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高等教育
一、“微时代”的概念
“微时代”是新的网络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有线网络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如大家常见的也经常玩的微博,微信,易信,甚至是我们常常联络用的QQ,我们不常见的则有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短信等。新媒体如此之多,让我们眼花缭乱而今天主要给大家分享的则是我们常用的微博、微信、易信、QQ等是“微时代”的常见的表现形式。
二、“微时代”风暴下的学生工作开展遇到的挑战
(一)社交网络在学生群体中高度普及
网民在信息和资源方面互惠分享,不仅降低沟通成本,还将创造文化价值。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高校辅导员所面对的学生正是当前“微时代”的主要使用者,加之移动互联便携设备的应用,例如手机、平板基本在大学生中普及,大家熟练的使用QQ、微信、微博等通讯工具形成自己的网络社交圈。相对于传统教育下的大学生,这些学生更加愿意在网上分享自己的想法,在某种程度上网络社交平台已经承担学生发泄个人情绪,表达自身性格,维系社交圈子的重要工具。在这种情况下,使得部分没有自制力的同学把大量的课余甚至课堂时间都花费在玩微博、玩人人、玩微信等社交网络行为上,这种网络鸦片会严重影响他们上课学习的效率。
(二)学校忽视网络平台建设,导致主流宣传公信力逐渐下降
由于网络发展的迅速化,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一些学校视网络平台舆论纷杂、暗藏隐患,成为不敢探索的是非之地,在工作中只求不出意外,生恐言多必失,主动放弃移动互联网的主动话语权,导致在突发事件发生时不能公诸于众与真相,从而在学生中的公信力不断下降。当信息传播开来的时候,不在局限于一对一或者一对多的方式,而是近乎于多对多,N次方的传播,导致信息的失控。在大学生这个特殊的群内中,特别是民办大学的学生,其思维充满着多元化,在信息的接受中对传统的说教方式产生排斥和抗拒,极易产生距离感,对于被迫式接受常常怀有敌意,特别是大学以往传统的政治宣传。在实际情况中,由于他们对新闻主页中的官方式环境、权威型语言、说教式姿态行为进行排斥。很多同学喜欢通过微博,微信,人人论坛,百度贴吧等第三方媒体获得学院新闻,却对官方性很强的新闻主页却不感兴趣,甚至回避这些网站。
(三)信息的传播在“微时代”环境下呈现出新特点
在日常的“微时代”常态中一条简单的微博虽然只能由140字组成,字数的限制使得该信息往往只能展现出结论,而不能展现出完整的论据及其论证过程,学生很容易被这种“段子化”的信息传播方式削弱判别能力,具体有以下几个特点:1、“信息”与“意义”无关。大家已经不再关注内容的真实化,更多的是跟风,炒作和围观,从而造成谣言的产生,导致事件的失控性。西方有句谚语我觉得用在此刻更加形象。“当真理还在穿鞋,谣言已经走遍天下”;2、受众的主动性大大增强。学生在进行信息研判的时候,往往疏于对信息事实的追究调查,持围观及其煽风点火的态度,在新闻的线索搜集、采访、发行等一系列活动,所有用户都有机会参与进去,并且在事后可以发表评论;3、大众传播的‘小众化’。猛然觉得这句话有矛盾,其实大众传播的消息往往把握在少数人手中。当遇到恶劣事件时,学生之间则会通过“微时代”表达事件的质疑、猜测甚至是谣言,从而导致网络的集群效应,这些网络形成的不满情绪如同雪球般愈演愈烈,从而造成舆论危机,导致突发群体事件。
三、“微时代”环境下高校学生工作创新性开展
“微时代”应用的飞速发展使得当代大学生思政工作的形式面临着更多的机遇与挑战。那么如何在“微时代”的环境下,发展积极主动性有创新性的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从而拓展学生工作的空间和渠道,提升学生工作的实效。
(一)建立“微时代”阵地,营造良好环境,实现优质信息化服务。
在传统的高校学生管理中,学生工作者只能通过传统的通知,谈话等简单的方法,而现在通过“微时代”的工作,能够将信息定向,快捷的将信息传达到有意向的大学生面前。尤其在遇到突发事件的时候,能够利用“微时代”及时的把真实的消息公之于众,最大限度的减少突发事件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从而建立坚实可靠的“微时代”阵地。在实际的工作中,尤其是利用“微时代”做好前期的学生思想状况的预防工作,及时的通过“微时代”平台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尤其是班会教育、团体活动、寒暑假社会实践、定向志愿服务等传统思想政治工作手段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微时代”技术,与原有教育方式结合,使其创新发展,并积极整合“微时代”的优势资源,加大对“微时代”宣传阵地建设的支持力度,建立科学的工作机制。
(二)依托高校辅导员“微时代”平台,提升网络话语权
辅导员是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年轻充满活力,接受能力强。要求辅导员以“微时代”平台为载体,从解决学生思想、学习、就业、心理等方面实际问题出发撰写微博、博文并积极与学生互动。辅导员在撰写博文与学生互动的过程中不断提升网络话语自信,拓宽了引导学生的途径和渠道,学生感同身受,喜闻乐见,网络传播的广泛性又大大增强了教育引导的覆盖面,困惑的学生通过阅读博文获得启发,提高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尤其是高校在师资力量建设中注意培养辅导员意见领袖,在辅导员新上岗培训中加强“微时代”平台的使用及建设的培训,从而让辅导员成为学生信服、可靠的信息来源,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引导舆论走势。
(三)抢占舆论高地,建立校园网络发言人制度
高校学生工作者要建立相应的管理体制,及时了解和监控“微时代”下的校园舆论信息,与学院专门的网络管理机构一起关注网络舆情发展。在抢占舆论高地的同时要注意最近信息技术的运用,既要强化管理,及时发现问题,又不能收集泄露隐私,造成相应的安全隐患。在校园内建立网络发言人制度,则应以学生管理工作者、学生干部骨干组成的管理队伍和舆情引导队伍,宣传部门、网络管理部门、后勤保卫等相关部门成立网络发言人团体和相关专业的网络舆论引导员制度,及时发现热点问题,分析问题,得出学生最关心的问题,从而运用舆论的武器,抢占舆论高地,依法合情合理的针对性的回应,在措词上尽量避免使用模糊的辞令,减少学生的猜疑空间,引导学生的理性思考。
(作者单位:郑州成功财经学院)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195717.html下一篇:我国高校宿舍管理模式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