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 > 中西部高校大学生过度消费行为与动机研究

中西部高校大学生过度消费行为与动机研究

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 所属栏目:高等教育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巨大提升,消费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不断凸显。《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指出,“发挥消费对增长的基础作用,着力扩大居民消费,引导消费朝着智能、绿色、健康、安全方向转变”。大学阶段是学生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形成、转型的重要阶段,大学生消费心理和消费习惯不仅影响其生活品质,也影响其身心健康[1]。大学生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但由于尚未从业,没有自食其力的经济来源,加上社会经验不足,出现诸多不合理的消费问题。目前,针对大学生过度消费问题的系统研究较少,对中西部地区高校大学生消费的调查研究更是少见。来自教育部的数据显示,2014年中西部地区高校达1363所,其数量占全国高校数量的53.9%,在校生人数占比则高达54.16%[2]。考虑到当前大学生过度消费问题日趋严重的现实,以及中西部高校在中国高等教育未来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研究中西部高校大学生过度消费问题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本文拟以河南省8所高校作为代表,对4000名在校大学生过度消费的行为和动机进行研究与分析,以期为大学生树立科学消费观、合理规划消费行为提供建议。

  一、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1.调查问卷法

  本文选取河南省位于郑州市的8所高校(郑州大学、河南工业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河南中医药大学、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河南职业技术学院、河南经贸职业学院)的在校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标准化的问卷作为主要调查方法,通过网络问卷和纸质问卷相结合的方式,在8所院校依次进行。本次问卷调查于2015年4月5日至2015年4月25日进行,发放纸质和电子问卷共计4000份,平均每所学校发放500份,男女生比例各半,大学一、二、三、四年级均匀发放,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共计3820份,有效问卷率为955%。

  2.访谈法

  考虑到调查问卷设置的题目不一定足够全面,为更深入地了解大学生日常消费心理、消费习惯,在发放纸质问卷的同时,本课题组人员还就消费问题对相关院校不同年级、不同学科背景的同学和部分学生家长进行了较为细致的访谈。访谈主要涉及学生对当前大学生消费方式、消费观念的看法,以及家长对子女消费习惯和消费方式的看法。

  二、大学生消费行为的现状和特征

  1.衣食消费为主,社交性消费兴起

  大学生各种消费项目的占比见图1。由图1可知,大学生的主要消费项目是伙食,其次是购买衣物、日常用品等。作为还没有经济能力的大学生,生活费应主要用于食物和日常用品支出,但是,还有部分学生将生活费用到了别的地方,比如本文研究者在走访中了解到,许多女生认为“可以不吃饭,但必须打扮得漂漂亮亮的”,

  她们更愿意将自己的生活费用于穿衣打扮、购买首饰和化妆用品等。除此之外,“请客之风”也弥漫校园,受访者说,“现在交朋友差不多都要通过‘饭局’”。大学生较少接触社会,因此难免会出现乱花钱或是不会花钱的情况。

  2.消费支出比较随意,消费计划性不强

  大学生的收入一般主要来源于父母每月固定的生活费供给,当其收入相对固定时,其消费态度就相当重要。大学生消费基本态度占比见图2。由图2可知,有37.33%的大学生事先做好消费计划,但近70%的同学表示“计划赶不上变化”,他们更愿意“有钱的时候随意花,没钱的时候省着花”。有31.33%的大学生持“能省则省”的消费态度,有14.67%的同学则抱有“毫不在乎、想花就花”的态度,认为,处于现在这个经济发达的社会,就要懂得享受生活,“花明天的钱,办今天的事”。

  3.生活费来源单一,经济独立意愿较弱

  大学生生活费来源占比见图3。由图3可知,绝大多数大学生生活费主要依靠父母给予,有少部分学生靠勤工俭学、自主创业或者做兼职等,赚取生活费。总的来说,大学生多没有独立的经济能力。走访中发现,近75%的同学认为,“自己花父母的钱是天经地义的”,期待从父母那里得到更多的生活费;25%的同学认为,“自己已经成年,父母赚钱不容易,自己应当节俭,以减轻父母的经济负担”。走访调查中还了解到,有不少同学想做兼职自己赚取生活费,但没有付诸行动,原因有:自身能力有限;适合自身的兼职工作有限;习惯了父母金钱上的支持,自身比较懒惰,不愿意做兼职。同时,我们还发现,大一的同学比别的年级的同学更加热衷于走出校园找兼职工作,但由于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有限,难免会上当受骗,继而慢慢放弃做兼职的念头。

