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高等教育
2004年 1 月,教育部制定颁布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提出了建立基于网络和电脑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英语学习“朝个性化学习、自主式学习方向发展”。
大学英语教学实施改革后,各大学建立起了基于多媒体与传统教材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以前大学课堂以讲解为主,课堂氛围死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主导性作用。而现在的课堂加大了听、说的比例,提高了学生参与度,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性增加。改变了单纯依靠课本、粉笔、黑板、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建立了网络、教学软件、课堂教学三位一体学习模式。然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仍存在以下问题。
二、普通高校改革后出现的若干问题
1.学分减少、学时减少。近十余年来,我国英语教学理念不断更新,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大范围推进,大学生英语水平普遍提高。学生四、六级过级率也显著提高,加上入学新生英语运用能力普遍提高,于是高校纷纷减少大学英语学分和学时。以我校(重庆工商大学)为例,原来四学期16个学分,现在压缩至两学期12个学分。不仅如此,授课内容从基础英语,分化为《大学英语》与“提高课”两部分。其中“提高课”纳入全校性选修课,与其他学科的选修课一起竞争候选,不再是必修课。大学英语这门为时两学年的必修课,逐渐变成只上一学年必修课,两年选修课。
2.自主学习资源冗杂、自主学习落实不好。改革后,高校普遍建设或购买了大量网络英语学习资源,学生被要求进行基于网络和电脑的自主学习。但网络信息多而杂,除了学习资源外,还有许多娱乐资源,并且这些娱乐资源比学习资源更有诱惑力。调查发现,大学生上网时间只有很少一部分是用于学习,绝大部分是用于看视频、听音乐、玩微博等娱乐活动。可见,大学生对于资源的利用不成熟。因此,基于网络和电脑的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没有落到实处。
Brandle认为,基于网络的教学设计不但取决于教师教学理念和技术水平,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基于网络的自主学习中,老师与学生的联系不像传统教学中那样密切,这也导致了老师无法监管学生的自主学习,同时要求学生必须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对于基础较好,愿意学习的学生来说,自主学习增加了学习的自由度,让他们可以独立自主地安排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提高了学习效率,扩大了知识面。相反,对基础较差,自主学习能力弱的学生来说,没有教师监管和督促,即使有良好学习环境和丰富学习资源,他们也不知如何利用。这种状况与我们实施基于网络的自主学习的初衷大相径庭。
3.网络平台缺乏互动性与兼容性。各高校广泛采用的新时代、新视野英语教学平台互动性、兼容性、趣味性不理想。基于网络的自主学习,基本上是独立自主完成,与老师几乎没有互动,也不能和同学分享,导致一些老师认为这种学习模式还不如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进而对于这种基于网络的自主学习模式不够重视。其次,多媒体教学模式强调自主发现式学习方法,但很多学生不能及时从被动学习模式转换到主动学习模式。因而,在网络平台上自主学习时,不知道如何选取自己想要的信息,甚至一知半解,不知所措。长此以往,不仅汲取知识少,学生还会降低自主学习信心。
据调查,绝大多数学生还是更愿意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解,而不是课后自己去浏览各种资料。他们认为花费大量课余时间继续学习,而不是做其他实践活动,是一种不可取的行为。
4.学习内容不能适应国家社会经济国际化需求。目前,公外英语教学仍将基础英语作为主要教学内容,很少选用实用话题来充实教学内容和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没有充分考虑中国企业走出去、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实际需求,从而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没有充分重视英语学习中的中国文化因素,更没有重视学生毕业后需要了解一定专业英语的需求。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的知识和学生职业需求关联度小,教学内容较为简单,最重要的是教学内容同中学英语教学内容存在一定重复。而我国正在快速国际化,中国企业和中国文化正在大量走向国际化,因此,必需结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开设ESP英语、专业英语、学术英语,让学生能从事真正的跨文化交际,而不仅仅是简单的口头交流。
