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高等教育
1引言
隐性知识是个体知识创新、增值并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资源[1],如何有效挖掘、传播隐性知识已成为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和阅读推广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Human Library是近年来国内外新兴起的阅读模式,开辟了隐性知识转移新途径。目前国内关于Human Library研究集中于从宏观方面对Human Library服务模式介绍、经验推广、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等方面探讨,从微观层面探讨个体隐性知识转移方面研究甚少,仅仅止于探讨Human Library实现隐性知识转移优势和意义层面,就更深入挖掘如何提高隐性知识转移效率方面研究空缺。本文以高校Human Library中隐性知识转移影响因素为视角,对转移主体、转移内容、转移媒介、转移环境四个影响因素进行系统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2隐性知识与Human Library
隐性知识到目前为止学术界没有统一明确的概念,学者们普遍认为隐性知识是存在于人脑中高度个性化、非规范化、尚未编码的、难以表述和共享的经验性知识。它根植于行为本身,依赖个体所处环境并对个体产生根深蒂固的影响[2]。在现实中可以表现为难以明确表达的技巧、诀窍等技能类隐性知识和个人知觉灵感、经验、信念、心智模式等认知类隐性知识。隐性知识具有个体性、内隐性、复杂性、情景依赖性等特征。
Human Library即真人图书馆,起源于2000年丹麦青年罗尼?爱伯格(Ronnie Abergel)等5人创立的“停止暴力”组织策划的艺术活动。活动邀请来自社会各阶层75名不同身份背景的人作为“图书”,通过互动对话的方式与读者分享自己人生阅历,旨在“加强交流、鼓励理解、停止暴力、消除偏见”。这种阅读方式一经产生并受到参与者青睐,并很快传播至北美、欧洲、澳洲等50多个国家。上海交通大学于2009年举行的“薪火相传living library经验交流”是我国Human Library活动首次尝试。此后,石家庄学院、南京师范大学、江苏大学、同济大学等国内多家高校结合自身实际,纷纷开启Human Library实践之路。我国高校Human Library活动主要是由高校图书馆为了进行阅读推广服务而组织实施的。活动邀请专家、学者、有特长或特殊经历学生作为真人书,讨论分享“考研、留学、英语、旅游”等与大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以达到“交流心得、共享知识、分享体验”目的。这种以人为知识载体、互动沟通的阅读模式正好契合隐性知识转移条件,为隐性知识转移提供了良好的平台[3],实现隐性知识双向转移和创新。一方面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真人书把自身经历、技能诀窍等隐性知识编码成显性知识传递给读者,读者通过观察、领悟真人书语言、动作、表情等传达的信息,解读真人书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并结合原有的知识结构,通过内化、加工、重组形成自身隐性知识。另一方面,读者新的隐性知识体系直接或间接影响真人书,促使真人书更新知识存量和结构,实现知识创新[4]。
3高校Human Library中隐性知识转移影响因素分析
知识转移=传达+吸收(和利用、创新)[5],隐性知识转移即知识传播者将知识成功发送,接受者吸收并有效利用、创新的过程。其中涉及转移主体、转移内容、转移媒介、转移环境四个影响因素。经归纳,Human Library中隐性知识转移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
3.1 转移主体因素
3.1.1 知识发送主体(真人书)。
(1)转移意愿。真人书转移知识意愿是影响隐性知识转移的重要因素。个体转移意愿影响个体转移态度和行为,并推动或者阻碍知识转移的发生,从而最终提高或降低知识转移的绩效[6]。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隐性知识成为个体竞争力的重要资源要素,具有较高垄断性。真人书的知识分享可能会导致其特有能力扩散,甚至贬值,最终影响其社会资本。因此,真人书往往会对自身需求与承担转移风险进行权衡博弈,博弈结果决定转移意愿。转移意愿越强,转移投入越大,隐性知识转移效率越高。
