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高等教育
Key words: mobile learning;APP educational software;mobile learning situation;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strategy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11-0015-03
0 引言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据《2014年中国教育行业白皮书》统计指出,我国各大高校园区内Wifi信号的覆盖率已经达到70%以上。在此背景下,教育类APP应用软件也顺势而行,教学类APP软件的开发展现出蓬勃的生命力。截至2014年11月,我国教育APP总数量已超过7万个,约占我国APP市场份额的10%。[1]
移动学习(Mobile Learning,简称mLearning)在过去的20年内有着完全不同的定义,这些解释大多基于四个不同的核心思想:教与学的方法、科技设备、环境和社会化互动。[2]学者Helen Crompton基于这些核心思想,在2013年重新给出了移动学习的定义:移动学习是基于个人电子设备,并在多种环境以及社会化和内容互动下的学习。
APP(Application的缩写)是应用软件的意思,通常是指iphone,安卓等手机应用,现在的APP多指智能产品的第三方应用程序。
移动学习的首要特征是高便携性数字媒体,这是移动学习有别于其它学习类型的本质特征之一。学习的时间比以往短,而知识的传递效能更高,学习内容方面自主性、选择性更高,可以自主控制学习进度。同时由于移动终端具有携带方便的特点,可以使学习者随身携带,将碎片化的时间充分利用起来。
1 研究方法和过程
针对于高校学生的移动学习行为,本项目采用了在线调查研究方法。调查对象为河南省内10余所高校的研究生和本科生,该项研究采用了封闭式结构和李克特量表(Likert-Scale)五分的调查问卷。每个项目都是五分制,1=非常不同意,2=不同意,3=有点同意,4=同意,5=非常同意。
本次调研共收集的样本数为511份,其中有效样本数:508份,问卷有效率为100%。为保证信度,调研均采用实名制,不同专业人数相对均衡。调查结果采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因此能真实反映移动学习在高校的实际应用情况和学习行为。
2 高校移动学习状态
目前高校学生每人都拥有一部智能手机,这已经成为移动终端接入互联网的主要方式,也是使用频率最高的移动电子设备。部分学生也会使用笔记本和平板电脑等做为上网工具。高校学生移动学习的自我效能是非常高的,大多数学生认为他们具备使用移动设备和进行移动学习的能力。这也是本项研究得以开展的硬件基础。
在无线网络环境下,大学生使用智能终端即时登陆图书馆查阅图书、观看电子书、收发邮件和下载优质的教学资源,但对“移动学习”的概念并不了解,大多数学生是处于无意识状态下的学习方式。通过调查问卷的数据显示关于高校学生中21.3%的学生表示不了解移动学习的概念,58.5%的学生听说过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使用过手机作为学习工具,只有14.2%的学生表示能够掌握移动学习的方式和方法。
2.1 对移动学习方式持有的态度
调查显示,34.9%的被调查者认为移动学习方式在高校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是今后学习的主要趋势。高校学生中非常喜欢使用移动学习方式的占16.5%,喜欢该方式的占55.3%,持无所谓态度的占23.7%,持否定态度的占4.5%,非常不喜欢的为0%。大学生中56.2%的学生认为移动学习方式应定位在辅助学习上,不能代替正常的课堂学习和与师生面对面的知识交流,即移动学习不被认为是提高学习成绩的手段。但60%的学生认为移动学习可以拓宽知识面。通过与高校学生的访谈交流,80%以上的学生认为移动学习有一定的局限性,其更适合于文科科目的学习。 2.2 学习时间
大多数高校学生的移动学习发生在课堂之外,而采用移动学习的时间和地点集中在学习之外的空闲时间、睡前、外出等人或等车等情况。移动学习行为通常表现为遇到疑虑或紧急情况需要马上查询资料、有计划的使用学习软件、收看感兴趣的知名学者的课程视频或讲座。被调查者每天抽出30分钟以下的时间用来进行移动学习的学生占总人数的49.8%,30分钟至1小时以内的占22.8%,而学习在1小时至2个小时的占总人数的16.4%。从数据反映出,一方面学习者在移动学习过程中的注意力容易受周边环境影响,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可以坚持使用移动学习方式,系统的、有计划的实施学习任务的大学生所占比例有限。另据2014年搜狐教育年度消费者调查报告显示,42%的人每天在线学习时间不超过半小时,学习时间超过2小时的人只占到11%,这也从另外一个角度证明了移动学习方式并没有真正走进高校。
2.3 专业学习内容
高校学生利用移动终端接受的信息非常广泛,比如时事新闻、生活百科、课外读物、娱乐游戏、招聘信息和就业技能等诸多方面,但在利用移动终端学习时主要兴趣集中在专业和考研课程等方面的学习资源,包括专业类电子书籍和专业论文、资格认证考试类、外语资料、实时教育资讯、招聘资讯等。从课程类型来看,外语学习、考试认证、兴趣爱好、职场提升、IT类的课程相比其他课程更受网友欢迎。数据显示,现阶段用户在线学习的需求,驱动力主要来源于兴趣和职业需要。如表1所示。
2.4 学习资源的表现形式
移动终端中大多数的学习资源的表现形式有文本资源、图片资源、音频资源、视频资源、动画资源、游戏类资源等。其中图文兼有所占需求比例最高,此外对视频类学习资源,大部分学生更喜欢下载的方式进行学习。
2.5 学习方式方法
高校学生在采用学习方式上方法和途径也多种类繁多,常见形式表现在消息定制登陆校内教学网站,下载专业相关资料、学习课程的音视频资源、安装专用的学习软件。
