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高等教育
一、目前高校校园一卡通的建设发展现状
(一)校园一卡通的功能。从功能角度来看,一卡通实现了多项功能的整合,其不但可以作为高校师生与行政人员身份标识,同时能够使使用者通过持卡实现校内的各类消费支出应用,亦能够为高校的日常管理,诸如学生选修课程、教师成绩登录与日常考核等方面提供极大的便利性。对于高校财务管理方面而言,一卡通的推广使用能够实现校内财务的数字化建设,确保高校实现财务收支平衡;对于教学管理人员而言,一卡通能够实现对学生学籍情况、出勤情况、成绩情况等方面的精准掌握。
(二)国内校园一卡通的使用情况。现今,国内诸多重点高校和东部发达地区非重点高校基本实现了一卡通平台的全方位覆盖,非重点高校也相继开始实施一卡通平台建设。根据相关调研报告结果显示,当前国内高校一卡通市场整体呈良性发展态势,同时随着信息化校园建设理论的提出和信息化校园建设的实践基础上,国家教育部发布和实施了《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全面指导我国各类高校的信息化校园建设,可以预见的是,未来一个时期国内高校将全面迎来信息化一卡通平台建设发展的全新契机。
(三)校园一卡通的发展趋势
1.银行卡与校园一卡通的结合。我校地处东部发达地区,在高校银校信息化合作建设中走在了前面。于2013年启动实施了高校、银行信息化合作计划,升级和拓展了校园一卡通系统并正式投入使用。实现了身份认证、电子识别、和消费管理三大功能。使得银行卡绑定、图书管理、机房上机、医疗收费、教务管理等子功能系统对接,使校园一卡通系统的信息量和使用功能得到明显提升和拓展。但是从当前多数高校一卡通的功能角度来看,多数一卡通通常仅能实现校内财务结算,尚未能实现对教师与行政人员的薪酬管理以及未能实现学生学费的转账结算功能。因此,校园一卡通的发展趋势是逐渐与银行卡绑定或结合,从而提升校园卡的功能覆盖面,依托在校园卡芯片中内置电子钱包,进而将银行卡的金融业务匹配于校园卡服务功能之中,同时实现在不同商业银行网点的应用,为高校广大师生提供更大的生活便利,亦增强校园卡的实用性。
2.校园一卡通与城市一卡通的结合。一卡通从行业应用可分为:校园一卡通、企业一卡通、园区一卡通、城市一卡通等几大类,这几大类各自之间是孤立的。但是由于信息化的不断发展,校园一卡通的发展趋势越来越趋向于与城市一卡通结合,趋向于通过校园一卡通的建设,逐步形成全校范围甚至在城市范围内的数字空间和共享环境。
二、科学规范管理校园一卡通的思考
(一)要强化一卡通管理中心的业务管理功能,做到管理上的完整性、指导性、统一性原则。考虑到一卡通必须同不同服务要素实现彼此间的连接,因此,高校校园一卡通管理中心应该不断强化业务管理功能,遵循校园一卡通系统管理规定,强化管理机制,在不同的校区、不同的年级、不同的系别之间,一卡通的管理都应该是统一的、完整的,从而做到管理上的完整性、指导性与统一性。
(二)充分发挥学生事务中心在卡务管理中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事务中心是一个集事务办理、咨询服务、工作交流和素质拓展于一体的高效率学生工作平台。校园一卡通的管理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事务中心在卡务管理中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学生事务中心使更多的学生学会充分运用一卡通,遵循一卡通的使用规定,发掘一卡通的多项功能,使一卡通得到最大化应用。尤其是一些新功能开辟之后,学生事务中心在学校信息技术中心的统一指导下应该积极宣传,促使更多的学生了解和使用一卡通的新功能来丰富学习、生活内容。
(三)在保障校园一卡通安全运行的前提下积极拓展服务功能,更好地服务于广大师生员工。校园一卡通涉及到学生的个人信息、财务情况等,所以其安全运行尤为关键。为此,校园一卡通的运行安全一定要得以保障,一卡通管理中心需要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具体工作内容涵盖了网络信息安全、数据库信息安全以及后台操作安全等。基于此种情形,国内各大高校在积极践行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过程之中,必须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认真细致地分析一卡通在推广普及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而创设科学的预防措施与应对策略,尽可能地将一卡通在应用过程中所存在的不确定风险降到最低,进而实现一卡通系统的良性运行。在确保安全运行的前提下,校园一卡通也要不断拓展服务功能。比如,一些学校考虑用校园卡取代学生证,改变管理形式,学生的身份信息都被存储在统一的身份服务器上,各个部门都可以共享,能够很好地提高工作效率。有效地实现信息交换和信息资源共享。
高校一卡通系统是未来一个时期内提升高校内部管理效率的主要路径和方向。有鉴于此,高校应当立足于自身的发展实情,研发契合自身实际的一卡通系统,同时出台相应的指导规范,以便确保一卡通系统的安全运行,从而提升高校教学活动和管理活动的效率。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197759.html上一篇:多维度构建高校育人体系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