虑,模拟实训平台是对教育教学平台的升级,既是对前期教育教学效果的检测,又是对能力培养的再锻炼,是创新创业教育的知识转化成实战的桥梁,是创新创业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创新创业实战平台是创新创业教育的终极目标,也是检验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标准。因此我们在建立创新创业的教育体系时,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这三个平台的关系(图1),不能只注重创新创业的实战平台,只有这样创新创业的教育才能落到实处。
(三)在制度上,加强相关保障制度的建设
体系的建立需要制度的保障。建立与素质教育相一致的创新创业教育保障体系,才能形成创新创业教育长效机制。组织、制度、师资、激励、经费都是支撑创新创业教育开展的重要保障,也是深入开展创新创业工作的研究方向。
总之,建立和完善云南地方高校创新创业相关保障制度,确保三大平台的有序发展,可以有效提高云南地方高校开展创新创业工作的热情及效果,进而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193909.html上一篇:新媒体时代高校危机管理研究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