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 > 中美高校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路径之比较

中美高校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路径之比较

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 所属栏目:高等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明确指出,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1],强调了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重要性。在今天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的时代背景下,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联系日趋紧密。美国作为当今世界头号强国,其在核心价值观建设方面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虽然中美两国的意识形态、社会制度不同,但在核心价值观建设的路径方面有一定的相似性。高等学校作为国家重要的思想文化阵地,在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方面肩负着重要职责。鉴于此,本文拟通过对中美高校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路径进行比较分析,总结反思,以期对推进我国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有所裨益。

  一、中美高校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路径的相似性

  中美两国虽然在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等方面完全不同,但在高校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路径上存在着相似性,这种相似性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课堂教学是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基本途径

  中美两国高校为使学生接受本国的政治制度、社会核心价值观,都从课堂入手,从学生抓起,不仅将修身、养性与品德等方面的内容融入教材,还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向学生灌输各自国家具有阶级性和政治导向的价值观,对学生进行价值观的渗透性教育,以建立起符合本国社会需要的政治信念与意识形态,实现为本国利益服务之目的。不同之处在于,中国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与正确价值观塑造,以培养为国家发展与社会进步服务的中国公民;而美国是以美国式宪政教育为重点,引导学生对宪法的认同与对祖国的热爱,使其认同和拥护美国国家制度和美国精神,以培养符合美国国家与社会需要的公民。

  2.重视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

  中美两国高校都十分注重利用校园文化的熏陶,通过构建特定的环境氛围,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方面,美国政府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硬件设施建设,如图书馆、体育馆、教学楼、实验楼等的建设,相关教学设施都很先进且使用状况良好;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与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高校硬件设施建设也出现了一轮新的高潮,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在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方面,美国高校核心价值观以培育爱国主义为主导原则,让学生自觉做出合乎其价值观的决定和行为;中国高校核心价值观也是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旋律,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和集体意识。在校园行为文化建设方面,中美两国高校都十分注重培育优良的校风、学风和教风。在校园制度文化建设方面,中美两国高校在管理制度设计上都体现着各自所认同的公平、人本、法治等价值理念。

  3.发挥社会实践的积极作用

  中美两国高校都注重通过课外活动进行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一方面,两国高校都注重通过一些校园活动进行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一般而言,大学生关注且参与较多的是学术活动。形式多样、内容广泛的学术活动,不仅可从专业学习上补充课堂教学,而且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价值观的培育具有积极作用。除了学术活动外,学生还积极参加一些勤工助学活动,这些对于学生品格的养成、独立精神的塑造都具有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两国高校还注重通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进行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美国高校不仅允许学生参加各种社团活动,也支持学生有组织地走向社会,如为移民子女提供外语训练,为伤残人员服务,为监禁青年指导等。中国高校同样也鼓励学生参加一些公益活动,如向孤寡老人、残疾人送温暖,帮助留守儿童学习文化知识等。这些实践活动既锻炼了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又增强了其社会责任感和伦理道德观念。

  4.注重教师的示范作用

  中美两国高校都很注重教师的示范带动作用,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在美国,教育界对教师提出了严格的政治和道德标准,要求教师引领学生在政治思想上确立有价值的目标,保持较好的社会道德水平。该标准已成为美国高校教师续聘的主要依据。据报道,在导致美国大学教师失聘的诸原因中,其主要的原因是政治思想具有危险倾向[2]。这足见美国高校对教师政治倾向和思想道德水平的重视程度。在中国,高校教师不仅要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还要具有高尚的道德品格,做到率先垂范、言传身教,以自己优秀的人格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学生自觉增强思想道德素养,提高其思想政治觉悟。

  二、中美高校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路径的差异

  中美两国高校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路径既有共性,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具体说来,其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课程设置的差异

  美国高校对学生进行核心价值观与思想道德教育,主要是通过人文和社会科学教科书的渗透。其课程设置有历史科、公民科、人文科、社会科等,通过这些课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价值观、政治、社会、民主生活、法律、人权等方面的教育,专门的思想品德课程在美国高校很少见到。中国高校则有对学生进行价值观与思想道德教育的专门课程,即统一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按照全国统一要求,各个高校开设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形势与政策”等课程,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理论教学,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对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与人格的不断完善起到了重要作用。

