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高等教育
0 引言
教学的主体是指影响教学过程的主要因素,主体教学是指学生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总和。它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核心问题。学生是认识或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学是外因,学生的学习是内因,学习是对知识的能动的智慧加工活动。这就需要学校体育要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不仅要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增强学生的体质,又要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习惯和能力;也使学生在生理和心理、道德、意志品质、文化素养、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因此,尊重学生这个主体,学生才能在体育选修课上发挥其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深刻理解体育教育知识体系。这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主流方式,也是适应社会发展新常态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长期课题。
1 高校体育选修课教学存在的困惑
1.1 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过程
传统的课堂教学注重传授知识,学生只是被动地吸收知识的容器,采用的是事先设计的灌输式教学方法的实施程序。学生在课堂上任何个人表现的设置是由教师控制的,学生处于从属地位,无视学生的主动性和自我意识,因此这些表现不是学生的内在需求。在很多情况下是与学生的个性特征相抵触的,也与社会需求分离。选修课教学内容缺乏契合性与针对性。例如,在体育选修课教学中,教师讲解任何所学技术要点,我们所做技术徒手动作练习时,学生都要在以教师为中心口令下完全模仿下完成,所以,影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学生创新能力的发挥。
1.2 以教材为中心进行课堂练习
在体育选修课的教学实践中,一些教师按部就班的选择教材,机械的按照传统的教法传授给学生,学生们在做练习时没有独立思考的空间。以足球课教学为例,在教原地脚内侧踢停球技术时,采用原地模仿、分组两个人对传、教师纠正等教学手段,复制教材通用教法,毫无创新理念,而这些教法在中学就已经学习经历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兴趣。甚至有的教师男、女生共享一个教法,对教材没有创新和加工,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完全处于被动地位,没有主动性和选择性。《学记》强调“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严然后民之知敬学。”所以,选修课只重视教法的研究,却没有学法的创新发展。由于受教材的知识点限制,体育教师所具备的体育专项特长、文化素养、价值取向、意志品质等在课堂上难以得到发挥,教学已经失去了依靠和活力。
2 选修课教学发挥学生主体的重要作用
2.1 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热情
在体育选修课教学中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确定学生主体地位是学生主动学习、实践、完成教学目标的前提。所以体育教学的组织活动,都要作用于学生身上,通过学习体验活动来感受个人教学的效果。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的个性发展,真正的理解并在教学活动中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可以真正提高学生的主体能力。例如,我们在足球脚内侧传球教学中,首先制定单元教学目标,然后再细化课时目标,再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技术水平设计了六种练习方法,两人一组原地传球练习、四人一组原地换位传球练习、六人一组抢断球脚内侧传球练习、两人一组跑动传球练习、三人一组跑动传球练习、教师传球学生脚内侧跑动射门练习。这样能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
2.2 能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鲁纳认为“学习中发现确实影响着学生,使之成为一个构造主义者,布鲁纳认为学生的认知过程与人类认识过程有共同之处,而教学过程就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发现的过程。教师在体育教学中提供教学方法,强调学生的主动思考和探索发现新的东西。体育活动是人类传承和创造性的沃土。创新教学手段的核心是将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的积极学习,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例如,在篮球行进间单手上篮技术教学中,首先教师展示几种练习方法,然后学生自由组合进行创编,进行展示交流,教师评审反馈和激励学生。它从根本上改变了体育教学内容过于统一化与一刀切的缺点,为选修课进一步发展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扫清了障碍。
3 体育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努力提高教学水平
目前,部分高校体育教师教学观念滞后于时代的发展,一个重要原因是,许多老师是十年以前从体育院校培养出来的,他们所学的教学理念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教学对象和思维方法。其次体育教师社会地位偏低,待遇也不好,影响了教师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因此,学校应该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培训机制;给体育教师创造更多机会进修深造,构建高校体育教师教学信息平台;让他们知道更多关于世界体育教学发展的新趋势。逐步更新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提高社会责任感和紧迫感,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和实践创新能力,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实现自己的价值。
4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举措
4.1 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加强学生主体参与
体育教师在选修课教学活动设计时,尽可能的实现学生主动参与整个教学过程,这样体育教学在学生参与过程中实现了“内化”。教师通过创建一个和谐、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积极思考思考,畅所欲言,和老师一起用发散式思维的角度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在解决学生练习出现的问题中,学生的个体性得到了体现,教师的指导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其次,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平等相处,真诚公平对待每个学生,尊重和信任每个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尤其是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认知方式合理匹配,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自己爱好的练习手段,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 4.2 注重学法指导,发展学生主体能力
复杂的教学活动应和学生的实际操作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教学效果。建立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形成好习惯的前提,也是学习知识过渡到学习能力的中间环节。因此在加强学法指导时,要把学习方法知识的讲授和学生的实际练习,教师的示范动作和学生的模仿动作相结合起来。比如共性的学法要求整个班的统一进展、统一要求的学法,分层学法要求分好、中、差三层进行教学实践等,不同教学内容的学习方法,以及各种具体的学习方法都可以深入挖掘。
4.3 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塑造学生的主体人格
教育的目的是育人,育人的核心是塑造人格,人格的和谐发展是时代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现代社会人们应该不仅拥有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还需要良好的心理品质、高尚、健全的优良人格。因此在选修课教学中,创建一个可以让学生个体实现自我超越的良好氛围,形成师生之间愉快、友好、理解、协调合作的人际关系,建立新的良好的课堂团队相互沟通系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练习的热情。激发大学生的智力潜能和才华,提高体育教学的实效性。
4.4 从体育教学目标上认识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在课堂上主动确定教学目标,选择适合自己的练习方法,在课堂上多次反复练习实践,学生以目标进行自我评价,反馈调控目标。通过感知、思考、练习、提高所学技战术水平,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各自的发展空间。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锻炼意识的和主动性,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参与、共同实施,将抽象目标转化为教学实践。教师围绕教学目标设计学法,学生围绕教学目标进行练习,在教学内容上要抓关键突破难点。教学设计灵活多样,练习次数要适当,并调动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和合作能力,激发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激情。
5 结论
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是围绕体育教学目标,注重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和独立实践能力,对于大学生而言,最重要的是教会学生锻炼身体的方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其优越性、可行性、实效性已为教学实践所证实。它是在社会发展视域下任重而道远的教育理念,是试图改革传统教学方式的有意尝试和完善,并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197537.html上一篇:高校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分析
下一篇:普通高校体育选项课教学现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