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高等教育
我国目前正处在一个老龄化高速发展的阶段和趋势当中,据最新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年底,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已达2.12亿,而按照现有的发展趋势与增速,到本世纪中期,我国的老年人口数量将达到4.8亿,约占全球老年人数量的1/4。如此意味着越来越多的离退休人员加入到社会管理和保障体系当中,也寓意着高校离退休人员将逐渐组成一支庞大的队伍,在整个社会发展和管理体系当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并发挥作用。鉴于高校离退休工作人员在从业期间大多从事教育、科研等具有一定文化基础和思想底蕴类的工作,故而其在退休以后,极有可能延续在校工作期间的思想和行为习惯,更为关注社会时政以及行业类科研信息,面对这样的普遍性群体属性,高校离退休人员的管理工作更要注重在日常加强对其精神世界的构造与满足,提升文化介入与发展能力,在政治和精神生活上给予高度关心。
一、高校离退休人员的共性特点
高校离退休人员虽然隶属于退休人员群体,但是相对于其它行业而言,其在思想上、精神世界的构建以及物质需求上都呈现出鲜明的个性与差别。即便其离开了教育工作或管理事业岗位,其仍然表现出对生活和对社会的高度关注与热爱,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发展,并时刻表现出对普通民众生活的关注和忧虑。
(一)文化层次高
很多高校离退休工作人员并没有习惯于闲适自得、安享晚年的生活状态,由于其本身所具备的高文化素质以及强大的学习力和研究心理的习惯性特征,即便在离退休以后,仍然保持着一种勤奋好学的状态,从不放弃自我价值在社会当中的实现。有关调查统计结果显示,目前国内诸多的科研机构、教育学院以及重要企事业单位当中存在着大量的退休返聘人员,他们大部分都拥有直接从教的高级学术研究和管理经验,不仅学识渊博、整体素质较高,同时还拥有丰富的社会经验和强劲的学习能力。其退休以后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包括对自我价值的不断认知和进一步提升,也是实现丰富生活的重要行为与组成部分。
(二)参与文化活动意识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不断加剧。老年人的健康问题亦逐渐成为社会发展当中一个关系到可持续性和和谐性的关键性问题。而高校离退休工作人员由于其本身便具有较强的文化意识和思想观念,因此对于身体健康的保护和关注意识,较之其它行业的退休人员则表现更为突出与明显。为了强身健体,其更热衷于参加各种类型的文化活动,实现陶冶情操、休养生息的统一。很多离退休老人并不习惯于坐卧家中,操持家务、为子女“服务”,而是更加注重自我、注重晚年生活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如选择继续从事本行工作,或者“另起炉灶”、开启新的事业征程。
(三)精神世界较为丰富,群体归属性很强
长期教书育人的工作,促使很多高校教育工作者形成了独立、严谨、自尊和自律的性格特征,而且这种性格在其离退休以后依然会根植于其行为意识和生活认知的过程当中。很多离退休的老同志虽然不具备优秀的物质生活条件,但是由于个性当中共性的谨言慎行和自尊意识,促使其表现出一种强烈的归属感和主体性。这种意识促使其即便离开校园,依然关心内部的一切,关心后背的成长和所有学生的发展,并在内心深处形成一个丰富的、永远依附校园而生成的优越与自豪感。
二、高校离退休人员的文化介入方法
基于上文中所提到的高校离退休人员在心理和行为上所呈现出的特点,笔者认为充分发挥文化的介入作用,实现高校对离退休人员的高度管理和维护,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展开:
(一)创造机会,让离退休人员继续参与学校治理
任何一个高校离退休人员都是曾经对高校教育事业或管理工作做出过突出贡献的个体。在漫长工作岁月当中经验的积累、其固有的知识体系以及浓厚的文化素养纵使离开高校岗位以后,潜在的影响力仍然会牵动着校内学生及诸多教育工作者的内心。因此,高校方面应当通过创建有效的机制和管理方法,让已经离退休的工作人员能够“重返”校园,继续参与学校治理,将是促进其个人价值继续发挥和生成的重要方法与手段之一。
首先,充分完善和落实高校“返聘”制度,已经离退休的教师可以作为客座教授被返聘,也可以作为正式的学科带头人和学科教师被返聘,继续致力于高校的学科建设和教育工作;其次,建立完备的离退休人员信息库和网络在线服务平台,可以让离退休教师开辟网络课堂和在线答疑,也可以使其作为高校准毕业生毕业设计或论文答辩的指导教师,引导最后一学年的教育和实践工作;最后,积极引导和吸纳高校离退休人员加入到校园日常管理工作当中,汲取其经验,作为自身发展改革的有效参考。此外,还可以成立专由离退休人员组成的督导团队,对学校的发展、教育事业的开展进行一定的指导和监督,将退休人员个人的智慧融入到教学目标和校园发展的需要当中,使之产生更良好、更广泛的效果。
(二)充分开发和利用优秀离退休人员身上的宝贵教育资源