  4.生活费基本充足,家庭经济负担较重

  大学生生活费支出水平分布情况见图4。由图4可知,90%以上的学生每月的生活费支出在500元以上,有40%以上的学生每月的生活?M支出超过1000元(见图4)。整体来说,对于郑州这样一个经济不甚发达的中部城市来说,此种生活费水平是能够满足大学生的基本生活开支的。本文还对学生家庭月收入做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6%的家庭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28%的家庭月收入在1000~3000元,27%的家庭月收入在3000~5000元,23%的家庭月收入在5000~10000元,15%的家庭月收入在10000元以上。一般来说,家庭月收入越高,学生的月生活费就越高。对学生支出与其家庭收入的对比分析可知,大多学生的生活费支出大约占去了家庭收入的三分之一,加上每年的学费支出和不定时的偶然性开支,大部分家庭在此方面的开支可能达到家庭收入的一半以上,家庭经济负担较重。   5.电子产品消费额过大

  大学生电子产品的持有情况见图5。由图5可知,同学们大多拥有手机,将近80%的同学拥有笔记本电脑,11%的同学拥有台式电脑。在网络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电脑和手机是大学生最重要的通讯工具,对其学习和生活有重要帮助。调查结果还显示,将近21%的大学生拥有MP3等音乐播放器,将近17%的同学拥有数码相机。访谈中发现,相当一部分同学将连续几个月省下来的生活费用于购买电子产品。毫无疑问,在这个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的时代,电子产品持续推出新型产品,这对学生有着巨大的吸引力。有不少商家专门为大学生购买手机、电脑、数码相机等电子产品而推出分期付款服务。因此,有不少同学为了购买自己喜欢的电子产品,便拿自己的身份证办了分期付款,导致事后半年甚至一年陷入持续负债状态,对其正常学习生活产生了一定负面影响。

  6.网络购物已成习惯

  大学生网络购物的频率分布状况见图6。由图6可知,近83%的大学生每月至少网购1次,每月网购2~3次以上的大学生也占到了近62%。可见,伴随互联网经济的日益发达,网购已经成为大学生消费的重要渠道。网购给大学生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但同时也催生了诸多“剁手党”(所谓“剁手党”专指沉溺于网购而后悔,有“剁手明志”冲动的人群)。大学生自制能力有限,网购往往又会刺激大学生消费,使之购买诸多使用价值不高的商品,造成大量浪费性消费。访谈中不少大学生表示,“网上的东西便宜,性价比高,不买回来错过了太可惜”。此种想法导致许多大学生一次性买回众多“便宜”物品,实际消费支出不菲。

  三、大学生过度消费行为的动因分析

  目前大学生过度消费行为的动因,既有自身因素,也有外部因素。

  1.自身因素

  (1)攀比心理盛行。大学生多为青年,喜欢选择他人作为参照物。在日常生活中,许多大学生总是有意无意地与他人比较,以求心理平衡,获得自我认同,进而产生攀比心理[3]。大学生攀比消费是基于对自己或期待所处阶层、身份与地位的认同,而选择该阶层的人群为参照所表现出来的消费行为。一些虚荣心比较强的同学更容易形成攀比消费心理,错误地把消费水平作为炫耀其经济条件的标志,从而引发不必要的消费[4]。调查显示,购物决策时,虽然有75%左右的大学生将实用性、价格作为重要因素考虑,但是将时尚、品牌作为重要因素考虑的学生占比也达到40%左右。这表明,攀比心理在大学生中比较盛行,容易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2)追求个性化消费。追求新事物,唯恐落后于潮流,这是大学生的一个共同特点。由于大学生热衷新鲜事物,在消费时会追求时尚性、潮流化,极易形成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而个性化消费往往要付出很高的经济代价。

  (3)消费计划不合理。大学期间,伴随着自我意识的不断增强,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上,大学生通常表现出更强烈的自我支配要求[5]。但是,由于大学生社会经验不足,常常没有合理的消费计划,对自己的消费缺乏认知,从而造成盲目消费、不必要的浪费。有少部分同学在日常生活消费中既没有任何计划,也没有节俭意识,想花就花,造成奢侈消费。

  (4)情感消费负担过重。在当今大学生活中,情感消费必不可少。步入大学后,大学生的社交活动增多,同学间交往也越来越密切,同学过生日、比赛获奖、评上奖学金等都要请客吃饭,否则便会被视为不懂人情。人情支出给一些并不富裕的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也给大学生带来一些精神压力。本文调查数据显示,每次人情消费大约要在100元以上。此外,在恋爱消费方面,有824%的大学生每月支出200元以上,有123%的大学生每月支出在100~200元,仅有44%的大学生每月支出在50~100元。而一些富裕家庭的大学生,甚至出现炫耀型人情消费。为了追求心理平衡,一些大学生出现了攀比炫耀型人情消费,扭曲了大学生正常的消费观和价值观。

  2.外界因素

  (1)网络购物刺激。随着网络的兴起,网络购物应运而生。由于网络购物方便、便宜,逐渐成为大学生购物的主要渠道。但是,部分同学网购仅是因为感觉商品便宜,并不具有真实的购物需求,事实上网购只是一种不必要的冲动行为。本文的调查显示,大部分大学生已经形成网购习惯,部分大学生对网购已经产生一定的依赖性,甚至达到了痴迷的程度。