3 存在问题
随着移动技术的发展,移动学习在教育领域地位越来越得到重视,更多的学者从事对移动学习的研究,各高校也开始将移动学习引入校园,鼓励大学生利用“零碎”的时间进行学习,移动学习环境的建构是有效进行移动学习的保障。但是目前为止,对于高校而言,移动学习还存在不少问题:
3.1 使用移动学习的环境因素
数据显示,仍有部分高校80%以上的师生认为学校的无线网络覆盖不全面,其中有58%以上的师生反映即使有无线网络覆盖的区域,网络信号也很差,有时甚至在学习区也很难收到信号,且有少数人反映学校根本就没有无线网络,没有达到无线信号的园区免费覆盖,因此学生采用上网的方式常用的有流量包月、使用校园免费无线网、甚至使用付费的无线网络,数据显示95.45%的学生采用流量方式,仅有34.85%的比例显示使用校园免费无线网。同时网速太慢、信号差以及耗流量两大因素成为制约移动学习工具使用的重要因素,直接影响使用者学习的积极性。
3.2 网络学习资源的状态
当前智能移动设备在达到各类学习内容的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各式各类的学习内容也得到更好的展示。目前大学生普遍认为在理科课程学习方面,移动学习还存在局限性,但在文科方面却有相当大的优势。再者虽然网络上的学习资源在数量上可观,但从众多的学习资源中获取有价值的学习内容还存在较大的难度,反而会降低学习的效率。数据显示就专业学习而言,56.7%的学生表示教育资源无法满足专业学习需要,其中认为网络资源已经比较丰富的占58.3%,但可以轻松熟练使用合适资源的达25.76%。
3.3 教育APP产品创新力缺乏,同质化现象愈来愈严重
教育APP与用户缺乏互动性,活跃度较低。在社交类应用迅速发展的时代,用户的活跃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产品生命的延续性,而教育APP更多的是在扮演知识输出的角色。[3]长此以往,难以赢得用户的青睐。如单词APP,单词记忆本身就较为枯燥,加之使用APP记忆效果缺乏客观评估,用户活跃度低导致产品黏性低,最终使很多用户频繁更换单词APP。
3.4 “第一页”现象
没有相对完整的学习时间是移动学习者,特别是成人移动学习者的又一特点,因为时间的零散造成多数人的学习资源总是破损第一页,“第一页”现象的根源,知识点过于系统合完整。[4]而这些系统的开始往往成为成人移动学习者的拦路虎,一旦中断必然会引起学习者的学习挫折感。数据显示使用在线平台完成全部课程的学员不到两成。
此外,如移动终端屏幕的尺寸问题、出现的操作不便问题和移动学习会产生高额流量费用等问题也是不可回避的客观因素。
4 移动教学软件研发思考
被调查大学生中95.2%以上的学生希望采用移动学习方式,并对未来的移动学习方式提出了自己的期望。但为什么手机游戏、音乐、影视能在地铁里打败学习?大多数情况下“学习”是一件辛苦的事情,那些在地铁里还能看书学习的人多半是靠着自己的意志力在坚持。人类的工作休息生态要求我们的移动学习课件内容应适当稀释知识点,降低人们对意志力的消耗。因此,移动学习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可能不是怎么将信息传达给受众的问题,而在于如何将学习内容变得让人们接受起来不那么生硬被动。
4.1 系统开放性原则
通过调查显示,大学中91.9%的人群更倾向于使用免费的APP移动平台,软件的设计应避免复杂的注册程序和商业行为。例如,移动用户通过发送短信或登录Website获取M-Learning客户端,在Website或客户端注册登录后,通过Content Adapter在线浏览或选择下载课程。
4.2 可用性、专业性原则
目前移动资源的匮乏并不体现在数量上,而是开发的学习资源对学习者没有任何帮助。针对不同的目标群体,开发适合的学习学习内容,符合特定的教学要求,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尽量减少大学生因搜索资源繁琐而造成的干扰情况。其次移动学习资源开发时应遵循零散的原则,给成人学习者步步为营,各个击破的学习成就感,激发他们的学习成就动机,从而达到有效学习。 4.3 学习场景设计及操作设计原则
开发移动学习资源必须坚持简单的原则,即界面简洁,操作简单,少图像,少视频,短文本,文字说明应简洁明快,色彩搭配合理,菜单以级联形式为主。[5]注重开发最适合于听觉、零碎时间、易受外界干扰的学习者的那部分内容。交互设计方面要尽量减少文字输入,学习模块时间短,界面设计上也应简洁统一。
4.4 服务及信息推送原则
支持专业性的课程定制、职业咨询、就业信息及领域内的最新动态等信息,提供移动学习资源的创作、发布和管理,用于课件采集和实时/非实时的发布,非实时音视频课件的点播等。授课和服务模式目前比较成熟的趋势就是线下70%,线上30%的这种模式,重点做好线上部分的传播。[8]在专业性的资源内容建设方面应提供商积极展开合作,包括国内各大高校、中小学校、出版社等拥有丰富、组织良好的学习资源提供者。[9]课件制作团队和教学设计团队充分合作,进行学习资源的有效设计,聚合各方资源,经过加工制作出符合M-Learning格式的课件。如图1所示。
5 展望
尽管教育APP的前景非常可观,但产品雷同、缺乏创新正成为当下教育APP发展的瓶颈。目前的教育APP中,考试类APP中成为最吸引“学霸”的教育APP。约28%的用户每天都会使用,且每天使用约40分钟,远超过其他教育APP的使用时长。因此倡导碎片式学习,最重要的是短而精,这样做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对学习者意志力的要求。结合知识本身的价值,并将各个知识点融会贯通,这时的意义则不可小觑。因此APP的教学软件必须从内容、技术方面进行创新,深耕细作,破解同质化难题,提升用户体验,这已经成为教育APP首要考虑的问题。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1971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