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 > 哈贝马斯交往理性对高校思政教育的启示

哈贝马斯交往理性对高校思政教育的启示

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 所属栏目:高等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10-0240-03

  哈贝马斯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的第二代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一直是中国学者研究的重要人物,他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态度不仅是批判,更表现为重建理性化、现代化的社会“公共领域”。哈贝马斯在解决现代资本主义合法性危机重塑“公共领域”过程中形成了这样一条理论脉络:普遍语用学――交往行为理论――协商伦理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作为当前阶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要成为高校师生的价值追求和自觉行动,集聚实现中国梦的巨大热情和正能量。哈贝马斯以语言转向研究为切入点,构建交往理论,并从人的行为理论过渡到社会理论,形成对资本主义社会的诊断。哈贝马斯的理论是否能把握资本主义社会真谛、解决社会危机值得怀疑,但是其理论脉络对我们提升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具有借鉴和启示意义。

   一、哈贝马斯建立在普遍语用学基础上的交往理性理论

   哈贝马斯批判工具理性,主张以交往理性取代,以语言为桥梁构建主体间平衡、稳定的关系,呼吁回归生活世界,达到主体之间交往行为的合理化。

   (一)在对工具理性批判中提出交往理性

   哈贝马斯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因工具理性而异变、压抑。工具理性强调主体的理性能力,它“把自身以外的一切关系都用主体―客体对立关系模式加以抽象概括和实践操作,人为地设定一个与客观世界相对立的第一性的理性主体,迫使理性退化为对自然界等第二性他者进行无休止利用和支配的一种被片面化和阉割了的工具理性”[1],世界被分裂为对立的主客体关系,现代社会陷入价值与道德的冲突:道德滑坡、自由丧失、人性压抑。哈贝马斯对工具理性的批判改造是建立在现代西方哲学从认识论转向语言哲学基础上。对哲学语言转向的研究和对工具理性的批判,让哈贝马斯认识到工具理性的缺点,即“把人的精神活动同人的行为、生活环境、‘生活世界’以及把人联接在一起的最普遍的语言中介物分裂开来”[2]。所以,哈贝马斯以语用学为切入点提出交往理性克服工具理性对现代社会的统治,跳出主客体的对立和主体对客体的绝对控制,关注作为主体的人与人的关系,强调人的社会行为是主体之间相互理解与共识;并且认为导致人与人之间冲突的差异不是不可调和的矛盾,以语言为中介,通过思想沟通、行为调整可以解决问题。

   (二)以语言为媒介的交往行为

   哈贝马斯认为交往是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行为的主要方式之一,物质交往不是最基本的交往方式,遵守共同的社会规范以符号即语言为媒介的交往才是最基本的,也是必要的。哈贝马斯建立的交往理性是指“论证性话语在不受强制的前提下达成共识这样一种核心经验。其中,不同的参与者克服掉了他们最初的那些纯粹主观的观念,同时,为了共同的合理信念而确立了客观世界的同一性和生活世界的主体间性”[3],是人们之间以符号为中介的互动。由此分析得出交往行为、言语是构成交往理性的主要因素。交往行为以语言为媒介,体现了人们通过对话达成一致和协同的目的,以遵守共同的社会规范为原则。因此从有效性看交往行为要具有真实性、正当性、真诚性,人们行为的协调基于同意。因此语言在交往行为中十分重要,发挥着多向度作用:搭建主体间理解桥梁;表达作为规范的共识;单纯的表达手段。语言作为交往行为的媒介相应也必须是真实的、真诚的、正确的,具有可理解性。交往行为要达成人们之间的一致和理解,必须蕴含着合理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交往行为强调主体间性,意味着多元价值的存在。第二,交往理性是原则、程序,是人们遵守的共同规范,更是人们之间相互的期望,需要主体之间在平等的基础上协商、沟通、理解达成共识。第三,交往行为是开放性的,其合理性就是人们之间互相征求意见达成的共识,是暂时的一致,其本身并非绝对的,是可协商讨论和批判的。由此,人们之间形成的交往关系不需要“任何外在语言行为的力量,而完全靠自由、平等、开放的讨论来形成而非强迫性共识”[4]。

   (三)建立在交往行为基础上的生活世界

   交往理性的建立和交往合理性是为了让理性回归现实的生活世界,实现生活世界的合理化。哈贝马斯认为生活世界是交往行为者置身其中的境域。生活世界包括文化、社会、个性三大结构。文化结构意指知识的储备、前人特定的文化积淀,是交往行为者对世界理解的依据;社会结构则是在文化沉淀基础上构成的理解和交流关系,即合法的社会秩序;个性层面指个体依据文化积淀和合法的社会秩序教化自身,构建自我存在。生活世界是促进社会进化的动力:促进文化的积淀、传递和更新;促进社会的整合与团结;促进个体的社会教化。社会的进化过程不仅是指知识和技术的进步,更包括生活世界理性化。人们用不同的沟通形式理解社会规范、构建合法的社会秩序、促进个体发展,人们凭借言语行为置身其中的生活世界越来越美好。

