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 > 全媒体环境下高校网络舆情工作机制探析

全媒体环境下高校网络舆情工作机制探析

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 所属栏目:高等教育


  全媒体环境下高校网络舆情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高校网络舆情的概念应结合当前面临的媒体传播形式,涵盖“校内师生情绪表达”和“媒体舆情”(或称危机事件)两层含义,具体表述为:在全媒体传播环境下,以互联网及各类新媒体等平台为载体,以高校相关事件为核心,师生及校外广大网民的情感、态度、意见、观点的表达、传播与互动,以及后续影响力的集合。

  这一崭新的传播形态有以下基本特征:一是信息海量。截至2016年6月,我国网站总数为454万个[1],加之移动互联领域新媒体数量,逐渐形成了海量信息。二是媒介融合。全媒体传播环境的核心是打破媒介之间的壁垒[2],实现渠道获取、收集、采编、推送、平台建设等多个方面的资源整合。三是内容交互。信息发布者与回馈者、回馈者与回馈者之间实现互动,不同媒体之间的转发、呼应不断酿造新话题。四是形式系统。“全媒体”的表现形式涵盖视、听、形象、触觉等人们接受资讯的全部感官,同一条信息有各种纷繁的表现形式。

  高校舆情工作在全媒体传播环境下面临着诸多挑战:一是重要信息及时发现难。网络空间中与高校相关的信息海量,又分散在各个媒体平台上,筛选有价值的、可供舆情工作参考的信息更是难上加难。二是舆情事件影响范围大。与传统媒体时代依靠报纸、广播、电视以及口口相传的方式不同,全媒体时代消息呈裂变式传播,影响范围短时间内可大大拓展。三是话题内容变化更复杂。由于自媒体的迅速发展,媒体间信息交互性增强使得话题不断发酵,内容变化更为复杂,舆论风向难以掌控。四是舆论引导难度进一步提升。全媒体加剧了价值多元化,多种观点充分表达、交流使得舆论引导的难度较大。

  媒体形式的变化也为高校网络舆情管理带来了机遇,主要表现为:一是高校对舆情工作的重视程度大大提升。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教育部先后出台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和网络舆论引导工作的意见,教育系统对舆情工作的重视程度也有所提升,加强了高校网络舆情工作顶层设计和政策指导。二是舆情管理的技术手段趋于科学化。大数据为高校网络舆情工作提供了新的手段,主要表现为高校自主研发或市场上可供选择的舆情监测平台。三是为舆论引导提供了更好的信息传播条件。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深度融合,高校引导、掌握话语权的渠道更多、更便捷,可以更迅速地把信息传播给广大师生。

  高校网络舆情工作基本现状分析

  课题组对京内外高校进行了问卷及访谈调研,大致反映出当前高校网络舆情工作基本现状。调研共涉及18所高校,其中,京内高校14所,“985工程”高校4所,教育部直属高校14所,中宣部、教育部等单位舆情信息直报点高校3所。调研内容主要涉及:网络舆情工作的顶层设计情况,机构人员配备情况,舆情监测预警、分析研判、舆论引导工作机制情况,经费及保障制度情况,当前舆情工作开展的制约因素及加强推进这项工作的建议等。调研对象主要为各校党委宣传部部长,少数为该校舆情工作具体负责人。对问卷结果的归纳情况,如表1所示。

  结合全媒体传播环境的新特点,中共中央、教育部对宣传思想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的新要求,反观当前高校网络舆情工作的现状,这项工作还存在如下不足:

  一是顶层设计乏力。从调研来看,仍有近半数高校未出台相应政策文件,已出台文件的高校中,仅少数召开舆情工作专门部署会(或将舆情工作作为学校党委常委会的议题),且以1次~2次居多。访谈中,部分调研对象提出,领导对舆情工作重视不足,进而影响了经费保障、人员配备、工作机制等。这表明,全媒体传播环境下高校对网络舆情工作的观念仍需与时俱进。高校网络舆情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顶层设计乏力会大大影响舆情工作实效,也会导致多部门之间的会商机制难以建立。

  二是机构队伍欠缺。机构队伍问题在本次调研中尤为突出。专门机构匮乏,兼责现象普遍存在,“舆情兵临城下,领导临时选将”的现象依然存在。不能做到专人专责,就难以保证舆情工作的专业性、持续性,而“兼责”也有诸多弊病―多项重要工作同时开展,难以把握引导处置最佳时机。与机构相比,人员配备需求更为迫切。设置专职人员从事舆情工作的高校不多见,兼职人数也以1人~2人居多,很难适应海量信息、复杂多变的舆情新形势。

  三是各项机制不完善。第一,舆情信息收集机制与新形势不适应。当前人工收集仍是主要方式,不仅费时费力,而且难以覆盖形形色色、浩如烟海的媒体平台,容易遗漏信息,错过时机。第二,信息预警、报送机制不完备。仅有突发事件专报常常会以偏概全,仅有定期报送,又会导致预警滞后,仅少数高校两者皆采。第三,分析研判专业性不足。以舆情主管单位为主,与其他相关部门的协作性不理想,群体未包含提供专业领域权威意见的专家团队和能够把握舆情发展规律的舆情分析师。第四,舆论引导机制系统性仍待完善。舆论引导队伍归口分散,在舆论引导时话语体系不统一。