  2.课外活动的差异

  美国高校核心价值观教育往往借助于宗教活动和社区活动进行渗透。美国人普遍认为,宗教是公民道德的孵化器,教会是公民道德的养成所。宗教尤其是基督教,是美国社会的重要精神支柱,在形式上它为美国提供了重要的价值观与伦理道德标准。据调查,在美国的大学校园里,活动着大量的学生宗教团体。同时,美国高校注重培养学生参与社区活动的能力,一直把培养为社会服务的公民作为办学理念。学生通过社区活动的参与,提升了自主意识和参与精神,增强了其对美国社会作为一个共同体的理解和信任,更加强化了其对社会与国家的责任感。中国高校通常会利用法定节假日和活动周等开展各种庆祝、演讲比赛、节目表演、公益服务,寓价值观教育于学校和社会的全部教育活动之中,以实现核心价值观培育之目的。当然,我国高校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在党团组织的领导下开展的,在此前提下如何地一步激活大学生参与社会活动的积极性,确立其主体性,仍然任重道远。

  3.学生社团的差异

  美国高校的学生社团具有以下特征。一是社团的规模庞大。据统计,哈佛大学有469个社团,耶鲁大学有588个社团。[3]二是社团管理规范化。美国高校要求学生社团制定相应的管理条例,对其成立、活动、经费等方面予以详细规定。三是社团发展的专业化。一些专业性社团如化学俱乐部、机器人社团等在美国高校逐渐增多,社团的生活性与学术性日渐融合,给每个成员提供了良好的个人成长的机会。相较之下,我国高校也十分重视学生社团组织的建设,如学生会、文艺社、摄影协会、足球队等,然而在管理方面存在着审批、指导、经费等支持不足的问题,社团的管理缺乏成熟的制度,从而制约了我国高校社团组织的发展。总之,美国高校倾向于社团的自主管理,我国高校则重视党组织对社团的领导;美国高校社团组织的价值观教育虽提升了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但也滋生了个人主义和英雄主义,我国高校的社团组织本质上是党团组织的延伸,限制了其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发挥。

  4.教学方法的差异

  中美两国高校在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方法上有很大的不同。在美国,教育者认为,直接灌输式教育给学生一种强迫灌输的感觉,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价值观教育的实际效果。因此,美国教师多采用启发式教育,强调现场教学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独立的价值判断能力。这种教学方法本质上是引导学生自己分析与讨论各种道德问题,在讨论中做出价值判断,进而形成自己的道德评价标准。而在中国,高校道德教育多采用正规的组织教育形式和直接灌输法,有着严格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教师在课堂上往往采用传统的单向灌输法,让学生被动地接受教育。当然,近年来,我国高校核心价值观教育方法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已从填鸭式教学向鼓励评判式教学转变,开始尝试开展以双向交流为主、鼓励学生参与的价值观教育模式。

  三、中美高校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路径比较的启示

  通过以上对中美高校核心价值观培养和践行路径异同之比较,可得到以下启示。

  1. 坚持价值观教育的政治性和阶级性

  历史实践证明,价值观教育是任何国家和社会都不可或缺的基本教育,教育的政治性都十分突出,美国也不例外。在实施价值观教育的过程中,美国高校对资本主义制度及其优越性的教育、国民精神教育、公民权利与义务教育、反对共产主义的教育等内容做到了一以贯之,其个人主义、自由、民主、人权等核心价值理念的宣传教育长期保持不变,体现出鲜明的政治性。美国人认为,作为合格的美国公民,最基本的素质是具有爱国精神与爱国意识,而学校教育就是激发美国公民个性的自由、发展与完善,以此赋予美国公民以优越感和自豪感,培养与其国家的社会政治制度、历史文化传统相适应的价值观,并为这个国家而奋斗。

  每个国家都在旗帜鲜明地宣扬本国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中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要警惕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在实施价值观教育的过程中更应注重政治性。政治性是价值观教育的核心内容,我们对此决不能忽视。近年来,中共中央一直强调,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对于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当前,应加大人、财、物的投入力度,支持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与科研工作,通过法律、行政手段进行综合治理,树立“大政工”观念,形成学校、社会、家庭齐抓共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除了“两课”这个主渠道外,我国高校也应在其他专业课中引入价值观教育,不失时机地进行价值观渗透,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品德和能力全面发展的人。

