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高等教育
早在20世纪80年代,学界就已提出素质教育的概念,最初提倡在中小学生实施素质教育,以实现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的转变。1995年,国家教委在全国52所高校进行文化素质教育试点工作,素质教育从基础教育阶段向高等教育阶段拓展。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转变,它强调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不仅仅要看学生专业素质,更重要的是要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人文素质。而在这里,要进一步强调的是高校人文素质教育应该以灵商培养为基础。
一、灵商的含义
一般认为,英国人达纳?佐哈、伊恩?马歇尔夫妇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提出了灵商的概念。其灵商的思想在二人合著的《灵商:人的终极智力》一书中系统展现,让全世界惊喜地发现,原来人类除了智商、情商之外还具有第三种商――灵商(Spiritual Intelligence Quotient,简写成SQ)。之后,灵商理论开始在一些领域得以应用,在中国,灵商理论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有必要先了解灵商是什么。
达纳夫妇在其专著中将灵商描述为人的心灵智力,即灵感智商,实际指的是一种智力潜能,是对事物本质的灵感、顿悟能力和直觉思维能力。他们以近于诗人的语言反复向世人描述,灵商是人类大脑和心灵的一种内在的、天生的能力,它能够使大脑在解决问题时发现和运用意义;灵商是存在于自我深处的智力,它与超越自我的智慧或意识精神结合在一起;灵商是赋予我们认识现存的价值和创造性地发现新价值的智力;灵商赋予我们辨别的能力,我们可用灵商来应对各种美好的和邪恶的道德问题,来展望各种尚未实现的可能性,并且激励我们去梦想、去追求,使我们自己脱离污浊。达纳夫妇还强调灵商是人类独有的能力,是人类的最高和最终智力,是智商和情商这两者有效运转的必要基础,往往与人类寻求意义的需求相联系。
综上,我们说灵商是这样一种智力,我们用它来提出和解决关于意义和价值的问题。通过灵商的运用可以使我们的行动和生活富有意义与价值。同时也可以对我们行动的某个过程或者某段生命历程进行反思,得出意义和价值的评判。也就是说高灵商代表着有正确的价值观,能分辨是非,甄别真伪。如果灵商低则表示没有正确的价值观指引,无法分辨是非黑白,这样的人,其他方面的能力越强,对他人及社会危害性也就越大。只有以灵商为基础的智商和情商才能对社会、对他人产生积极作用。在我们生命中,会有许多疑问与意义的探求紧密联系,如生命是什么?为什么我要为这个学位而学习?它对我意味着什么?它是我打算某一天为之献身的东西吗?我所从事的工作意味着什么等等。当疑问出现时,人们依据灵商而产生对意义、事业和价值观念的渴求。灵商使得人们去梦想,去追求梦想的实现;灵商支撑着我们所信奉的那些东西,支配着人们的信念和价值观念、人们自身生活的塑造和行动。据此,高灵商代表着有正确的价值观,能分辨是非,甄别真伪;低灵商则表明没有正确的价值观指引,无法分辨是非黑白。总之,追寻意义是人生之所为人生最基本的需要,如得不到满足,我们必定会生活得浅薄、空虚,甚至绝望致死。针对意义的寻求和价值观的引导都需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灵商,这是人文素质教育发展至今再也不能忽视的核心内容。
二、灵商培养与人文素质教育的关系
教育部在1998年《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就是要加强对大学生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教育,这是从内容层面对人文素质教育内涵进行的描述,以区别科学素质教育。随着人文素质教育的发展,人文素质教育的丰富内涵愈加显现出来。
目前,对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理解有两层:一是从内容层面看,它是以文史哲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为内容的教育,相对于科学教育有明显不同,其中包括人文主义精神教育;二是从目的层面看,它是为了培养“人”,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做个高智商、高情商的人。这与我们所说的人道主义教育、人性教育、以人为本的教育类似,并且与灵商培养的目标具有一致性。这与强调应用型、技能型的专业素质教育有根本区别。这即是说人文素质教育一方面强调了以人文社会科学为内容的教育,另一方面是指“成人”“化人”的教育。其中,以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和素养为目的的人文社会科学教育,其涉及的内容更加广泛,主要包括人文知识与技能、人文能力与方法、人文精神与品质等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在这三大要素中,人文精神与品质主要指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理解和应用人文的意识和态度以及对人文的情感、兴趣和动机等等,人文精神与品质在人文素养各要素中占据核心地位,直接决定着人文素养的方向。
