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高等教育
一、问题的提出:大学课堂学生翘课现象突出
纵观近几年高校有关教学方面的新闻,读后总觉得心里有些堵。新闻的背后,隐藏着教育的系列问题。例如,面对高校课堂学生逃课现象严重的现实,加之高校对教师教学考核和绩效挂钩的严格管理,“大学教师出奇招治学生逃课”的新闻不断出现在各方媒体上。有的教师宣布“奖励性措施”,凡坐在前三排的学生可以加分,或给予答对问题的学生以月饼、小风扇等物质奖励。而更多的教师采取惩罚性措施,如为保证到课率,让学生写下保证书,三次不到就算挂科;有的采用拍照或蓝牙点名;有的施行指纹打卡;有的使用互动课堂表决器,起签到、答题、打分“三合一”的作用。上述新闻,既是出现在高等学校的教育现象,又是大学教学在当前新时期面临的一般性问题。如果对以上教育问题进行归因,不难发现,高等学校“教”与“学”的矛盾本身带来的无奈,是其中的重要因素。
二、民办高校教师现状:轻教学,重科研
新时期大学教学作为大学的功能,在地位上日渐式微,教师角色定位游离,教学过程单向度与线性化趋势明显,教学评价在预设的目标前提下,呈现同质化和单一性的态势。凡此种种,我们不得不向大学提出拷问:新时期的大学教学究竟怎么了?其实,我们只要简单地回顾一下大学的发展史,尤其是大学“三大功能”的前世今生,就不难解释上述的“无奈”原因。
大学职能变化经历了三个阶段:12世纪,大学诞生,教学成为大学的基础性职能;19世纪,德国大学赋予大学科学研究职能;20世纪,美国大学承揽社会服务职能。新时期,大学出现了一个不争的事实,那就是大学教学在大学的三大职能中被弱化,在大学教师的学术事务中日益边缘化。原因何在?一方面,科研成果与大学教师职务升迁过度关联,挤压了大学教学在大学中的生存空间。另一方面,大多数大学教师是以学者(博士、硕士研究生毕业)的身份而不是教师的身份走上大学讲台的,尽管经过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岗前培训,但教育理论素养及教学技能有的尚不如中小学教师。同时,教改(教研)论文对于评职称的大学教师而言,并不计算在专业论文或学科论文之中,因此,大学教师既不愿意研究自己的教,更不愿意花时间去关注、研究学生及学生的学。一句话,在高等教育研究和大学教学研究中,大学教师是缺位的。这种状态,已然是包括公办和民办高校在内的大多数地方性本科院校的一种共性现象[1]。
三亚学院作为一所民办普通本科高校,在迈步“中国一流民办特色大学”的卓越进程中,加强质量建构式的内涵跨越发展是第一要务,而夯实教学这个中心,培养更多的应用型人才,是三亚学院人的使命和荣耀。那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路径在哪?应在教学学术理念的倡导和践行。
三、教学学术:一种新的学术范式
中国教育界有句关于诠释教学与研究辩证关系的话,叫作“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认为教学和科研是相辅相成的,二者不可偏废。如此,大学教师的两个话语权(教学、科研),才能相得益彰。重提“教学学术”这一概念,就是希望用博耶的思想和理论,解决大学教师“轻教学、重科研”这一怪圈和难题。
1.教学学术即教之术与学之术。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美国高教界针对二战以后高校学术等同于研究的内涵窄化、教学与科研相互矛盾对立的现象,掀起对教学学术的反思和激烈讨论。美国前卡耐基教学促进基金会主席厄内斯特?博耶针对美国高等教育的状况,在1990年以《学术水平反思》为题发表了一篇研究报告,有针对性地提出:“学术不仅意味着发现知识、综合知识和应用知识,而且意味着传播知识。”博耶把传播知识的学术称为“教学的学术”(scholarship of teaching)。
在博耶看来,教学支撑着学术。没有教学的支撑,学术的发展将难以为继。他认为,学术不应该专指“发现”或基础研究,不应只是一个只为“发现”服务的术语,还应包括四种相互联系的学术,分别是探究的学术、整合的学术、应用的学术和教学的学术。教学学术的发生场所是在大学课堂,实施者为大学教师,大学教学被认为是学术活动。博耶认为,教学学术是教师的教学知识和教学能力的综合,具有良好教学学术的大学教师是见多识广并在智力上不断深化的教师,既是教师又是学生。大学教学不仅需要教学技巧,而且有赖于教师对学科或专业领域的理解状态,这是形成教学学术的核心。他指出,教学即学术,是教之术与学之术[2]。
2.引进并发展教学学术的意义。新时期,大学教学在功能和地位上面临窘境,如果引入教学学术思想,同时假以相关的制度建设,这既有可能扭转大学教师因“重科研,轻教学”带来的大学教学日渐式微的局面,亦可在一定程度上因为教师开始研究“教之术和学之术”而解决课堂缺乏吸引力导致的学生逃课现象严重的问题。教学学术作为一种新的学术范式,至少可以给予民办本科高校以下方面的启示。
