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高等教育
一、大学生志愿服务调查现状
据统计数据表明,目前河北省共有各级各类志愿服务组织是2.4万个,其中在民政部门注册的志愿服务组织有将近100个,志愿者人数达503.8万名,累计服务时间高达9亿个小时。据此可知,我省志愿服务的发展势头迅猛,其中大学生志愿者已悄然成长为志愿服务的重要力量。为了使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更好的持续发展,笔者针对位于石家庄的4所省级重点高校(河北经贸大学、石家庄铁道大学、河北师范大学、河北科技大学)的在校各年级学生,包括本科、专科学生和研究生,以访谈加问卷的形式对大学生志愿服务开展调查研究。通过本次调研主要了解在校大学生志愿者对参加志愿活动的看法和观点,掌握第一手数据资料,给予我们最真实和最直观的参考。
二、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现代价值
(一)有利于实现大学生的人生价值
在当代社会,大学生与社会存在脱节的现象,导致一部分大学生在毕业走进社会时缺乏社会所需的道德、素质和技能等,抱有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从而难以适应、融入社会[4]。高校大学生志愿活动给予大学生一个接触社会和深入了解社会的机会,使大学生在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过程中,增加了自身的工作经历和人生阅历,明确自身的优势和不足;而且志愿服务本身具有长期性特性和稳定性的特性,这使大学生在了解自己和认识社会,以及构建自身角色等社会化过程中能够真正深入展开,而并非流于形式[5]。
(二)有利于坚定理想信念
高校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有利于大学生的思想进步,使大学生们重新认识自身和国家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奉献、友爱、团结、互助”的志愿服务精神,不仅传承了“仁者爱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传统美德精髓;而且汲取以雷锋精神为代表的共产主义道德,并将其拓展为全社会广泛认同的道德追求。在志愿服务行动中,通过大学生的言行举止表现出这种自信来影响他人和社会。从而凝聚了社会各阶层对中国梦的价值共识,形成推动中国梦伟大事业向前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三)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当代大学生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最大理想,以坚持与祖国同行为最大担当,以为人民服务为最高价值准则。调查过程中发现,大学生志愿者多参加扶贫救困、农村支教、关爱行动、抗震救灾、大型节会、环境保护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体会了“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的深刻道理,使大学生们的精神境界得到升华。并且大学生通过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增长其知识才干,增强其社会责任和意识以及提升其社会实践能力;使大学生们逐渐成长为一支社会责任感强、综合素质高的青年队伍。
三、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大学生志愿者自身的因素
大学生目前处于形成价值观和人生观的阶段,自控力和意志力都相对较差。多数大学生比较愿意于从事富有挑战性的事情;于此同时,大学生对事情兴趣和热情也存在着持续时间短,做事相对缺乏耐心和毅力的不足。相对一部分志愿者具有高度无私奉献的热情,但与此同时,志愿者也极容易受到周边其他事物的影响,从而改变自身的兴趣。进而导致在从事志愿服务活动的过程中,一部分大学生对可能遇到的困难情况准备不足,面对突发情况不知如何解决;此时便会容易表现出浮躁和畏惧心理,不肯继续从事志愿服务活动,影响志愿服务的持续开展。
(二)大学生志愿服务组织的因素
调查发现,当前各大高校志愿者组织管理相对松散,对志愿者的管理和培训很少。目前多数高校大学生志愿组织队伍处于“需要就找,用时才管,完事就了”的一种状态,缺乏对志愿者长期有效的管理制度。从招募人员、登记志愿者,再到日常管理及对志愿者的培训,方式单调,没有形成有体系的管理机制。这对今后志愿服务组织的发展和活动的开展都产生了不利影响,制约了我省志愿者队伍建设和志愿服务活动的良性发展。
(三)社会因素
志愿服务一般多是无偿服务,随着服务活动的增多,比如一些交通费、材料费、食宿费、培训费等服务成本也随之增加,这些必要物质投入不应该由大学生志愿者来承担,更不能让志愿者在无偿服务的同时受到利益的侵害。调查发现,目前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经费大部分来源于共青团工作经费、团组织上报活动项目经费;部分是大学生自筹资金:向校内外的爱心单位争取费用;极少通过社会募集资金。这就导致了志愿服务的经费来源渠道单一、物质依托欠缺,直接影响到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和服务质量,不利于志愿服务组织和活动可持续的发展。
四、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建议措施
(一)大学生志愿者自身能力的提高
大学生志愿者是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开展的主力军,其自身素质和能力水平直接影响志愿服务质量的好坏和效率的高低。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大学生志愿者,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深入的理解和体会志愿服务的内涵和志愿精神,提高为社会服务的责任意识,不计较个人得失,培养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真正为社会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其次,大学生志愿者要永保对志愿服务的热情。培养自身的毅力和做事情持之以恒品质、习惯。最后,大学生志愿者应该主动接受志愿服务活动的相关培训,使其在服务过程中增加专业知识的运用,提高志愿者的各项能力,从而更有效地为社会服务。
(二)健全大学生志愿活动组织管理机制
健全高效的大学生志愿活动管理机制既可以从思想层面的教育去影响大学生志愿服务,又可以保证志愿服务活动达到锻炼学生实践能力和帮助社会的最终目的。因此高校志愿组织应该更好地发挥组织和引导功能,使志愿者树立立足于基层,长久服务和扎实服务的服务理念。志愿组织要抓好招募、培训、管理和激励这四个环节。建立志愿者人员资料库,加强管理者和志愿者之间的沟通,建立并完善组织内部的信息交流平台。定期开展组织内部的培训和交流会,促进并提高组织成员的服务能力,增进相互间友谊;增加志愿服务组织的凝聚力,便于后活动的开展。
(三)社会给予大学生志愿者充分的关注
在发达国家中,志愿者的工作得到广泛的社会认可,全社会对志愿者具有很高的社会评价,形成政府、企业和志愿机构之间相互协调、相互补充的社会服务体系。然而,在我国,由于志愿服务活动开展时间较晚和社会转型时期人们复杂的社会心态,难以激发起全民的互助意识,使得社会公益活动难以深入人心。因此,大学生志愿活动需要更多的社会关注和社会支持。为了志愿服务活动能够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志愿服务活动必须通过丰富多样的宣传手段来加强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救助,使其获得丰富的道义资源和高尚的道德形象,进而得到社会广泛的支持和认可。(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196007.html上一篇:民办高校统战工作问题及解决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