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高等教育
自我国推行素质教育以来,我国高校的音乐专业受到了极高的重视,成为了素质教育的重要力量之一。我国各大高校音乐专业的教育质量和管理方面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培养目标和模式有所改革与创新,其重点培养音乐专业本科生的创新能力,同时在音乐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围绕学生的综合素养制定了一系列的培养方案,对音乐专业本科生的价值观念起到了良好的导向作用,提高了他们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目前,我国很多高校开始探索和实践本科生导师制,为促进我国音乐专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活力。由于本科生导师制在我国高校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因此在管理和实践方面还有所欠缺,需要各个高校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和理论,更大程度地发挥好本科生导师制在促进音乐专业发展方面的作用,促进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为我国培养更多高素质的音乐人才。
一、本科生导师制对音乐专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本科生导师制符合音乐专业的教育特点,推动着音乐专业教育理念的创新
高校音乐专业的教育既包含了音乐知识和技能的教育,也包含了音乐教育理论,具有学科的综合性。因为音乐专业人才大部分将踏入音乐教育行业,因此高校在培养方案中对于学生的音乐教育也比较重视,学生只要全面提高音乐技能,同时又要掌握基础的教育知识,这就要求教师能够既对学生的专业技能进行指导,同时又要从教育学和心理学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本科生导师制符合音乐专业的教育特点,因此有利于音乐专业人才的培养。
(二)本科生导师制为音乐专业的学生提供自由的发展环境和提升空间
音乐专业学生需要开放活泼的学习氛围,同时他们一般具有鲜明的个性,本科生导师制可以最大限度上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拓展他们的学习领域,帮助其打好音乐理论基础和教育学心理学基础。另外,音乐专业课程都是采取小课授课的形式,导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体特征制定不同的授课计划,避免了集体授课一起抓的弊端。
(三)本科生导师制有利于推动我国大学音乐专业课程改革
我国各大高校在经历了长期的教育实践探索过程之后,需要在理论和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专业课程的改革。在顺应教育规律,依据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多方位地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音乐专业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既关注教学实践,同时又注重音乐领域的理论研究,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为基础目标,创新音乐知识结构合教育模式,为音乐专业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本科生导师制的特点分析
(一)本科生导师制在大学音乐教育中具有独特的理念
它通过开放式的教学模式来提高音乐专业学生的参与力度,以实现多样化和深层次的教学设计,通过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力度来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在个性化的学习活动中发挥每个学生的独特个性,使学生能够在教学活动中能够把个人的学习兴趣与专业教育有效结合在一起,具有相比传统的班级授课制更加灵活、更加高效的特点。并且这一制度具有由点到面的特性,能够在培养音乐专业学生某一技能点的基础上呈现面式的扩展,对学生拓宽知识面具有良好的作用。
(二)本科生导师制具有鲜明的培养目标和方针
高校音乐专业的教学需要导师进行重点指导,导师可以对所带的学生给予充分的点拨,学生无论是在音乐知识的学习方面,还是在技能实践方面,都可以得到快速有效的指导,并且能够在导师的帮助下对自身进行科学的定位,从而更快地找到学习方向和目标,因此能够提高音乐专业课程的质量和人才发展的科学性。同时,导师可以在点对点的具体教学中实现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使导师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思想特点,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音乐课程教学的质量,还有助于导师在学术研究中具备更加宽广的思路,创造更多的学术成果。
三、当前我国高校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出现的问题
1.部分高校缺乏足够的导师,师生数量差距过大导致导师制度效果不明显
虽然各个高校都有一些教学经验相当丰富、音乐学术水平较高的导师,但是学生数量过多,往往一个导师可能要带许多个学生,这样就容易出现僧多粥少的情况,导师不能够对所带学生给予足够的关注和指导,从而影响这一制度落实的效果。同时我国各大高校组建了一批年轻的导师团队,适应了教学实践发展的需求,能够良好地与学生进行沟通,但也存在教学经验不足的问题,很多年轻导师在教学工作中过于僵化,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方法的调整,影响了教学质量。另外,有些导师缺乏足够的工作耐心,对所带学生没有尽到导师的责任,还有些虽然教学态度良好,但是工作能力不足,不能满足音乐专业的发展需求,影响了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效果。