  全媒体传播环境下做好高校网络舆情的建议

  一是采用大数据监测手段,提升信息获取和负面?情预警能力。大数据监测手段是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而产生的,能够将宣传思想工作的人力从舆情监测中解放出来。类似的监测方式,如建立庞大的数据库,依靠关键词设置进行信息抓取,监测内容较全面、预警时间短,为高校及早发现舆情、掌握动态趋势、提前做好应对争取时间、提供参考。

  部分高校采取的大数据监测手段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自主研发(包括斥资请第三方研发)监测系统;第二种是购买专业舆情公司的服务。然而,从整个高教系统角度,各校购买监测平台会耗费大量精力甄别市场上纷繁复杂的服务,亦浪费教育经费。教育系统宜统筹考虑舆情监测工作,建议通过组建校际联盟或以相关教育主管单位为主,构建共享数据库,安排专人负责数据库和平台维护,为高校提供各自的入口和平台,既能节省资金和人力,又能实现高校间的交流与互通。   二是形成重大舆情会商机制,提高分析研判科学化水平。高校内部单位之间的协调配合是舆情应对处置的重要方面。在全媒体环境下,一件舆情往往牵涉甚广,需要建立由相关单位参与的重大舆情会商机制,共同分析研判舆情动态和趋势,使其成为全校共同的“责任田”,而非宣传部门一家的“门前雪”。建立完善重大舆情会商机制,需要注意以下三个关键点:第一,成立舆情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组。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在领导小组之下,设立工作组,负责舆情工作具体推进落实。工作组宜有常设成员,舆情发生时纳入主责单位及相关单位共同研讨,推敲应对方案并形成应对意见。第二,注重发挥专家智库的重要作用。要充分利用高校人才资源建立专家智库,为舆情应对出谋划策。在人员构成上,专家智库不仅应包括人文社科领域的教师、对舆情规律颇有研究的新闻传播领域专家,而且还应覆盖学校各个学科;在智库规模上,并不局限于核心团体架构,可适当扩大,保证力量充足;在运行机制上,遇某一领域相关舆情时,则请具体学科的专家参与会商。第三,建立通畅的反馈机制。舆情的发展与消退,往往与校内工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做好媒体应对的基础上,舆情工作组应注重舆情反馈,致力于督促主责单位尽快开展实际工作解决问题,使得舆情从源头上消减甚至消灭。

  三是健全舆情工作制度建设,规范危机事件应急响应程序。要不断完善舆情处置应急制度,加强统筹协调,明确主体职责,突出工作流程,严格工作纪律,做到上下沟通、左右协调、责任明确,形成工作合力。

  舆情处置应急预案要体现分级响应模式,一般分为三级:重大舆情、较大舆情、一般舆情。重大舆情由领导小组判定并统一领导;较大舆情由工作组统筹协调;一般舆情由主体单位应对并报送工作组备案。不同级别的舆情判定标准要体现全媒体环境特征,根据实际情况界定。本研究所主张的流程是根据中国农业大学的实际情况进行探索的。

  四是构建全员覆盖网评网络,增强校内师生舆论引导能力。校内舆论引导工作应形成网评网络体系。至少应包括如下环节:第一,1名专职工作人员:宣传部设置1名工作人员主管舆情工作,组织实施由学校舆情工作组制定的舆论引导方案。第二,少数核心网评员:从相关职能部门及少数学院选政治素质好、综合能力高、引导能力强的年轻干部担任,定期通报学校意识形态工作,研讨师生思想动态,上报师生一段时间关注焦点,并在舆情发生时开展舆论引导。第三,一定范围内的宣传员:可覆盖各教学单位,同时承担宣传思想工作中的其他方面。第四,数位专家教师和学生骨干:建立专家智库;学生骨干包括新媒体联盟的主要负责人、学生社团负责人、以及学生信息员、网评员等。

  其中,要特别突出两个群体的重要作用:一方面,要大力争取专家教师的支持,尤其要积极争取教师中的网络意见领袖群体;另一方面,要重视学生骨干的作用,发挥学生骨干“身处学生、懂得学生”的优势。舆论引导工作需要“众人拾柴”,要鼓励师生正面发声,努力改善“沉默的螺旋”现象,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

  五是配备舆情工作专门力量,完善保障机制和激励政策。建议宣传部门成立舆情应对专门科室,按科室设置配备人员,或建立舆情中心等分析研判机构,同时指导学生团队,形成一支强有力的工作队伍。此外,还要制定好队伍开展工作的保障机制。一方面,加大经费投入;另一方面,还要鼓励引导舆情工作人员学习培训,不断提升工作的专业性。

  此外,营造良好的外围环境也是做好新形势下高校网络舆情工作的重要保障。一方面,要经常性开展师生思想动态调查研究,了解学校教师、学生一段时间以来关注的焦点;另一方面,要保持和社会媒体的良好关系,加强和媒体沟通,并善于通过媒体发声化解危机。学校要进一步提高网络舆情工作的重视力度,经常性对舆情工作开展专题研究,真正做到有顶层设计、有完善制度、有技术手段、有队伍保障、有良好环境,不断提升全媒体?h境下网络舆情工作效果。

  本文系2015年度北京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研究课题“全媒体环境下高校网络舆情工作机制研究”(JGWXJCZX2015042)成果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194799.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