据此,我们可以看出,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容及目标方面都与灵商紧密相关,以灵商培养为基础的人文素质教育就是能彰显人性,完善人格,实现以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目标的教育。注重灵商培养的人文素质教育是人的心灵自悟、灵魂陶冶,着眼于情感的潜移默化。它可以塑造一个人的知识、能力、意志、情感、观念等内在品质,并表现为人格、气质、修养等个性品格。总之,灵商培养是人文素质教育的基础和核心,人文素质教育改革必须重视对大学生灵商的培养。只有以灵商培养为基础的人文素质教育,才能使大学生自觉地追求崇高的理想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向往和塑造健全完美的人格,热爱和追求真理,珍惜生命及意义,才能利用其专业技能造福于他人、社会乃至全人类。 三、人文素质教育中灵商培养的途径
灵商培养简而言之就是需要培养大学生学会询问为什么,促使他们有意识地去寻找事物之间的联系,并努力寻找事物背后和内部的意义,使他们变得更爱思考,更加具有承担责任的自我意识,对自己能更诚实和更无畏,也就是要通过教育的方式来提高大学生的灵商。
首先,高校要树立起以灵商培养为基础的人文素质教育理念。根据灵商理论,灵商低的人所具有的能力越高对社会和他人的危害越大。据此,我们说高校不能仅仅将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专业的、应用型的人才作为自己的培养理念,必须对灵商给予高度重视。我们所强调的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当然包括心灵智力,但是更应该认识到,灵商是高校培养人才的基础,否则只能培养出社会的“害虫”。在正确理念的指导下,高校应该密切关注教师这一施教主体的灵商情况,对教师的灵商进行培养和监督,只有高灵商的教师队伍,才能对大学生的灵商教育提供经验和借鉴。
其次,课程设计方面要丰富多彩,体现多元化特点。一是从课程内容看,尽可能多开设一些涉及意义和价值内容的课程,如文史哲和艺术类课程,或者进行专门的生命教育、人格修养等训练,可以从各个角度渗透灵商的教育。二是考核方式上,要采取多种灵活的方法,比如论文、演讲、社会调研报告、小组任务等,摒弃传统单一的笔试考核方式,可以给学生多种选择,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的热情。三是课程安排上,要必修课、选修课都开,给学生充足的空间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当然,课程设计方面更多的是以教师为主导,为了凸显学生的主体性,高校要建立公开透明的教师教学评价体系,由学生为任课老师的授课情况进行打分,以监督老师的教学工作,为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实施效果提供一定保证。
再次,重视高校心理咨询室的设立及实施效果。适当、科学、合理的心理干预是灵商培养的重要内容,也是人文素质教育的实践。一是加大对教师心理咨询方面素质的培养,将一定的心理学理论和实践能力作为高校教师基本素质的组成部分,这样便于老师可以较早地发现心理不适的学生,避免极端事件发生。二是将心理咨询室的工作分成常规和特殊两部分,常规性的心理咨询以老师和学生每天值班的形式体现,要注意保证在规定工作时间内,值班岗必须有具备一定心理咨询资质的老师或学生在岗。特殊心理咨询针对心理调查结果显示需要重点关注的一些学生,这样的学生可以由心理咨询老师主动联系,帮助他们及时化解心理障碍。
最后,设立专门的素质学分,以激励学生参与人文素质教育的主动性。现在各大高校都非常重视学生的业余实践活动,也会组织多种形式的文体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等,如大学生创业创新训练计划、“挑战杯”、暑假社会调研等。但很多时候学生并没有参与的热情,究其原因如下:一是活动组织者流于活动形式,实施混乱,学生参与之后发现无法取得实际效果;二是活动本身的激励不足,参与这样的活动需要占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如果没有可见的激励措施,会导致学生参与后劲不足。针对这样的情况,一些高校采用专门的素质学分来激励学生。学生参与的各种实践活动,取得相应效果的都给予一定的素质学分累计,这些素质学分,在学校的评优、保研以及一些重要奖项评比时可以起到加分的作用,如此必将极大地激励学生参与的热情。这些活动本身都是非常好的灵商培养方式,可以起到情境教育的效果,远比教师的单方传递效果好。
综上,灵商培养作为人文素质教育的基础内容,是人文素质教育改革取得良好效果的保证。只有通过灵商培养,塑造出拥有积极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大学生,才能实现人文素质教育让人珍视生命、热爱生活、重视人生的价值,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的目标;也只有高灵商的人在人际交往中才能树立起平等的精神,关爱他人,乐于助人,追求和谐的人际关系,才能发挥对社会的积极推动作用。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1940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