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高等教育
一、构建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契合的学科专业布局
(一)优化学科专业结构
地方高校要认真研究分析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规格的需求,梳理、论证和总结已有学科专业现状,优化学科专业结构,重点建设与地方产业链有效对接的新兴应用学科专业,形成紧密对接地方产业链、创新链的专业体系。一是依托基础类优势专业稳定学校规模,确保基本办学质量。二是改造旧专业,拓展应用型专业。三是彰显特色专业,打造专业品牌。
(二)规划学科专业长远布局
地方高校应结合地方(区域)行业、产业需求,建立中长期“学科专业设置及调整数据库”。实施专业预警和退出机制,构建学校长远发展的专业格局,为应用型人才培养奠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二、搭建与行业、企业、产业相融合的合作办学平台
(一)建立科学可行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
地方高校应与区域重点产业、特色产业和区域文化深度融合,制定有行业和用人单位参与的教学管理制度,实现行业、企业全方位、全过程参与学校管理、专业建设、课程设置、人才培养和绩效评价,协同培养应用型人才。
(二)加大校企合作一体化实践基地建设
一是对现有实践教学基地进行改造,实现向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基地转型升级。二是在校内建设教学、学习、科研、研发“四位一体”的实践基地。三是在企业建立教学、实践、就业“三位一体”的创新型实践基地。四是面向地方(区域)重点行业或战略性新兴行业,建立协同创新平台。
(三)增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地方高校应充分发挥对地方(区域)社会、经济、文化的引领作用,对地方产业发展形成智力支撑,以科研服务求支持、以智力贡献求发展,积极培育与地方社会经济共生的土壤。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推广高新实用技术,成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孵化基地。
三、重构以培养学生应用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
(一)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地方高校应充分对地方(区域)人才需求进行调研,积极吸收社会、企业人士共同参与人才培养修订方案工作,使人才培养目标更符合行业、企业对人才规格的需求。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通识教育有机融合。
(二)重构课程体系
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重构课程体系,增强学科专业交叉融合,打通原有课程界限,按人才培养规格进行课程模块化改革。与行业、企业共同设置并整合相关专业基础课、主干课、核心课、专业技能应用和实践课,建立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课程资源库,设置行业、企业培训课程。
(三)强化实践教学
以服务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为切入点,瞄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新增点,构建知识教育体系、技术技能训练体系和实验实习实训体系。实现能力培养与素质教育有机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校内教学与校外实习实训有机结合,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
四、完善以就业创业为导向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一)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建立健全课堂教学、自主学习、创新实践、指导帮扶融为一体的文化引领、创新支撑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创新创业特色课程体系,开发资源共享的创新创业教育在线开放课程,推进创新创业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强化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新的增长点。
(二)强化就业创业服务体系
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课程建设。搭建“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建立“招生+教学+就业”联动机制,不断改善生源结构,将就业创业教育贯穿教学工作始终,促进就业质量提升。
五、打造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
(一)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加大师资引进和培养力度,建设多元化“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一是有计划选派教师到行业、企业中挂职锻炼,合作研发技术产品,提升教师实践能力。二是构建公平的科研平台,使教师在科学研究、协同创新中提升创新能力。三为教师考取与专业相关的行业、企业资质证书提供必要的支持。四是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聘请行业、企业教师兼课或担任学科带头人。
(二)创新师资管理制度
改革教师职称评聘制度和考核办法,通过教学评估、绩效考核、职称评聘、薪酬激励、校企交流等制度改革,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总之,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高校要加强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建设,保证人才培养质量。要积极改善办学条件,保证实践教学。要加大科研力度,以科研促进教学。要不断加强内涵建设,深化教学改革,把学校建设成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型智库。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195100.html上一篇:论高校继续教育战略转型与实施策略
下一篇:探析高校教务秘书队伍的建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