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 > 高校贫困生不良心理问题及对策刍议

高校贫困生不良心理问题及对策刍议

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 所属栏目:高等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5)10-179-02

  大多数贫困生在学习上刻苦努力、积极上进,在生活中能够吃苦耐劳、自强自立。但即便是这样,贫困生的思想和心理上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表现比较突出的是少数贫困生在认知和行为上存在偏差,负面情绪较多、精神上感到空虚与无助、社会生存能力很弱、自尊心极强、对自己的未来采取放任态度。个别贫困生由于道德低下、法治观念淡漠,甚至出现了违法违纪的现象。作为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应当重视这个问题,在帮助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的同时,还应积极主动地通过各种渠道,了解贫困大学生的思想与心理状况,帮助他们解决困惑与迷茫,加强励志教育,使其能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健全的人格。

  一、高校贫困生的心理状况扫描

  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健康是一种生理、心理与社会适应都臻于完美的状态。据有关调查资料显示,高校贫困生群体身心反应症状较非高校贫困生群体明显,心理健康总体水平较非高控贫困生低。尤其自卑、孤独、焦虑、嫉妒等心理方面问题更为突出。

  (一)自卑心理

  笔者在调查问卷中问到“家庭条件好的同学在能力和成绩方面超过您时,您的心态?”47.3%的贫困生会感到自卑,10%的感到无所谓。问到“您在接受贫困资助时感到自卑吗?25.6%的贫困生的答案是肯定的。同样在问到“您喜欢什么样的资助方式?”75.5%的贫困生选择的是隐蔽性的资助方式。贫困大学生由于缺乏稳定的经济来源,常常要为生活费发愁,时常陷入窘迫的处境。正如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所言,“当个人面对他无法适当应付的问题时,他表示他无法解决这个问题,此时出现的便是自卑情结。”高校贫困生大多来自农村和经济不发达地区或者城市贫困家庭,他们的生活水平、生活方式、习惯都和高校非贫困生存在一定的差距。“乡下人和城里人”、“穷人与富人”等一些等级观念深入他们的思想之中,自卑的心理也就必然产生。

  (二)孤独心理

  笔者在调查问卷中问到“您会因为贫困而感到孤独吗?”69.1%的选择是,15.1%的选择不清楚。问到“您总是一个人度过休息时间吗?”12.9%的贫困生的答案是肯定的。同样在问到“您愿意主动与他人交往吗?”35.5%的贫困生的态度是被动的。跨入大学校门后,贫困生认识到,人际交往能力是事业成功的必备素质,大学生活是培养这种能力的重要舞台。长期以来既没有人教他们交往,又没有时间去学习交往,交往能力不强,尤其是面对异性,他们更是手足无措,常常面红耳赤。又由于缺乏信心,贫困生怯于集体活动和社会交往活动,很少和同学、老师接触,即使主动与他们交往,他们也处于消极被动的状态。因此,人际交往过程中的不满和挫折使他们觉得知音难求,孤独心理油然而生。

  (三)焦虑心理

  调查显示:65.1%的贫困生因为就业困难而忧虑。44.6%的贫困生最盼望得到一份理想的工作。33.3%的贫困生担心养育之恩无法报答。55.1%的人为自己不能为家里减少压力而焦虑,有39.5%的高校贫困生偶尔会有这种想法。受家庭和社会观念的影响,一些贫困大学生的择业观念比较传统,“上大学=成功”的思想牢固地束缚他们,许多贫困学生“十年寒窗苦读”就是为了改变家庭和个人命运,为了从农村走从向城市,因此,在他们的头脑中,毕业之后就应该到体面的地方、体面的单位去工作,因此在择业过程中急功近利,就业时希望到大城市、大企业、大机关,要求工资、福利待遇越高越好,不愿意到边远地区和艰苦行业,更不愿意下基层、回农村。他们对未来的工作期望值比较高,然而严峻的就业形势,使许多贫困大学生在求职择业中往往事与愿违,不能实现他们上大学最初的愿望。这种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给他们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从而在求职过程中常常表现出忧心忡忡、烦躁不安的焦虑状态。

  (四)嫉妒心理

  调查显示:41.8%的贫困生会因为羡慕而嫉妒同学。39%的贫困生偶尔会不满现状。17.97%的高校贫困生经常有“希望能有和别人一样的家庭”,55.1%的高校贫困生偶尔有这种想法。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色香味美的佳肴的诱惑,富裕同学的毫不犹豫和大手大脚,心安理得地享受在贫困生看来是很奢侈的生活,使得贫困生既羡慕更嫉妒。富裕同学不经意间可能表现出来优越感和傲慢,会刺激贫困生,使其心生不满,乃至于憎恨。嫉妒是从憎恨的情感中分化、产生出来的带有攻击性的心理,多诱发其它恶性心理,但如果能够恰当引导,进行自我调节,便可以向积极的方向转化。

  二、高校改善贫困生心理的对策建议

  (一)全面深入了解贫困生

  高校贫困生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有着其他学生不曾有的特殊的人生经历,他们心中隐藏着一些鲜为人知的悲伤故事,他们渴望被人理解、认同。同时,每个贫困生的家庭和自身情况又各不相同,只有对他们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取得实效。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从开学伊时就要建立贫困生档案,对其家庭情况、产生贫困的原因等做到心中有数。只有全面、及时掌握了他们的思想动向和生活状况,才能掌握思想政治教育主动权,给他们以及时的引导和帮助。

  (二)健全多元资助体系

  据悉,部分高校贫困生资助在实践上还缺乏完整规范的资助体系。可以尝试建立“财政+金融+社会+学校+自身”相结合的多元宏观资助体系。具体来说,包括加大政府财政拨款,降低教育收费比例;拓宽教育金融渠道,成立教育发展银行以及教育储蓄业务等;挖掘社会资助力量,鼓励知名校友、企业集团设立贫困生奖助学金等;完善校内助学体系,尽可能多设勤工助学岗位,提供校内低息或免息贷款等;自助成长成才,通过自身努力获取专业奖学金,兼职锻炼自身综合素质等。   (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对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要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根据贫困生心理特点、兴趣爱好等有针对性地进行启发诱导教育,使他们明白心理素质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学会心理调适的方法,克服心理缺陷,提高受挫承受能力,形成良好心理素质。为此,学校要构建校、班两级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体系。学校要科学规划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举办精彩的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开通心理热线,做好心理咨询;各班级要建立心理健康互助组。另外,不同时期学生心理问题的重点也不一样,对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和重点也应多元化。

  (四)营造和谐校园文化氛围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应创新和拓展贫困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新模式,可以尝试从传统的“满堂灌”或“一言堂”教育模式过渡到与贫困生“平等互动沟通交流”的双向反馈模式,借助QQ、微信、微博、博客或邮箱等方式与他们进行深入的思想交流。还可以根据网络自由化和渗透性等特点,创建特色网络心理教育课程,力争实现点对点的个性化教育。高校应结合贫困生的成长特点,经常开展以培养积极乐观态度为目标的各种文体活动,培养他们健康愉悦、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在某些活动过程中可以不失时机地给予贫困生以正面评价,不断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要及时加强团队合作精神以及集体观念的培养,营造和谐的班级宿舍文化氛围,让贫困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在产生归属感的同时逐渐消除自身的封闭和寂寞情绪,从而保持一个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196973.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