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高等教育
A Study on the Cross-Cultural Adaptation of International Graduate Students in China
Zhu Yi
(International College,Zhejiang University,Hangzhou zhejiang,310027,China)
Abstract:China’s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is developing rapidly with the number of international graduate students increasing year by year.And their cross-cultural adaptation has aroused people’s attention and concern.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ross-cultural adaptation status of international graduate students in the perspective of cross-cultural psychology and proposes effective management countermeasures to help them adjust to their life in a different culture.
Key Words:International Education;International Graduate Students;Cross-cultural Adaptation;Management Countermeasures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和中国文化影响力的日益扩大,越来越多的外国留学生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学习深造。根据教育部2014年全国来华留学生数据统计,“2014年共有来自203个国家和地区的377054名各类外国留学人员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775所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其他教学机构中学习,比2013年增加20555人,增长比例为5.77%(以上数据均不含港、澳、台地区)。”1这些留学生有着不同的语言文化背景,他们的到来在为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带来多元化氛围的同时也向中国高校的留学生服务和管理提出了许多挑战,包括如何采取有效管理措施帮助留学生摆脱跨文化适应困境。文化的激烈碰撞给留学生们带来的不仅是新奇的经历和开阔的视野,还有各种压力和挑战,如果处理不当,他们在跨文化适应过程中容易受挫,这将影响到他们学业的完成,甚至会引发心理问题和突发事件。
1 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跨文化心理学研究的是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人们心理的共性、差异性以及文化对人们产生的影响。跨文化心理学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即探究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问题。美国人类学家罗伯特?雷德菲尔德(Robert Redfield)等人1936年发表了《文化适应研究备忘录》(Memorandum on the Study of Acculturation),最早提出了文化适应的概念,“文化适应是指两种不同文化的群体在连续接触的过程中所导致的文化模式的变化”。在全球化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文化互动活跃,留学生则是跨文化交流的主体和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他们在异国的生活必然涉及到经济、社会和文化各方面的互动。在这种互动中,有一部分学生在本国固有的语言文化和习俗的影响下,带着消极负面的情绪面对其他文化,很难适应或者无法融入当地社会,继而引发一系列社会和心理问题。
“一个生长在某一文化氛围中的人,当他置身于另一种文化环境中时,会发现自己的许多行为举动与新环境中的文化有差异,甚至相抵触”(杨军红,2009)。留学生所承受的心理和社会压力与其他同龄人相比大得多,他们容易对新的生活方式感到不理解和不满意,预期的目的和理想在现实中受挫,文化差异越大,困惑和焦虑越多。有些个体甚至会对不同文化产生敌视和抵触情绪。来华留学的研究生在中国的居留时间取决于他们在中国高校的学习时间,一般是两年到五年。与长期移民者相比,他们在中国的时间短,融入当地社会的机会比较少,但是与短期的语言生相比,留学研究生在华的时间较长,所经历的跨文化适应阶段多,且也正因为他们融入中国文化的可能性低,他们在中国学习期间的调整和适应过程显得格外重要,不仅关系到这些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是否顺利,心理状态是否健康,同时也影响着中国国家形象的传播。
