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高等教育
1.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1.1高校对创业教育的目标及理念的认知失之偏颇是创业教育严重受阻的原因之一
创业教育从广义上来说是培养具有开创性的个人,它对于拿薪水的人也同样重要,因为用人机构或个人除了要求受雇者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外,正越来越重视受雇者的首创、冒险精神,创业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技术、社交和管理技能。正因为如此,广义的创业教育“在于为学生灵活、持续、终身的学习打下基础”。狭义的创业教育则是与增收培训的概念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开展创业教育人们在认识上还存在误解。最典型的表现是将创业教育当作“企业家速成教育”,即认为高校的创业教育,是使在校学生成为大大小小的“老板”,他们心目中的创业教育成果是大大小小的“学生创业公司”这种对创业教育的理解,不仅偏离了创业教育的理念,而且误导创业教育的实践。还有人认为,创业教育就是培养学生创办企业的能力,有的学校领导认为大学生创业是因为就业无门不得已而为之,学校的就业率高就没有必要开展创业教育;甚至还有的教师认为创业教育就是培养小商小贩,偏失了大学的教育意义等等。正是由于这些对创业教育的目标和理念的认识不到位致使一些高校对创业教育表现冷淡,从而使我国创业教育发展严重受阻。
1.2高校创业教育在实施定位层次不清,导致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在实践中错位
首先是对创业教育的定位不清晰,对创业创业教育的理解应该有两个层次:一是在于引导和鼓励小部分有能力的大学毕业生走上创业之路,开发新的经济增长点;二是使大部分人在各自的职业生涯中保持活力,更好地发展,在各自的岗位上创造更大的价值。但在目前的高校,或一哄而上,引导学生全员创业,或仅仅是创业精神的宣传,不能付诸行动来支持少数有创业能力的学生进行创业。
其次这种错位还表现在创业教育的功利主义的价值倾向,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起步晚,积累少,缺乏相应的物质保障及软件设施,高校的创业教育没有从源头抓起,没有知识与实践的结合,不是重点地以点带面,而是一窝蜂,梦想一夜之间校园诞生无数的老板,创业教育被当成创业教育被当成是“企业家速成教育”,成果在于成立大大小小的“学生创业公司”。对于这种功利主义的创业教育, 无法满足以创立高新技术产业为标志的“创业革命的需要”。
再次创业教育的推广范围受限,创业教育的开展始于创业大赛,印有极强的精英化痕迹,关注的是少部分人的骄人业绩,大部分学生只是袖手旁观的看客,没能很好的发挥创业教育所应有的功能,失去创业教育本身最核心的价值。
1.3高校创业教育在实施过程中,软硬件配置与学生的创业学习的矛盾,导致创业教育的效果不佳
一是硬件问题。部分高校的教学硬件特别是实习实训场地不达标,以就业为导向和工学结合的教学原则落实不到位,教学上不是以能力为中心而是以课程为中心,教学内容专业设置与现实需要脱节,特色专业和特色课程建设落后,人才培养口径较窄,存在着单纯的“技术劳动者”而不是全面的“文化技术者”的培养倾向。
二是软件问题。部分高校的创业教育的教师团队无法与专业相结合起来。从目前的现状来看,大部分从事创业教育的教师来自于就业工作的第一线,一个具体的例子就可以很好的说明,2013年湖南省举办的高校创业教师培训班中的大部分的学员都是来自各高校的从事就业指导的行政工作人员。而在高校从事专业教学的教师来讲,很难得到这样的培训机会,从而无法提升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的融合度。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国内相当部分的高校的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是两个无法融合的教学团队。原因无外乎两个,一个是从事创业教育的教师,往往是从没有承担专业教学任务的行政或者是学生工作人员中选拔出来的;二是创业教育对于从事专业教学的专职教师没有吸引力,从事创业教育既无法从专业知识上得到提升,也无法在职称与职务上得到提升,使得这样一个专业知识丰富的群体很难有动力去学习专门的创业知识。
2.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开展的对策与建议
2.1转变对创业教育的认知,改革创业教育发展战略,鼓励多样化的发展模式
创业教育的本质在于挖掘出每一名大学生的创新潜力,唤醒其创新和创业的意识,促进大学生的创业能力,最终提升高校整体的人才培养质量。从创业人才培养的角度来讲,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需要在分层分类、区分地区差异和高校差异的基础上,调整自身的发展战略和实施路径,深化对创业教育内涵的认识,将面向少部分学生为主的培养自主创业为主转向面向全体在校学生的岗位创业者,将创业教育的理念与方法融人专业教育过程中,丰富并完善大学生的知识结构,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不断创新的社会并实现自我发展。 探索适合本校情况的创业教育发展之路,从发展模式、课程建设、师资培养、教学改革、实践基地发展等多个层面推进创业教育在?{校中的全面发展。借鉴发达国家?{校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融合的经验,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开展一方面可以根据自身的办学特色和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融合模式,在全校层面通过课程设置、师资建设、设立创业教育中心,建立起结合专业特色领域开具专业特色的专业类创业课程,也可从学校层面开设创业教育专修课程和建立创业孵化基地,吸引已经对创业有所了解,接收了一定创业教育基础的学生参与到高阶段的创业实践项目中来。
2.2促进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大力支持创业课程建设
将具有开放性、跨学科性及创造性特征的创业类课程与通识课程、专业课程相融合,将成为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融合的基础。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需根据不同专业特点及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专业平台上融入基于岗位创业意识、岗位创业知识、岗位创能力为导向的创业教育。首先,在课程开发与设计上,总是创业教育通识课程的开发,增加创业教育通识课程的数量,扩大其覆盖面以使更多的大学生能够选择满足自身需求的创业类课程。为了使大部分学生在不同程度上接触到创业的基本理念与基础知识,还可以考虑在现有的通识课程体系中融人创业教育的内容。其次,大力推进专业类创业课程的开发,尝试将创业教育的内容纳人到专业课程体系,鼓励专业教师开设专业类创业教育的选修课程,从而强化创业教育在全校的影响力。再次,鼓励专业教师在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渗透创业教育的内容。
2.3推动创业教育教学改革,鼓励专业教师积极参与
高校创业教育发展过程中始终面对的一大挑战就是专业师资队伍的缺失以及如何确立其他学科领域教师对创业教育的认同感和支持感。如果说课程的设计与开发决定了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互相融合、彼此渗透的范围和方式,那么,来自教师的认同和支持则决定了二者相互融合的程度。
从我国目前创业教育的实际发展情况来看,高校其他学科的专业教师对创业教育还缺乏一定程度的认同,其对创业教育融人专业教育的支持也缺乏主动性的。许多专业教师对于创业教育的内涵缺乏深度的理解,对于将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也存在着疑问。因此,高校需在转变专业教师对创业教育的认识、鼓励专业教师探索创业教育教学等方面提供支持。
综上,面对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我国高校创业教育还会面临诸多挑战与难题,需要继续探索。推动创业教育的深度改革,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加强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的深度融合,重视创业教育通识课程和创业类专业课程的设计和教学,提升专业教师对创业教育的内源性支持,建立起一整套促进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机制。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194413.html上一篇:高校后勤管理的现状剖析及对策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