(2)知识储备。真人书知识储备是隐性知识转移的基础。知识储备是否包括需转移的目标知识及含有目标知识存量的大小决定隐性知识转移是否顺利进行。真人书知识面越广,经验越丰富,体验越深刻,技能诀窍越成熟,隐性知识转移越容易实现。若真人书自身知识匮乏甚至不具备目标隐性知识,知识转移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3)释放能力。知识释放能力指知识发送主体通过沟通、共同体验、表达等方式对知识进行解释、编码、传达的能力[7]。真人书释放能力主要表现为根据读者知识结构和需求、隐性知识特征及转移情境,对隐性知识进行表征、提炼、编码,表达能力。释放能量越强,越容易将隐性知识显性化并有效传递给读者,转移效果越好。真人书知识释放能力与其知识储备、知识结构、思维方式、领悟能力、沟通交流技能、信息素养等综合素质呈正相关,综合素质越强,知识释放能量越强。
3.1.2 知识接受主体(读者)。知识接受主体即读者的知识储备、学习意愿、吸收能力影响着隐性知识转移效果。读者知识储备越丰富,学习意愿和吸收能力越强,隐性知识转移越容易实现。读者的学习意愿很大程度上来自对真人书知识的信任和综合能力的认可。一个经验丰富、综合能力强的真人书,其较强知识外溢性和较高权威性促使读者对其知识真实性、有效性的信任,激发读者学习意愿。读者的吸收能力主要指读者评估、消化和应用新知识的能力[8]。吸收能力不仅受自身解码能力、思维方式、领悟能力等智力因素影响,同时也受自身学习意愿的影响。归根究底,真人书隐性知识的广度和深度、综合能力的强弱是影响隐性知识转移的重要因素。 4.4 选择合适转移媒介
在众多转移通道中,因面对面交流谈话转移效果最好,Human Library活动应尽可能面对面交流,视频、电话等其他方式只能作为辅助手段。在面对面交流中,真人书应根据转移内容特征和读者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编码方式,善于组织语言,熟练调节音调、音量、节奏,辅之眼神、手势、表情等动态无声语言和人际距离等静态无声语言使隐性知识恰如其分地表达,并鼓励、引导读者给予较好的表达和反馈。对于情境依赖性极强的隐性知识,可以尝试情境模拟阅读方式,可以借助图片、视频、录音录像、现场物件、仿真道具等辅助资料刻意制造事情发生情景,刺激读者感知器官,并通过直观演示让读者身临其境感受事情发生的经过。在整个互动过程中,真人书应善于观察读者言行,洞察读者心理,揣测读者需求,并引导读者给予较好的表达和反馈,努力拉近彼此心理距离,营造轻松和谐的互动氛围。
4.5 构建有利于隐性知识转移的组织文化
一个积极的Human Library文化环境能有效激发主体转移动力,加强转移意愿和能力,加快目标知识掌握步伐。隐性知识转移载体是人,管理者应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弘扬平等、信任、尊重、理解、真诚、奉献价值观念,通过合理制度激励和文化渗透,努力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营造不断学习、知识共享、鼓励创新、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促进真人书和读者在友好信任氛围中交流学习,满足各自所需,实现人际共融、知识共享。同时,推崇赏识理念,对真人书的价值和成绩给予尊重、重视和推崇,满足其心理需求,调动其工作热情,最大限度挖掘其潜能,激发其创造力。
5结语
Human Library开启隐性知识传播新篇章,如何实现隐性知识转移效率最优化是Human Library建设的核心问题。本文系统分析高校Human Library中隐性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并尝试从真人书遴选机制、激励机制、匹配机制的建立,转移媒介的选择,组织文化建设等方面提出针对性建议。受能力所限,笔者只是在Human Library中隐性知识转移方面做了浅薄的探索,Human Library中隐性知识传播内涵丰富,需要学者们做大量探索研究。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坚持探索实践,最大程度发挥Human Library隐性知识转移功效,Human Library必将越走越远。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1941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