很多高校离退休工作人员身上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优秀的学术科研能力以及广泛的知识存储,这些都是很多青年教师身上所不具备的教学优势,是不可或缺的教育资源,若能加以有效利用,不仅将产生有益于高校可持续发展的积极力量,甚至对整个社会的发展进程也有良性的推动作用。因此对于高校离退休工作管理者以及在校教学工作和科研管理机构而言,要充分利用和开发离退休人员身上宝贵的教育资源,使之继续生成能够为高校、为社会所服务的资源优势。 首先,积极鼓励拥有高学历、高学术研究能力以及高职称的高校离退休人员参与当地或区域性的老年研究协会,为老年心理学、健康学以及社会学的相关研究提供宝贵的经验和学术思考,发挥老年人所能产生的作用,在促进社会事业发展的同时,也为我国人口老年化趋势所需的相关研究提出一定的可参考性建议和创新性思路。
其次,通过组织有效的座谈会、学习讨论会以及征文和文化参观等活动,积极开发老同志身上的宝贵资源,引导其将自身学习、发展、从业的奋斗经历作为宝贵的经验,影响和引导当代的青年学生、青年教师或其他社会群体。例如在国庆节、清明节、党的相关纪念日当中,邀请老同志到校与青年人畅谈从业经历、当代价值观构建、弘扬社会主义争气,教育广大青年教师和学生与时俱进、勿忘根本。
最后,社会层面通过各种类型的社会竞赛和公益文化类的活动,邀请高校离退休教师作为评审参与评定,一方面能够提升活动本身的权威性和评比的公正性,同时还能够让这些已经退休的优秀人士在评比过程中,能够将个人丰富的文化知识和在工作过程中汲取的宝贵经验分享给更多的活动参与者,让积极、正向的价值观和生活观念得以传承和发展。
(三)以人为本,尊重离退休人员,为其培养参与文化活动的良好氛围
严格意义上来说,离退休教师虽说从职业属性上失去了与高校之间的直接关联性,但是在高校工作期间在教书育人以及工作管理上所进行的实践,促使其产生了强烈的自尊心理和自尊意识,由此严于律己,所以,也就更希望在离开工作岗位、离开教学环境之后依然可以得到高校的重视和关注。因此,高校管理层面,以及离退休人员的管理者必须要做好适当的管理和引导工作,通过必要的资金和人力投入,形成尊重离退休工作人员能够积极参与文化活动的良好氛围和基本条件。例如积极鼓励离退休工作人员参与校内的各种文体活动,广泛参与学术研讨和客座嘉宾的讲演活动,在尊重离退休人员,坚持“以人为本”原则的前提下,不要做出伤害其自尊心和打击其工作与生活积极性的行为,要充分认知和把握其工作心理和思想特点,不断关心和理解他们,真正意义上做好高校离退休人员管理工作的承接和过渡。
(四)积极开展教育活动,促进离退休人员自身文化素质的进一步提升
高校离退休人员相对于其它行业的退休人员一个显著的差异性就在于,其在退休以后仍然保持着对社会、对国家以及自身所从事工作的高度关注和热情,依然对于知识和各种类型的信息表现出高度的渴求心理。鉴于此,高校在进行离退休人员管理时,首先应积极尊重和把握其的这种心理,通过订阅各种类型的书刊杂志与阅读资料,为其培养和创设出浓郁的学习氛围;其次,为进一步提升其的文化素质,可以通过举办健康、和谐、生动和丰富的文化活动来满足其退休以后的文化生活需求,达到寓教于乐、活跃精神世界、满足精神生活的目的。再次,高校要根据自身的发展建设情况,完善自身的教育机构和组成部分,积极发展老年教育事业,将离退休工作人员作为发展老年教育事业的重点与核心,让课堂成为拓展老年人生活视野、满足不同层次的文化需求,得以安享晚年的重要手段。并通过采用各种有效的教育和活动管理手段,以有效的方式进行活动创设与引导,为广大离退休人员真正意义上培育出能够有助于其接受新知识、新理念,了解当下社会快速发展和建设形态的学习环境。
三、结论
高校离退休人员不仅是社会上离退休人员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由于其本身所从事工作的特殊性,故而在退休以后呈现出有别于其它行业离退休人员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因此对于高校管理者而言,加强对于离退休人员的管理不仅是构建和谐校园、尊重个体的需要,也是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对于构建家庭、社会以及校园三者之间的平衡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当今社会,伴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不断加剧,如何加强离退休人员的管理、使之能够在安享晚年的基础上,更能进一步保障社会发展的稳定与和谐,是相关管理部门不得不去思考的问题。对于高校而言,管理者只有从社会发展和校园建设的角度,充分重视和完善文化的介入作用,在不断实践和探索的过程中,提升对于这一问题的认识,充分发挥其在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在总结经验、汲取经验的基础上,让文化介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与价值,实现对于高校离退休人员的管理、帮助、尊重与支持。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197864.html下一篇:高校英语教学体系的构建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