   二、交往理性理论在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应用与启示

   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现阶段大学生教育的重要任务。这一任务关系到中国梦的实现、优秀社会主义建设者的培养、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构建,更关系到意识形态激烈抗衡环境下的大学生教育。实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有效性是教育的首要目的。但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过程中忽视了大学生的主体性及其生活世界,造成传播语言有效性的缺失。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缺乏内化的认同感和外化的行动力。在如何提高有效性问题上,哈贝马斯的交往理性理论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遵循主体间性,搭建师生协商机制,培养学生主体意识、自我教化能力

   哈贝马斯以交往理性为基础,批判传统的“主体―客体”思维模式向“主体间性”转换,“主体间性”是民主协商的理论依据。“主体―客体”模式侧重强调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和控制,目的在于探讨主体对客体的认识能力基础上确定的主体对客体世界的最高权威,所以导致主体在选择最有效的工具达到预定目的的时候,而忽视了客体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我国传统的教育模式偏向于主体对客体的单向灌输,教育者是主体,学生变成被动接受的客体,但是教育者不是学生,关注的是教育的目的,教育对学生成长成才的意义、价值如何往往被忽略。“主体间性”则强调了主体多元化,自我与他者的平等、自由是一致的。主体间性原则下的教育强调教育者与学生的平等主体关系,教育者主体起着价值引导作用,学生主体则自主构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从社会层面来讲意义重大,是中国梦共同理想实现的精神支撑、意识形态领域抗衡的力量凝聚的保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既关系到国家、社会的进步,也是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重要维度,是大学生人生价值与社会价值统一的保证。大学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不仅是单向度的受教育者,更是教育的价值所在。所以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遵循主体间性原则,教育者与学生之间应建立平等的对话、相互作用的交往关系。这种交往关系以平等对话而非说教开始,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以国家、社会、个体共同利益为目的,以此共识目标为基础,通过自由、平等的民主协商,促成彼此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理解,然后确定达成共识目标的教育秩序,即怎么做。只有达到教育实践参与者赞同的秩序、规范才能有效。教育中采取通过协商确定的不同形式的对话,突出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能力,即自我教化功能,更在此过程中让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探究、自主生成。为此需要做好两方面准备:一是培养学生商谈资质、能力,引导学生熟悉协商理论并做相应的模式培训。二是以问题意识为导向引导协商的发起,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过程中教与学在价值观认同、目的、方法上可能存在的冲突和矛盾。

   (二)构建有效语言,拓宽对话语境

   哈贝马斯认为交往行为就是以语言为媒介达成相互理解和目标的活动,语言是人际关系中最基本的形式。当然话语蕴含着有效性要求:可理解性、真实性、真诚性、正确性,语言的表达能让听者理解、分享、相信、认同。哈贝马斯认为,“在理想的言谈情境下,通过合理、规范地使用语言,人们之间就可以达到相互理解,并在非强迫的情况下达成共识”[5]。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主体之间教与学的交往行为,这一交往行为主要通过语言进行,语言的合理化是交往行为遵循的基本原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国家、社会、个人三层面是并重的,教育者一方面要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凝练的表述,另一方面要深刻理解其内涵,不能简单重复概括性表述或者说教式语言。教育者要拓宽与学生的对话语境,话语要针对不同的对象、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教育载体而制宜,创设情境与学生的生活世界有机融合。双方对话在平等的基础上要遵循基本规则:真诚、发自内心、可达成共识,只有如此才能达到对主体之间相互理解的境界。特别当下以社交网络为主体的自媒体时代,信息传播主体和受众界限日益模糊化,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充分运用网络,合理运用网络语言,打破交流的隔阂,缩短沟通的距离,形成互动,引导舆论导向,传播正能量。

   (三)回归生活世界,融入现实社会的对话情境

   生活世界是哈贝马斯交往理论不可或缺的概念,是交往行为转向社会理论的中介。在生活世界中,交往行为者以共同的文化积淀为依据,遵守合法的社会秩序教化自身,从而达到与世界的相协调。如果没有生活世界,主体之间就没有办法交流和理解。借鉴哈贝马斯的生活世界理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回归生活世界才能更好地促使主体之间平等对话和共识目标达成。但是教育者生活世界与学生的生活世界在生活背景、认知思维、价值取向等方面存在差异,所以两者必须平等沟通、理解各自的生活世界,在此基础上达成一致的精神交往,避免教育者对学生价值的否定,防止学生对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偏见和反感。教育者与学生有各自的生活世界,同时他们又共存于更大的生活世界:社会主义中国。“真正有实效性、有意义的价值观教育必须基于自身文化背景基础上,帮助个体参与对文化的理解、体验、批判和创造,以实现文化认同为目的,形成对文化的自我认知、自我觉醒和自我担当”[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核心,根植于中国源远而优秀的传统文化。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必须基于对社会主义文化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认知、自信基础上。所以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回归大学生生活世界,回到中华民族历史进程积淀的文化背景中,让大学生自主寻找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依据,寻找归属感。生活世界的文化、秩序进入教育者与学生的对话情境中,经过社会化进而成为学生的立场、观点,这是一个教化自我、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

   哈贝马斯通过交往理性、生活世界理论对西方社会进行诊断,视角独特,同时如其所言通过交往理性抓住、解决西方社会危机也让人怀疑。但是哈贝马斯交往理性理论对于我们思考如何增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效性的方式、方法有借鉴作用。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一种交往行为,教育者与学生都作为主体在平等对话、情感体验中完成教育任务,这是对教育主体的尊重,也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朝着人性化、科学化、和谐化方向发展。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194135.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