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高等教育
1.1党的组织生活
党的组织生活是指由党支部或党小组组织召开的,以党员为主体的,以培养党员的党性修养和践行宗旨意识为目标的,以增强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和党员归属感为内在要求的系列教育实践活动。党的组织生活是党的生活的一部分。党的组织生活分为广义和狭义,广义的党的组织生活是指党支部和党小组以组织名义开展的教育实践活动,广义的党的组织生活与党的生活接近;狭义的党的组织生活是指“三会一课”,即支部党员大会、支部委员会会议、党小组会议和党课。
1.2党的组织生活的制度要求
党章规定,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是党员的基本权利,同时又是党员的基本义务。《党章》第八条规定:“每个党员,不论职务高低,都必须编入党的一个支部、小组或其他特定组织,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接受党内外群众的监督。……不允许有任何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不接受党内外群众监督的特殊党员。”
中组部组织局1998年编著出版的《党员管理手册》中规定党的组织生活应有六种制度要求,一是会议制度,二是党课制度,即“三会一课”,三是批评制度,四是评议制度,五是汇报制度,六是谈心制度。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对党的组织生活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建立学习型党组织,构建学习平台;在组织生活中保障党员的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要为党员提供畅通意见表达渠道;要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创新;要增强党内生活的原则性和实效性;要建立党性定期分析制度,把作风作为党性分析的重要内容。
1.3党的组织生活要坚持的原则
(1)民主集中制原则。民主是我们党起家建国的根基,党组织应成为民主政治的载体和推动民主政治发展的示范平台,在党的组织生活中,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要坚持少数服从多数,要尊重少数人的意见。
(2)主体性原则。要坚持党员主体性原则,我们党的意志和宗旨最终是通过8668.6万党员践行来实现的,在党的组织生活中,要坚持党员的主体地位,要去行政化,要调动党员参与党内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讲政治、讲党性原则。政治目的性是政党区别于其他组织的重要特征,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肩负实现“中国梦”的重任,党的组织生活应讲政治原则、讲党性。
(4)平等性原则。党员在组织生活中,一律平等,无特殊党员。
(5)实效性原则。党的组织生活要有实效性,要结合单位实际和党员自身实际,在组织生活的内容和形式上要创新。
2现阶段高校党的组织生活面临的问题
2.1内容沉闷,形式僵化,且呈现行政化趋势
2.1.1内容沉闷,“三会一课”开展不好
高校党的组织生活内容比较沉闷,在“三会”中支部委员会会议很少召开,大多数支部没有设立党小组,就无所谓党小组会议,支部大会一般是学习文件,偶尔讨论发展党员事项,由于院系采取主任、院长负责制,基层支部一般是分专业设立,因此,支部大会既无行政决策事项,学术事项又无法决策。政治学习成为支部的组织生活的主要内容。政治学习材料一般是党委宣传部规定,涉及党的规范性文件、重要会议精神。学习方式,一般是宣读,大多数支部无专职干部,对党的规范性文件、重要会议精神领会不深,既无讲解,又无法开展讨论,大多数党员云里雾里地完成了任务。
2.1.2形式僵化,多为上级党委规定动作,无创新
支部组织生活一般是召集党员坐在一起,学习文件,完成上级交办的任务。组织生活既脱离社会实际,又无法结合党员个人的思想、工作、生活实际,内容乏味,形式僵化。尤其是对现代信息技术利用不够。
2.1.3支部设置与机构设置密切结合,工作大包大揽,党员参与组织生活的积极性、主动性缺乏调动,支部管理呈现行政化趋势
当前,组织活动中经常表现出党员主体地位不突出,参与组织生活的积极性不高。基层党支部组织生活通常是支部书记组织或者操办,书记往往以教育者或者领导角色出现,传达上级精神或者学习文件,党员成为被动的受教育者,书记和党员之间上下级关系的意识强,组织生活的互动性差。
2.2高校基层党支部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强,组织生活没有发挥高校师生智力资源的优势
学校各二级学院党委或总支大包大揽,成为开展组织生活的主体,各二级学院党委或总支下面的党支部定位不明确,与教研室的关系有待梳理,支部书记、组织委员、宣传委员的使命感、组织意识、责任意识以及工作计划性、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待提高。
高校基层党支部组织生活形式有待创新,没有充分发挥高校教师和学生智力资源的优势,没有能充分发挥高校及高校师生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职能。教师、学生走出象牙塔参与社会建设的主动性、积极性需要组织调动,并提供组织保障和服务平台。
2.3组织生活制度落实不到位,存在很大的随意性
高校中党员的构成主要是教师和学生,教师和学生平时忙于本职工作和学习,从而导致在制度的落实上存在很大随意性的现象,在组织生活的开展中存在“形式化”,表现为:日常会议结束后宣读文件,拍照结束等。对党员队伍中存在的问题推诿,怕得罪人,弱化党组织生活。
3高校党支部生活创新的思考
3.1防止行政化趋势
党组织生活的主题由领导干部或多数党员提议而让普通党员主持,防止党的领导凌驾于党组织和普通党员之上。改变普通党员在组织生活中始终处于“配角”角色,增强普通党员的主体意识、合作意识,力求使组织生活呈现出活泼的局面。
3.2创新组织生活形式
在传统的组织生活形式(如重温入党誓词、参观历史纪念碑、向先烈献花、过党的生日等)的基础之上,引入知识竞赛、党建书画摄影展、学先进、专题式演讲、微信知识抢答、党员定向扶贫点、贫困生帮扶等。发挥现代媒体的优势,用身边的事情去教育、引导身边的人,挖掘高校党组织生活的潜力。
3.3创新载体,构建高效网络化组织生活平台
高校党组织生活要针对面向的学生和教师思维动态情况,从传统的单一的“灌输方式”向新技术新方式的“渗透方式”转变,利用互联网、微信、微信公众号、党员群等形式,加强党员之间、党员与群众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增强党组织生活的吸引力和实效。
3.4提高基层党组织书记的工作能力
定期开展党务工作者的培训,努力提高基层党务工作者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高校基层党务工作者一般都是一线教师或者学生干部兼任,平时工作学习较忙,因此需要围绕党建工作的实际情况,定期开展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的培训班,探索新形势下如何保持党的先进性,提高党务工作者的业务能力。
3.5切实贯彻和落实检查考核制度,建立长效机制
良好的制度是促进党组织制度落实的内在动力,因此需要落实检查考核制度,预防出现“形式考核”、“人情考核”,定期组织对各基层党支部的考核,检查等,协助基层党组织落实整改,解决基层党组织出现的问题,进一步落实奖惩制度,提高高校组织生活的实效性。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1956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