引进教学学术,可以促进民办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正如前文所述,大学教师的职业发展基于“两条腿”,一是教学,一是科研。但长期以来学术至上的思想和现实弱化了对教学本身的探索,从而形成事实上的“跛脚”现象。教学学术水平的概念和相关理论,指出一条能把教学和科研结合既提高大学教学水平又提高科研能力的全新途径。科研成果能够充实和丰富教学内容,优化知识结构,改进教学方法,而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又会成为科研新课题。教师在教学中搞科研,在科研中进行教学,从而促进自身全面的专业发展能力。 教学学术的引进与倡导,一定程度上可以使大学教学的地位得以恢复,从而在本质上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我们注意到,对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其培养的路径和环节应该是课堂教学。如果教师能花一定时间和精力研究教师“如何教”和学生“如何学”的问题,学校用制度的形式给予“身份认同”,鼓励教师的“教之术”、“学之术”的成果,课堂吸引力一定会大增,学生也一定会主动地选择重回课堂,关闭手机,聆听讲授,参与互动。
四、践行教学学术理念,提高大学教学质量的路径
对于教学学术的倡导,应该如何具体操作呢?三亚学院已经自觉或不自觉地在关注教学学术,同时在政策层面或多或少地在践行着这一理念。比如,把学风建设作为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抓手,创新性地提出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一体化理念,每隔一两年征集教学改革论文集结出版,教学研究论文与专业或学科论文在讲师及以下职称评定中具有同等的科研成果效力。当然,全面践行教学学术思想,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具体讲,可从以下方面努力。
一是确立大学教学是一种学术的思想,即大学教学是教之术和学之术。引用学术界对大学学术的定义,就是大学教学是教师以本学科的认识论为基础,对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研究,并将研究结果公开与同行进行交流,接受同行的评价,并让同行在此基础上进行建构的学术[3]。
二是为确保教学学术的“合法性”而进行“法理”的制度设计。一般地,大学教师的职业通道基本上是把评职称作为努力方向,而评聘职称,科研成果是刚性要求。在科研成果中,以副高为例,又附加些许条件,比如论文,一定是专业论文或学科论文,教改论文只是锦上添花而已。学校的制度设计,就是要为教师评职称时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例如,打破教研论文不被纳入专业或学科论文等科研条件“壁垒”。以三亚学院为例,评定(认定)讲师时,教学研究论文可以认定为科研成果而突破这个政策“壁垒”。又如,对于行政人员,实行“职员制”评级评等的创新性特色措施。如此一来,教学研究成果与专业学术研究成果地位均等,投入对大学“教”的研究和学生“学”的研究的大学教师越来越多,教学质量和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也就是水涨船高的事儿了。
三是为教学学术气氛的营造提供强大的动力源。大学教学不仅是一种传播既定知识的技术活动,特别是在全媒体时代,它是需要进行深入研究和有深刻内涵的复杂活动,必须建立在教育学理论知识的基础之上。在教学学术观的影响下,教学研究和教育学知识成为大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正如英国学者马丁等人指出,教学学术视阈下的教学要做到:了解已有的教育理论知识,对学科教学做出反思,将教学实践和反思成果与同行进行交流。为此,学校应该为大学教师开展对“教之术”和“学之术”的研究提供相关培训。例如,岗前培训,在培训中增加教学实践机会,甚至采用师徒制的授课方式。同时,加强教育学理论的学习,包括教育理论、教育心理学、教育研究方法等。学校也应该为大学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提供与专业学术研究一样的经费支持,鼓励大学教师开展教学改革,探索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197888.html上一篇:提升高校班级建设质量的对策研究
下一篇:高校教学中微课的开发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