  (2)借贷消费诱导。近些年,受?济利益驱动,“高利贷”变幻成种种诱人的模式进入高校校园,大学生借“高利贷”的人数有逐年增多趋势。当前,分期购物网站“高利贷”的形式愈加隐蔽;同时,诸如“借贷宝”“蚂蚁花呗”等网络借贷消费方式的兴起,也为大学生借贷消费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个别大学生盲目接受西方社会的超前消费理念,选择了信用卡等一些借贷性消费方式,部分大学生并无还贷风险意识和合理的还贷计划,造成不良的信用记录和额外的经济负担。

  (3)家庭环境放纵。当前大学生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在家长溺爱下长大,家长总是想尽一切办法满足孩子的需求,甚至明知孩子的消费需求是无理的,也仍然会答应[6]。长此以往,会使孩子养成错误的消费观,从而导致不必要的消费。

  (4)学校引导缺失。当前,高校教育多注重文化知识传播,而忽视对大学生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的引导和培养[7],对超出经济能力的不合理消费现象听之任之,不健康的消费观念在校园中就会风行。

  四、大学生养成健康消费心理和习惯的必要性与途径

  1.大学生养成合理消费心理和习惯的必要性

  (1)自身方面:大学生作为一个经济上依靠家庭的消费群体,应确定合理的消费期望,根据自己生活、学习和文化娱乐的实际情况确定合适的消费标准。大学生应该倡导文明消费、节约消费和健康消费。应以智力投资和学习消费主导下的生活消费为主,以文化娱乐和其他消费为辅,而不应该本末倒置[8]。本文调查发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消费,只有23.57%的大学生将学习费用作为主要投向,远低于娱乐和通讯所占比重,跟每个月在化妆品上的消费占比接近,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   (2)家庭方面: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有着旺盛的消费能力,但他们并未在经济上取得独立。大学生的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调查数据显示,96.82%的大学生的日常生活费来自于父母,只有极少数大学生是通过其他途径获得生活费的,而且获得的也仅是部分生活费。大学生如果不养成合理的消费习惯和健康的消费心理,经常过度消费,无疑会加重其家庭负担[9]。

  (3)社会方面: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有着巨大的消费潜力。但是,如果养成了过度消费的习惯,会对社会资源造成巨大浪费。本文调查显示,相当部分大学生的消费全凭自己的喜好或者一时的冲动,而不管这些消费对自己有没有用处。另外,也有不少大学生盲目参加各类培训班,而不考虑是否适合自己的发展需要,这也是一种社会资源的浪费。

  2.大学生养成健康消费心理和习惯的途径

  (1)自身方面:大学生空闲时间相对较多,培养多种兴趣爱好,积极参加课外活动,如读书、练字、运动、听讲座或参加文娱活动等,可增加生活情趣,分散一味消费购物的注意力[10]。

  大学生应从自身出发,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在消费时保持理性,尽量避免盲目攀比消费、从众消费等不良消费心理和习惯,坚持做消费记录。本文调查发现,只有3.82%的大学生坚持做消费记录,而超过一半的大学生平时从不做消费记录,主要理由就是嫌麻烦。访谈发现,坚持做消费记录的同学,由于对自身消费情况有比较清晰的认知,从而能够进行较为合理的规划,日常消费中很少出现过度消费或盲目消费情况。

  (2)家庭方面:家长不能溺爱孩子,应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帮助孩子养成健康的消费心理和习惯。家长应在孩子上学前了解孩子所上大学的平均日常消费情况,并根据自己的经济家庭状况,给孩子规定一个合理的生活费标准。同时,应正确引导孩子的消费,不应支持孩子的奢侈品消费,使孩子养成节俭的消费习惯[6]。此外,家长也应该以身作则,日常消费以实用性为主,从而对孩子的消费心理和消费习惯产生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

  (3)学校方面:高校应加强对学生消费观念和消费习惯的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引导其进行合理消费;应当采取适当形式,比如组织讲座与论坛,开展理财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应当对大学生日常生活费用进行统计分析,并将相关数据公开,以便学生合理确定自己的生活费标准。与此同时,高校应该加强自身的基础设施建设,增加生活用品购物点,整顿学校周边环境,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消费环境。

  (4)社会方面:社会应该积极开拓大学生消费品市场,从产品的种类、价格、服务等多方面满足不同经济条件大学生的需求[11]。同时,应规范市场秩序,为大学生构建公平的消费环境。本文调查发现,手机基本上已经成为大学生的必备品。软件企业可以开发一些记账和消费理财类软件,这样既可以方便大学生日常消费理财,也可以帮助大学生减少不必要的消费支出,养成良好的消费心理和习惯。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193969.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