  2.课程设置要注重连续性与层次性

  在美国,价值观教育的课程设置都是围绕着政治、道德准则而进行的。例如,大学开设了“今天的道德”“现代生活伦理学”和“社会研究”等课程,并且与幼儿园、中小学生的价值观教育课程设置具有很强的衔接性,如幼儿园开设了“幸福生活”、小学开设了“公民的道德”、中学开设了“自我决定”等课程。这些课程的设置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奠定了基础。在中国,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课程设置主要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其目标是培育“四有”新人。但大学价值观教育与中小学价值观教育之间缺乏严密的衔接性,有重复、有交叉,其原因是当前我国价值观教育的目标体系不够完善。   鉴于此,当代中国的价值观教育,应创造性地设计出适合高校价值观教育的目标体系。这一工作大体上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明确价值观教育目标的层次性。学校的价值观教育,应体现出不同层次的目标和要求。譬如,将培养学生成为爱国、遵纪、守法的公民设定为第一层次目标;使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设定为第二层次目标;使学生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设定为最高层次目标。只有通过这样的区分层次并逐步深入的目标体系,价值观教育才能满足社会对广大青少年的思想品德要求,助其成为社会中坚、国家栋梁之才。二是强化价值观教育内容的针对性。当前,高校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应从国家层面、社会层面、个人层面向学生提出价值目标、价值取向、价值准则方面的要求。这具有极强的包容性和辐射力,构成了一个紧密联系的逻辑整体。学生只有在真正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义之后,才能从心底认同并接受它,进而自觉自愿践行它。三是将先进性、整体性与广泛性、具体性相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先进性与整体性的特征,而高校价值观教育的对象都是单个的个人,因此高校价值观教育的目标体系要凸显广泛性与具体性。只有这样,高校价值观教育才能做实做好。

  3.综合利用多种价值观教育资源

  在美国,高校通常会根据自身的特点和需要,充分利用多种价值观教育资源对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和引导,以实现培养合格公民的基本目标。鉴于此,中国高校也应多管齐下,通过各种途径去感染和陶冶教育对象,使其切实受到启发。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充分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组织有关校园活动,对大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和政治教育,积极抢占这一重要的价值观教育新阵地。二是继续利用传统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如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电影、报纸、杂志等宣传和弘扬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价值观的教育。三是优化校园环境建设,注重教风、校风、学风、校貌、校容等方面的建设,将无形的环境与有形的环境相融合,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要注重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努力克服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发挥实践对学生道德品质和政治素质的塑造功能。四是重视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积极作用。家庭教育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影响。美国政治学家迈克尔?罗斯金指出:“家庭具有其他任何机构所不能比拟的作用。”[4]我们应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对青少年价值观塑造的重要作用,将之作为引导青少年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途径。社会教育对青少年价值观教育也承担着重要职责,它可以弥补家庭、学校教育的不足。当前我们进行社会教育,就是要努力营造一种良好的社会文化风气,促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青少年自觉秉承的道德准则。[5]

  4.实现教育方法由“硬灌输”向“软灌输”转变

  “灌输”理论是列宁在1920年代提出来的,其核心思想是:任何一种理论都不会自发地产生,因此要有意识自觉地加以灌输。灌输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思想政治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本质。美国在价值观教育方面同样采取了灌输的方法,以保持其根本制度和核心价值观的高度稳定性和连续性。然而,美国高校则更多地使用“软灌输”方法,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启发式教育。这种教育方法注重“教”与“学”之间的联结与互动,把学生当作教育活动的主体,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导作用,从而使其自觉、自愿地接受教育内容,在实践中自觉地把价值观念内化为自己的实际行动。

  灌输是德育工作的基本原则和本质所在。因此,结合世界各国的经验,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不懈地对大学生进行灌输教育。当然,灌输应讲求方法,那种“填鸭式”“满堂灌”的硬灌输应逐渐向软灌输转变;要创新灌输方法、拓展灌输空间、讲求灌输效果。基于此,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通过说理,引导、启发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从而使灌输达至“润物细无声”之境界。同时还应将灌输与学生自身需要相结合,根据学生的性格特征、兴趣爱好,因人而异地开展教育,引导学生自觉认识自身的责任与义务,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196304.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