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 > 浅析高校校训育人功能的重要性

浅析高校校训育人功能的重要性

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 所属栏目:高等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6.05.002

  Abstract Motto of universit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university spirit, rooted in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tradition of the school, embodies 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 common code of conduct and ethics, also characterized with a university treasure history, based on the current open future goals. It plays a subtle and profound educational function with its rich cultural heritage and distinctive features of the times.

  Key words college motto; educational function; importance

  校训是大学精神和灵魂的集中体现,反映了大学办学传统和理念特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处于核心地位,作为大学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学校整体文化中的特殊文化形式,有着统领校园文化的重要功能。加强大学文化建设培育大学精神,注重校训育人功能的研究,对于激发正能量,培养和造就新时代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有重要作用。

  1 校训内涵与特点

  1.1 高校校训内涵

  校训是一所大学办学理念和大学精神的集中概括与凝练,寓意深刻,蕴含着丰富的内涵。校训既是砥砺优秀青年的价值尺度和行为标准,也是映射现实社会价值取向的重要内容。

  《辞海》中将校训解释为:“学校为训育上之便利,选若干德目制成匾额,悬之校中公见之地,是为校训,其目的在使个人随时注意而实践之”。《现代汉语词典》等都有类似的解释。从中可以看出校训是对学生的一种训育要求和期望,体现了整个教育过程的价值追求和对培养对象的关注,是大学校训永恒的主题。如云南大学“立一等品格、求一等学识、成一等事业”的校训,则激励学生追求卓越,鼓励他们敢于拼搏和超越。

  总之,从对校训的界定中我们可以看到,校训就本质而言是一种文化现象,是校园文化的体现,是一所大学精神和灵魂的浓缩,更是师生的精神支柱与行为导向,以其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力量对大学生起着重要的化育作用。

  1.2 高校校训的特点

  虽然各个学校校训和所追求的价值观不尽相同,但却都体现出以下特点:

  (1)文化的继承性。我国有极为丰富的文化典藏,大学校训受中国传统伦理文化的影响较为深远,它的表达内容和表现形式继承并发扬着本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体现和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与价值观念和价值判断。如:复旦大学的“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厦门大学“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等,还有很多学校所用的“明德”、“至善”则出自《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无论是“自强不息”还是“厚德载物”亦或是“明德”“至善”,都是中国传统伦理美德,是人们提炼出来并且传扬千年的至理名言。

  (2)“三观”的塑造性。大学校训是大学校园文化的精神内核与精髓,好的校训内涵不但能够明确反映大学本质,而且能够将大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很好地连接起来,并被广大师生认可,成为一种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行动指导,大学阶段是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并会成为一生的行动指南。因此,它对塑造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都有重要作用。学校通过对校训的简洁表达能够体现出一所学校所追求的育人观念与倡导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如:上海交通大学“饮水思源,爱国爱校”,北京大学“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等校训以其潜移默化的特征给师生以精神激励,促进学校师生员工形成一种共同的价值信念和目标。

  (3)与时俱进的时代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变迁,校训与外界的交换过程中在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换方面发生着巨大的变化。随之大学也根据时代发展和大学自身发展需要,对校训进行了修正与创新。如北京理工大学曾以“团结、勤奋、求实、创新”为校训,反映了当时的思想潮流和共同价值追求。2010年将校训改为“德以明理,学以精工”凸显了办学特色和教学理念,新校训是独立思想、精神学术、传统精神与人文内涵的集中体现,引导学子们德学谐进、知行合一,努力成为21世纪德学兼备的创新型人才,为祖国的国防科技发展和社会的安定团结做出自己的贡献,充分反映了校训与时俱进的时代性特征,突出了校训在社会不断前进中稳步发展。

  2 校训的功能

  校训在整个学校文化建设中具有独特的地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2.1 标示作用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校训就是一所学校的文化名片。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曾说“所谓校训,不过是一个大学对其文化传统、文化精神的理性抽象和认同;不同的传统、精神,不同的校训、校风,是大学展示的‘文化名片’,大学绵延的‘文化基因’,是它构成了学生思想和行为的不同‘文化模式’”。因此,一个学校的校训既是对其既往文化的传承,也是对当前精神表现的显现。在承载学校历史传统的同时也吸收了时代的鲜活因子,以精炼的语言表现出来,将这种抽象性的精神明确化,一定程度上对校训形成认同并表现出校训重要的标示作用。   2.2 激励作用

