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高等教育
隐性教育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教育学家杰克逊(P.Jackson)在其著作《教育生活》中首次提出的新概念,相对显性教育而言的,它是指形成学生学习的各种非教学性环境因素,是对现代整体教育理念的积极体现。它的引入使人们认识到教育环境是影响教育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当代高校作为培养国家未来人才的摇篮,大力发展隐性教育对国家人才建设有重大意义。
1隐性教育的内涵与特征
一般情况来讲,学生在正式课堂上的进步并不能完全来源学校教育的结果,除此之外,学生还从学校的日常生活的教育中获得了态度、情感、价值观以及其它心理的发展。隐性教育是那种不露痕迹和润物无声的一种渗透教育,它是行为主体在某种环境中,有意或无意地获取某种意想不到经验的过程。它在研究学生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采用一种非强制方式,在他们心目中产生一种潜移默化的说服力,从而把组织的意志变为他们的自觉行动,在各项活动和良好的氛围中去自我感受、自我把握、自我领悟、自我提升。因此,教育内容的多元化、教育过程的渗透性成为“隐性教育”的基本特征。
1.1教育内容的多元化
隐性教育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它涉及思想政治活动的各个方面,如高校校园的文化活动、学生的良好生活行为、学校的精神文明创建,以及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等,都给学生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指引,激励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的整体思想道德素质。可见,隐性教育的内容是丰富的、分散的、不确定的、随处可见的。
1.2教育过程的渗透性
隐性教育是一种学生在心理上并未察觉的无意识教育。一方面,由于隐性教育是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渗透到各项活动之中而完成的,因此,它显得隐蔽、间接、非强迫性,学生往往对隐性教育的内容没有排斥,无形之中就愉悦地接受了道德教育;另一方面,学生之间会有一个相互影响的过程,正如“与善人居,如入芷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则与之化矣。”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和平等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道德情感,唤起学生提高自身道德素养的强烈愿望,使学生自主地、能动地、自由地、全面地发展。
2隐性教育在当代高校的作用
2.1隐性教育在当代高校德育方面的作用
对于个人道德水平的提升来说,隐性教育的作用非常之大。道德教育专家柯尔伯格认为,隐性教育可以作为促进学生道德成长的手段,精神病学家斯奈德认为“没有哪一所学校的师生不受隐性教育的影响,隐性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所有参与者的价值感和自尊感,这是正式课程所不及的。”当代高校的学生正处于心理自我趋向成熟的阶段,某种程度上具有逆反心理,同时当代高校目前开设的课程具有针对性,不具有普遍性的现象,其教学效果并不十分令人满意。
2.2隐性教育在当代高校校园建设中的作用
当代高校的隐性教育内容丰富对学生成长、成才的影响也深刻久远,在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起着显性课程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把它纳入当代高校的文化建设、课程建设和教育管理中来,对于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作用。
2.2.1创新教学理念 重视隐性教育
学校领导干部和教职工都要切实行动起来,加强自身学习,积极探讨转变教育思想观念的新方法,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清醒地认识新形势下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创新实质。进一步明确新时期的科学人才观和育人观,加深认识隐性教育的内涵、特征及功能,结合实际,切实加强隐性教育措施的制定和实施,调动广大教职工在工作实践中落实隐性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觉开展隐性教育专题性研究,重视隐性教育的探索与研究,使隐性教育更好的作为。
2.2.2加强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结合
在当代高校的德育过程中,显性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仅仅重视显性教育的实施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德育是传承人类精神文化成果的活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但教师不可能代替学生思考,教师不可能把德育内容直接“装”进学生的脑袋里,也就是说,包括世界观、人生观、历史观和价值观等内容的德育是来自社会生活,只有通过学生心灵的特殊体验和领悟,才能内化为学生的道德理念,约束学生行为。
2.2.3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构建和谐校园
师生关系是隐性教育的重要环节。师生关系不仅折射社会关系和教育理念,而且影响教育过程的进行和教育目标的达成。减少对学生的思维和行为的无谓限制,给其表现的机会;对学生的独特想法不进行批评或挑剔,使学生消除对批评的顾虑,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在新型的师生关系中,学生作为独立主体、有人格尊严的人,积极参与教育活动,在与教师的相互尊重、依赖、合作中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获得创造的喜悦感与成就感,体验创新的价值与魅力,并发展独立自主的人格和创新意识。
3结语
隐性教育是校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的领导者和教育工作者应该充分认识到隐性教育在学生道德教育和校园建设中的作用,并且注重研究和优化这种作用,应该从建设高品质的校园文化入手,为育人营造一个优良的校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氛围,从而更好地发挥各种隐性教育的功能,使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校园建设都取得更好的效果。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198116.html上一篇: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