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 > 浅谈高校法制教育与校园法治文化建设

浅谈高校法制教育与校园法治文化建设

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 所属栏目:高等教育


  中图分类号:D922.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6)20-0312-02

  作者简介:陈健(1982-),男,汉族,江苏扬州人,本科,双学士,江海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日语语言文学、法学。

  一、引言

  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高度,多次就依法治国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习总书记强调:“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十八届三中全会又提出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理念,实现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不断开创依法治国新局面。

  高校是社会的缩影,在依法治国的背景下,依法治校,建设法治和谐校园成为了近年来高等院校的重点建设项目之一。依法治校是推动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必然要求,同时亦是推进教育法制建设的重要内容。依法治校既是依法治国方略的体现,也是学校稳定发展、实现和谐的重要保证。

  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第一储备力量,他们的法治意识如何,直接关系到国家依法治国方略能否顺利实现,关系到社会的长治久安。总体而言,目前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法治意识的建设工作是良好的,但也不难发现一些令人担忧的现象,特别是近些年大学生违法犯罪的趋势在不断加剧,重大性质恶劣的刑事案件频发,比较典型的有云南大学马某杀人案、云南丽江女大学生张某伙同男友抢劫杀人碎尸案,吉林农业大学学生郭某持刀杀人案,西安音乐学院学生药某撞人杀人案,北京外国语大学罗某刺杀同学案、中国政法大学付某课堂杀师案,上海复旦大学林某投毒案……无不令人震惊扼腕。

  在校大学生犯罪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有社会不良思潮的影响以及社会对于弱势群体关心程度不够等方面的原因,亦有家庭教育方式失当的原因。这些都会引发大学生的心理失衡,进而导致其行为的失常,走上犯罪的道路。

  那么,高校作为教书育人之地,面对部分大学生出现的犯罪问题,亦要承担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经过这么多血的教训,我相信已经有很多的高校在重新审视或反思自己的校园法制教育和法治文化建设了。对于校园的法制教育和法治文化建设,我个人有以下几点想法:

  二、应通过加强法制教育,全面推动素质教育

  法制教育是高校教育工作中重要的环节,是推动素质教育,培养合格高级人才的基础性工作。从大的方面来说,在高校开展法制教育工作,对于贯彻国家依法治国方略,维护社会安定,形成良好风尚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从小的方面来说,对于建设和谐校园,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具体开展法制教育的工作中,我认为应该强调“三结合”,即:

  (一)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相结合

  在大学中切实开展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促进二者的有机结合。道德和法律都属于上层建筑,都是为一定的经济基础服务的,是两种重要的的社会调控手段,二者间是相辅相成,相互推动的关系,同时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也存在功能上的互补。人们常说:“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道德是人们心中的法律”。道德教育所强调的仁义,诚信,博爱,廉耻等观念,为法制教育提供价值导向。道德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法律的评价标准与推动力量,在大学生的内心层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法制教育把道德教育所倡导的一系列的价值观念通过外在力量的约束来指引人们的行为模式。法律通过国家的强制力对违法行为进行严肃的制裁,这保证了最基本的道德观念得倒了支持与维护,法律可谓是道德传播的有效手段。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这要求我们在对大学生开展教育的时候,既不能对两者有所偏废,更不能将两者混为一谈。

  (二)法制教育与心理教育相结合

  个别大学生之所以会走上犯罪道路,与其性格、心理状态存在直接的联系。目前我国大学生的主体是独身子女,从小被家庭过度保护,因此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不愿承担责任,爱享受,孤僻的性格。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网络信息产品普及,他们从小就习惯通过网络渠道接受各种信息与知识,对于各种社会问题,他们有自己独立的见解,自我意识明显。但由于其自身思想的不成熟,不能深刻理解社会的复杂性,他们又容易出现偏激的心理和错误的价值判断。不少学生存在不能委屈自己,抗压能力差的问题。一旦不满意往往会产生怨恨,报复的心理,轻易采取极端手段来解决问题。

  通过分析以往犯罪大学生的案例,会发现这些学生身上都存在两种缺失,一种缺失表现为学生心理的失衡,另一缺失表现为对法律的无知或法律对其不具有约束力。故在高校开展法制教育要分析学生的心理,并根据学生的心理有根据的开展法制教育,以强化法律的指引,预测,评价,教育,强制作用。高校应把心理健康教育列入到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议程当中,纳入到学校管理体系当中,如建立心理咨询中心,及时的听取学生内心的苦闷、及时疏通他们存在的心理障碍、心理冲突等他心理疾病,帮助他们走出心理困境,努力将学生的越轨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教师,班主任不能仅仅将工作的重点放在教书与管理上,更应注重责任、情感等为人处世方面的心理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