5. 听说能力强,读写能力弱。随着我国初中高中普遍放弃传统的语法教学法和翻译式教学法,我国英语学习者的听说能力普遍提高,但书面的读写能力却变弱了。因大学英语课程要求的导向,高校也越来越偏向英语听说能力的训练,相应地,学生们读写能力普遍较差。而随着我国经济全面深入地融入全球经济,特别是我国企业正快速地走向全球化,学生毕业后将直接参与全球范围内的竞争与合作,英语必将成为他们工作和交流的工具,为了掌握最新技术或者为了直面国际性、创新性竞争,中国人才的外语书面能力就显得很重要,其英语能力不能局限于简单的日常性对话与交流;而且,学生还要通过英语向来自世界各国人民传递中国文化知识。这样就要求毕业生有较强的读写能力,因此,学术性和商务性书面英语能力将成为中国人才的重要能力。
三、普通高校大学英语后教改时代的对策
中国国内各高校对于改革后出现的问题纷纷有效应对措施,本文将从大学英语课程体系,通识教育,ESP专业英语、如何建立以网络和计算机为基础的学习模式,以及师资培训等方面进行阐述。
1.改革完善现有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目前,很多大学的英语课程内容与中学阶段的雷同甚至重复,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大学英语属于提高阶段,应突出语言应用、语言文化和专业英语教学,建立以选修课为主的教学体系,增加课程类型,以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层次和兴趣自由选择,各取所需。各个高校可以结合自己的学科特色开设特色性专业基础英语课程。比如,财经类高校可以开设管理学概论基础英语、物流基础英语、金融基础英语、会计基础英语等。有条件的高校,可以实施学术英语教学,增强学生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2.结合通识教育理念。近年来,有专家学者提出,大学英语教育在理念上与通识教育一致,大学英语实行通识化是深化大学英语改革的必然。学生在大学英语课堂上学习词汇、语法、句型的同时,也要学习、理解西方文化知识和人文思想。显而易见,大学英语虽是一种语言课程,但在对非功利性和非专业性的通识性文化和知识传授的过程中,能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大学英语学习不仅仅是学习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播语言文化,以及通过英语学习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英语学习不仅要掌握语音、语法、词汇和习语,而且还要知道使用这种语言的人如何看待事物,如何观察世界。正如外语教学的培养功能所要求的那样,使学生发展并具备一种新的文化意识,反过来也能增进他们对语言的更好掌握。
3.开展ESP教学。为了避免大学英语与高中英语课程重复,教学费时低效,同时为了满足日益变化的社会需要和学生的学习需求,大学英语教学的重心应适时向专门用途英语(即ESP)方向或学术英语转移。ESP或专业英语应成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基础性大学英语之后的ESP课程建设是不可避免的发展趋势。大学基础英语主要还是词汇学习,语法句型的讲解,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ESP教学不仅包括英语语言技能训练,而且有明显的专业内涵,是语言技能训练和专业知识学习的结合,是大学英语基础阶段之后的必然衔接。
4.加强师资培训。教师不能只专注于自己所教学科的知识,更要广泛学习,不断跟上时代潮流,更新知识库,学习外语教育技术,等等。另一方面,学校要积极构建包括对外交流、学历进修、网络培训等多种形式的教师发展机制。高校可以开设培训专题,定期开展主题教研活动,强化科研意识,充分发挥名师的示范、辐射作用,提升骨干教师的层次。
5.落实基于网络和计算机的学习模式。如何落实基于网络和计算机的英语学习模式,高校可采取如下措施:安排教师在语言实验室值班,为学生自主学习答疑,同时也是监管学生按时学习,并达到自主学习的时间要求;大量建设互动性网络课程,同时保证该网络课程要有监控功能,能记录学生日常的学习时间、学习效果,并带有测验与评估功能;各高校应结合当下快速发展的慕课及其翻转课堂理念,改进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可利用的国内外主要慕课平台有:www.edx.org,www.coursera.org,www.mooc.cn,www.xuetang.com,http://www.uooc.org.cn。
此外,高校应购买或开发兼容性强的英语教学平台,该平台最好能与各高校的教务系统相衔接。开发者可以考虑利用国外开源代码的英语教学平台,比如Moodle,并进行二次开发,而不是各个出版社各自为政,开发网络学习系统互不兼容。
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时也存在一定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会进一步推动教改的深入。各高校更应需要结合院校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问题解决方案和教改方案。目前,大学英语教改正在深入推进,从而能激发各类高校和大学英语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热情,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必将会取得更大成就。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198209.html上一篇:高校英语专业二外日语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