  高校校训作为一种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激励着大学人去追求真理,发展知识,勇于实践。是大学生大学期间的行动指南,引导学校文化积极健康发展的催化剂和助推器。学校的目标是培养品德高尚、学识渊博的优秀学子,而校训则反映了对学生的目标和要求,例如上海财经大学 “厚德博学,经济匡时”,既明确了办学目标,又明确地表达了对学生的殷切期望,从而为学校的长远发展指明了方向,为学校的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导向作用。这种统一的目标或观念使师生产生了共同的价值和行为取向,成为活动的精神纽带,师生在学习生活中为这个目标共同奋斗,表现出巨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激励师生们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践行校训、实现自我。

  2.3 导向作用

  校训影响着一所学校的校园文化、教风和学风等的形成,自然会具有规范该校师生的行为,引领学校发展方向的作用,成为师生心中永恒的指南针和启明星。校训所传达的具有巨大精神感召力这种精神文化能对师生们的思想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主要包括信念引领、培养目标和行为准则的导向功能等,或兼而有之。不断引导校园文化的主体向着校训传达的精神目标发展,通过办学理念的强化作用使师生们更清楚地懂得什么是学校所倡导的,使他们能够更加明确自己的方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为成就完满的人生添砖加瓦,对新型大学生的培养有更好的导向作用。

  3 新时期深化高校校训育人功能的路径创新

  大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2015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全面加强依法治教,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中提出:充分发掘校规、校训育人内涵,充分发挥教风、学风的育人作用,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的独特魅力,努力营造文化育人的浓厚氛围。使我们意识到文化育人的重要性,而校训则是文化育人的一种具体体现。

  校训像一面镜子,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程度。然而,由于我国高校校训同质化,校训缺乏特色,不被师生广泛认可等现象,使得校训成为摆设。加强对高校校训的宣传教育使大学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在社会实践中心灵得到净化,思想得到熏陶,觉悟得到提高,让校训在润物无声中对大学生形成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有力指导,对发挥育人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1)将校训融入高校教育教学全过程。校训育人功能的发挥,并不是简单的宣传就可以起作用。将校训融入高校教育教学全过程,不仅是校训发挥育人功能的现实要求,更是校训获得绵绵生命力的必然选择。一方面要明确大学生成长成才成人的必备品德和关键能力,以此为切入点,逐步建立和完善校训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推进校训融入课程标准、教材编写和综合测评中,切实将校训育人功能现实化。另一方面,着力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和教育教学改革,深化校训育人功能的实效性。这就包括校训如何进教材、进教学以及如何内化为大学生的行为准则。基于当前校训育人作用的现状,必须努力提炼和吸收各学科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充分发挥由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业课程、多媒体教学等构成的合力育人作用,切实将校训育人功能推向最大化。

  (2)将校训贯穿于高校实践活动全过程。理论都来源于实践,也必须回到实践中去接受实践的检验。实践对于校训育人功能的发挥意义重大。只有将校训贯穿于高校师生的社会实践,才能凸显校训巨大的号召力和感染力,发挥其巨大的导向作用。首先是强化高校师生践行校训的内在意愿,充分利用各种服务项目,志愿活动,增强师生服务他人、成就自我的意识,构建大学生自愿参与,自觉将校训化为自己的实际行动。其次要逐步建立校训,通过实践育人构成的共同体。这就需要充分整合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的共同作用,将其全方位推进,而且必须借助于实践来深化。这些都是校训发挥育人功能不可缺少的实践平台,必须高度重视,充分协调和整合。

  (3)将校训渗透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全过程。校训本质上就是学校的精神文化,只有渗透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全过程,形成涵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校园文化的培育机制,才能体现它的整体性。一是利用校园中各种文化载体,努力营造校训育人的文化环境。比如可以通过读书会、朗诵会、歌咏比赛等,并且可以通过大屏幕放映含有校训因子的图片、视频等,在校园中形成人人知校训、人人懂校训、人人学校训、人人践行校训的浓厚氛围。二是要从师生群体中搜集榜样人物,典型事例,发挥校训的榜样育人导向作用,使校园中的每一个人,反复接受校训的熏陶并不断升华对校训的感知,最终达到激励师生创新进取的文化育人效果。

  (4)将校训嵌入高校制度建设全过程。制度承载着价值。将校训嵌入高校制度建设全过程,是深化校训育人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要结合校训的精神内涵,完善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建设,特别是高校教师管理规定和大学生守则公约等师生价值行为准则,要让师生将校训内化为其工作生活和学习的基本遵循。其次无论是对于教师还是对于大学生,都应该建立和完善各自的校训育人功能机制和具体的践行流程,不至于在现实生活中无章可循,尤其是面对多元文化、多元价值观的出现,将校训嵌入高校制度建设全过程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197505.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