2.有些高校没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导致本科生导师制缺乏足够的制度保障和管理力度,没有得到应有的应用效果
具体表现在有些大学并没有建立与本科生导师制相配套的管理制度,在具体的制度实践中缺乏相应的参考标准,盲目开展教学工作,同时校级管理制度在各院系并没有得到良好的落实,基层教学工作不到位。同时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和导师工作衔接不当,导师的日常配套服务政策得不到落实,导致很多导师不能够正常地开展教学工作。另外,许多高校在聘任导师的制度上没有统一合理的标准,有些导师的工作福利待遇得不到落实,并且工作任务较以往更加繁重,因此导致他们没有足够的工作积极性,长此以往势必会影响该制度的实施效果,同时也会降低教学质量。 3.大学音乐专业与本科生导师制没有良好的融合,在具体实践上缺乏改革与创新
由于本科生导师制是从国外引进的教学制度,对我国大学教育来说存在一定的不适应性,需要我国高校根据具体的教育实践来进行调整和创新。然而很多大学在应用这一制度的过程中具有较强的随意性,生搬硬套国外的教学模式,没有注重本校的教学实际,导致教学工作和制度目标脱节,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大学音乐专业具有独特的专业特性,很多教学工作需要灵活地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果一味照搬现成的教学模式,势必会影响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效果,也会降低音乐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
四、完善音乐专业本科生导师制的措施
1.完善高校导师队伍建设,为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提供人力保障
近年来我国各大高校为了增加生源,普遍实施了扩招政策,导致师生数量差异过大,导师数量明显不足。因此有必要采取措施来增加导师的数量。这一问题的解决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要做好导师队伍的组建工作,有计划地对音乐专业导师团队进行培训,提高导师们的责任意识,全面加强导师的思想素质教育,重点关注音乐专业导师的教学工作,努力提升他们的教学水平。二是要明确导师的责任,既要做好自身的科研工作,同时要做好教学工作,导师要能够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制定相应的科学的教学计划和方案,全面学习有关领域如教育、心理和管理等方面的技能,使导师的知识结构更加完善,做好本科生的导师工作。三是要优化导师聘任制度,灵活地进行导师的录用措施,避免按照单一的标准聘任导师,对于部分教学能力强、综合素质较高的教师可以放宽聘任条件,另外还可以从本校或其他高校中选择优秀的研究生来管理本科生的教学工作。
2.大学要科学的处理本科生导师的教学工作与管理工作的关系,划分好导师的工作责任,加强教学工作与教务工作的协调性
音乐专业具有鲜明的特点,需要导师根据学生的个性实施多样化的教学方案。采取本科生导师制能够良好地满足这一需求,但同时可能增加教务管理工作的压力,因此如果教学工作和管理工作衔接不当,可能会影响教学的质量。因此各个高校要注意在实施导师制的过程中尽量处理好导师与教学管理人员在工作上的问题,划分好二者的工作责任。导师既要负责好自身的科研工作,做好课题研究工作,还要加强教学方面的研究,努力提高音乐专业课程的质量,促进学生音乐素养和技能的同步发展。教学管理人员要配合好导师的教学工作,为教学提供高效便利的环境。各个高校要逐步建立与本科生导师制配套的管理制度,创新学校管理工作体制,促进我国高校在遵循素质教育的理念下进一步根据本校实际找到合适的音乐专业教学模式,使音乐专业人才能够拥有良好的教学环境和管理环境,更好地发挥学习主动性。
3.高校要完善导师的管理制度
从聘任、教学和考评等环节抓好管理工作,规范导师的教学活动,促进导师在严格的管理制度下做好教学工作,提高音乐专业课程的质量。一是要规范化与合理化导师的任职条件,对于没有达到导师聘任标准的教师坚决不能任用。与此同时要科学地进行导师选择,避免单一的不合理的标准将优秀的导师排除在制度门槛之外。二是要将导师的教学工作制度化,规范导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为导师的教学工作提供科学的方案,同时允许导师在许可范围内变通教学方法,提高音乐课程的教学效果。三是要规范导师的评价体系,要从教学质量和学生反馈两个方面重点进行考察。教学质量关系到高校音乐专业未来的发展动力和方向,因此要重点进行考评,将导师的各项教学工作都纳入到考评体系当中,对其进行综合性的科学评价。学生反馈关系到师生之间的互动性和积极性,是考察导师能否真正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参考标准,因此高校也要引起充分重视,定期对学生采取问卷调查等形式的反馈工作,积极听取他们在教学过程中所持有的意见。
五、结语
本科生导师制在大学音乐教育中具有独特的理念、鲜明的培养目标和方针,有利于推动我国大学音乐专业课程改革。我国各大高校在经过长期的教育实践探索之后,需要在理论和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音乐专业课程的改革,而本科生导师制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制度保障,需要高校科学合理的应用这一制度,推动音乐专业人才的全面发展。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1968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