目前对跨文化适应问题的分类受到广泛认同的是沃德(Colleen Ward)及其同事的观点。他们认为跨文化适应可以分为心理适应和社会文化适应(Psychological and Sociocultural adaption)两个维度,前者指的是“心理健康或者满意度”的考察,而后者则指的是“适应社会文化环境的能力,包括获得有效社会交往的能力以及协调在东道国环境中生活互动的方方面面”(Ward,1999)。根据沃德的理论,心理适应程度受到个性、生活事件、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的影响,而社会文化适应则受到基础文化的学习以及社会技能的掌握等因素的影响。为了了解来华留学研究生跨文化适应状况,我们也可以从心理适应和社会文化适应两个维度进行评估。 跨文化心理学家约翰?贝利(John Berry)提出了跨文化适应的四个策略:文化同化(Assimilation)、文化分离(Separation)、文化融合(Integration)和文化边缘化(Marginalization),并且指出“文化融合通常是最成功的文化适应策略”(Berry,1997),它意味着既保存了自己的原有文化,又维系着与其他文化的互动,通过将两种文化的结合,留学生可以在异文化背景中找到自己的生存空间,吸收主流文化的精华,有效地生活和学习。因而面对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有着不同文化背景和宗教信仰的留学生,高校留学生管理办公室的工作人员需要思考如何提供有效的社会支持加强文化融合,以此帮助留学生顺利完成跨文化适应过程。
2 留学研究生跨文化适应现况
留学生来到中国后需要适应与本国截然不同的自然环境和日常生活,加上以攻读学位为主要目的研究生在中国的学习时间相对较长,对所生活环境的要求也就相对颇高。很多刚入学的新生会出现“水土不服”的症状,气候、饮食习惯等都需要时间来适应。一些学生会经常生病,耽误了学业,而且身体上的不适也容易导致精神上的焦虑或抑郁。例如,有一位亚洲同学刚入校的头一年时常来报销医疗费用,通过询问得知她自认为来到中国之后无法适应气候和饮食所以经常生病,不敢随便吃东西,甚至连房间都不敢随便出入。这种现象自她入学的第二年就逐渐消失,生病次数减少,该生的负面情绪也得到缓解。美国人类学家奥伯格(Kalvero Oberg)将这种现象概括为“文化休克”,他指出,文化休克“是突然失去所熟悉的社会交往符号和象征,对于对方的社会符号不熟悉,而产生的一种突如其来的忧虑和无所适从的深度焦虑症,就像突然离开自己生长的文化茧壳的一种很不舒服而且不适应的感觉”(Oberg,1960)。
对留学生来说,语言障碍是最大的问题。少数汉语专业研究生和来华前就学习过汉语的学生能较好地与周围人沟通,遇到困难也能够及时有效地向外界寻求帮助,在中国的适应能力相对较强。但大多数留学研究生汉语水平较低,甚至完全不懂汉语。即便由于其中有些学生攻读的是英语授课专业,他们在课堂上的压力较轻,和导师的沟通较好,但是在日常生活沟通等方面还是不可避免地遇到语言障碍。另外一部分学生攻读的专业是汉语授课,他们需要额外补习一年的汉语,这对他们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增加了学习成本和学习时间,但是有些学生的汉语水平却还是不能达到用汉语进行专业学习的程度,他们的焦虑和压力不言而喻。对这些汉语水平低下甚至不懂汉语的留学生来说,语言问题不仅影响到他们的日常生活,还影响到他们的学术研究。相关调查显示语言上的进步会让留学生们信心大增,使他们对在华的学习和生活充满信心,塑造良好的心理状态,而相反,语言障碍则容易使他们对在华生活失去信心,心情沮丧。
另外,来自世界各地的留学生需要处理的人际关系相对复杂,与文化背景密切相关。人际关系处理不当会对正常的生活造成负面影响,破坏正常情绪,影响心理健康。来自相同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关系紧密,交际频繁,而由于文化差异等各方面原因,留学生与中国学生之间的交际并不密切,大部分留学生在攻读学位期间与中国学生之间并没有多少互动。同样,各国留学生之间关系的处理也颇为棘手。例如,生活习惯和宗教信仰的不同经常使得住在同一留学生公寓的学生之间发生冲突。
很多来华留学生在跨文化适应过程中会出现焦虑或者抑郁情绪。部分学生可以通过自我调节或主动向他人寻求帮助来缓解压力,但也有部分学生无法自行改善心理状态,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这就要求高校留学生管理人员在工作中多加留心相关人员动态,出现问题时能妥当及时地进行处理。而中国高校长期以来对留学生的管理更多倾向于营造优质的物质环境和人文氛围,对他们在华期间的心理健康状况和社会文化适应状况缺少足够的重视。例如,负责留学生管理的相关办公室的主要职责是办理留学生学习和生活所需的各项手续,而缺少时间和人手从个体层面上主动关注学生的困难和需求。上文提到许多刚入学新生会或多或少出现文化休克的症状,这与缺乏足够的社会支持,如有效的入学导向等辅助项目有直接的关系。