  另一方面,高校需结合近几年校园犯罪中的案例,积极开展对学生的法制教育。通过一些鲜活的案例来显示法律的严肃性,如让学生了解到什么是犯罪,犯罪有什么样的法律后果,要承担什么样的法律责任,会受到什么样的严厉惩罚,而这些后果,责任,惩罚又会对自己的人生起到什么严重的影响,通过这方面的法制教育,起到对部分学生的震慑作用。利用心理教育的启发性,让学生知道如何去管控自己的情绪,如何排解愤怒,使自己不至于在冲动的状态下做出违法的事情来。把法制教育变成心理教育的素材之一,同时充分挖掘心理教育素材中的法制因素,对学生因势利导,使心理教育与法制教育相互融合,相互统一。通过法制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结合,让学生学会自我控制和自我约束,避免自己的情绪失控,并遵守规章制度遵纪守法。最终达到让学生增强明辨是非及自我保护的能力,树立自强、自爱、自尊、自律意识,自觉抵制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侵蚀的目的。   (三)法制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

  法律基本知识不仅仅是法律专业学生学习的专利,更应当是每一个大学生必须掌握一项基本素养。相关法律基础课程在进行法制教育的时候,需要用大量生动贴近生活的,贴近学生专业的案例穿插到教学活动当中。特别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最容易遇见和最关心的法律问题,应多举例说明,甚至还可以就有关案件开展集体讨论来加深学生印象。例如就近年来频发的导游强制游客购物事件所涉及到的法律问题同旅游方向的学生开展相关讨论。此外,还应该开展毕业生就业的法律指导,譬如针对社会上存在的虚假招聘、非法传销等违法行为,要教育学生留心注意。不要为找工作抵押身份证和交纳押金,在注册公司,开设网店时需注意那些法律环节与事项等等。这些都是和毕业生利益切身相关的问题。通过相关法律指导,相信可以帮助毕业生在少走些弯路的同时更好地适应社会。

  三、通过校园法治文化建设,树立法治观念与信仰

  高等院校都有自己的校园文化,法治文化也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法治文化体现着法治精神和理念,是法治建设的灵魂。比起生硬的灌输法律知识,法治文化的熏陶才更为关键,其引领大学生的法治思维与精神信仰的方向。良好的法治文化氛围能够对大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的作用。我认为一个好的法治文化氛围的形成应该注重“三层面”,即制度层面,物质层面,精神层面开展的建设

  (一)健全学校规章制度,坚持程序正义,完善民主监督机制,建立救济制度

  首先,高校应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完善校园内各种规章制度,让学校的改革发展在法制的轨道上运行、这也是实现依法治校的前提。这就需要高校要进一步健全管理体制,完善党群工作管理制度、行政工作管理制度、教学科研管理制度、学生工作管理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其次,光有制度还是不够的,作为推进校园法治文化建设的一环,必须形成严格的执行程序,让程序正义贯穿依法治校的全过程,避免不利的人为因素对制度的破坏作用。三是完善健全校园民主监督机制。最大程度地保护广大师生员工的合法权益。充分尊重高校师生的知情权、参与权、批评权。要充分发挥教代会在高校重大制度制定过程中的作用。最后要健全符合法治原则的校内教育救济制度。我国教育法和教师法都特别建立了教师和学生的申诉制度。高校要重视在学校内部提供法律救济渠道,一定要给被处罚的对象解释,陈述的机会。对不当的管理行为提供内部纠正,避免校内侵权行为的外部化和复杂化。总之一定要让全体师生有这样的感受:只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校规办事,是会受到公正对待的。

  (二)不断改进高校法治文化建设的物质条件

  首先,高校还可以设立法律咨询室,主要是在法律或法学专业教师的帮助下,解答同学们在生活中常见的法律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校园违法犯罪的发生。这种方式同样适用于无法律专业的高校,指导老师可以从教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教师中选任。其次,高校可以通过建设法治文化长廊、校内法治教育基地、校园法治网站,法治知识广播等方式,不断创新法治宣传载体、丰富法治宣传形式,营造良好法治宣传氛围,通过法治文化氛围的熏陶来增强法制教育的实效性。最后,高校可以通过开展法律专家讲座、法律读书活动、法律知识竞答、法律文化展览、法治电影展播和庭审观摩等活动来进一步丰富校园法治文化活动建设。

  (三)强化精神引领,帮助学生树立法治信仰

  应强化精神引领,将法治观念的种子植入到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当中,将法治精神融入到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价值判断、道德情操、目标追求当中。只有让让法治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才能让法治成为师生自觉的选择与共同的行为方式。高校应通过把以自由、平等、公正、民主、秩序、权利为价值取向的法治精神融入到校训、办学宗旨、校园文化、校风、学风当中,逐步形成师生知法,守法,用法的法治素养,引导师生形成良好的法律思维和习惯,最终内化为坚定的法治信仰。

  四、总结

  高等学校对大学生的法制教育不仅要在学生中树立宪法和法律的权威,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还应该教会学生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益,与社会上的不良现象与邪恶势力做斗争,也就是不仅要培养大学生懂法,还要培养大学生用法的能力。所以在对大学生的法制教育的同时亦要配合法治教育。除高校要提供良好的法治文化氛围之外,社会也应提供积极的和谐向上的法治环境,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他们,最终将其培养成坚定的法治信仰者。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194983.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