3 思考与对策
来华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问题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逐年扩大和教育国际化的深入而日益突出,如何在跨文化教育的背景下采取有效的管理对策帮助留学生完成跨文化适应过程成为高校留学生管理人员需要思考的重要课题。根据留学研究生的特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善高校来华留学研究生管理。
首先,对留学生施行趋同管理,加强留学生和中国学生的交流沟通。我国高校一直以来为留学生尽可能地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和齐全的服务设施,尊重并关照他们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目前,留学生基本都住在专门的留学生公寓,与中国学生的生活区域分开,他们的学籍也与中国学生分开管理,各类学生活动也基本上都是分开举办。这种文化分离的策略虽然考虑到了文化的差异性,但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留学生与中国学生的交流和沟通,这不仅让中国学生失去了在国际化环境中锻炼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机会,而且不利于留学生在中国的学习和生活适应。因此,留学生管理人员应该推动趋同管理模式,扩大留学生和中国学生之间的接触,增进他们的相互了解,这样既可以培养中国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又可以借助来自中国学生的社会支持帮助留学生度过跨文化适应的非常时期。相关教师和留学生管理人员可以适当安排相同专业的中国学生和留学生之间进行学术交流,帮助留学生制定学习计划等等,同时可招募中国学生志愿者参与留学生新生的接待活动中,搭建中外学生交流的平台,培养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文化宽容的情怀。另外,鼓励留学生参加学校各类文化活动和比赛,丰富的课余生活既可以缓解留学生的思乡情绪,又可以帮助他们了解中国历史文化传统,减少他们在面对异文化时的焦虑情绪。
第二,改善留学生管理体制,加大对留学生的社会支持力度。大力建设留学生辅导员队伍,设立专门的留学生顾问,加强从个体层面上为留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学习生活提供指导。推动留学生管理的专门化和规范化,明确分工和职责,建立健全有针对性的有效留学生管理体系。此外,由于目前和留学生相关的学校网站大多数还是只有中文界面,包括选课系统,因此相关留管人员可以适当在制定学习计划,开展课程学习等方面为留学生提供指导和咨询,同时极力推动相关网站的国际化进程,为留学生的学习生活创造便利。 第三,为留学生提供跨文化适应的相关培训。在为留学生提供帮助和进行留学生心理健康干预的时候,应该根据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阶段性的特点分别采取相应措施。如在每年九十月份留学生入学阶段,安排相关入学导向教育,向学生介绍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帮助他们掌握在华生活的小技巧;同时邀请公安机关外国人出入境管理处的外事警官来做包括签证办理、中国法律法规等与留学生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涉外专题讲座。并且设立专门网站,为留学生提供中英文的生活指南和小贴士,供他们了解在华生活;定期邀请心理学专家为留学生进行文化适应方向的讲座,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心理动态,解答他们的困惑。
4 结语
中国的跨文化教育事业蓬勃发展,高校留学生管理人员应高度重视对来华留学生的服务和管理。除了为来华留学生提供更好的物质环境之外,还应该布置好他们学习和生活的软环境。留学生面对异文化时产生的不适应直接影响到他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重者甚至会造成突发事件,危害个人安全,阻碍文化交流,影响中国的国际形象。因此,高校留学生管理人员应当关注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培养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采取措施提供有效社会支持并争取从个体层面上实施必要的心理干预,努力帮助来华留学生顺利完成跨文化适应的过程,推进高校留学生管理工作的持续发展。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1981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