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高等教育
倾听是高校辅导员必备的一种能力,也是高校辅导员的一种道德责任。深入了解学生发展情况和遇到的问题与困惑,知道学生所真正需要的东西是高校辅导员开展工作的关键,明确高校辅导员的倾听重要性,分析其缺乏倾听的原因,对高校辅导员更好的反思自我存在的缺陷,完善自身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一、高校辅导员与倾听
李政涛先生在《倾听着的教育――论教师对学生的倾听》中提出“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倾听与应答的过程。……倾听受教育者的叙说是教师的道德责任。”这种“倾听着的教育”不仅要求学生倾听老师,更强调老师倾听学生。[1]这种倾听理念的提出对高校辅导员队伍来说具有重大的意义。高校辅导员应具备的能力之一是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项能力包括信息倾听能力、沟通能力、调整人际关系能力和建立合作关系,良好的倾听习惯包括培养注意力、激发对所谈信息的兴趣、关注学生所要表达的主要观点、控制自己的脾气、积极倾听、积极思考、归纳和概括学生的观点。[2]
倾听能力对于高校辅导员来说是一项必不可少的能力,是被部分高校辅导员所忽视的一项能力。倾听是高校辅导员与学生沟通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是认识和了解学生的第一步,有研究表明,在心理沟通中,听的方面占40%,说的方面占35%,写的方面占9%,而读的方面占16%。[3]俗语说“会变得不如会看的,会说的不如会听的”,仔细聆听学生的每一句话,在细节中蕴含着她们想说却因存在顾虑而不能说的话。倾听是一项艺术,一种技能,需要倾听者不仅单纯用耳朵的听,还要配合眼、心、身体其他部位的全身心的“听”。倾听不是一项轻松的“活儿”,当然这项“不轻松的活儿”带来的收益也是不匪的。
通过倾听,高校辅导员能够了解学生更多的信息,增强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便于更好的开展工作;通过倾听,可以增加高校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信任,尤其是增强学生对高校辅导员的信任感,学生喜欢向高校辅导员寻求指导,建立高校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信任感,能够消除学生的戒备和紧张感,促使学生更好的接受高校辅导员的指导和帮助,进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通过倾听,可以更有效的解决学生的问题,学生的话语能反映出学生思想的出发点和弱点,了解学生的想法,为高校辅导员解决学生的问题提供契机。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高校辅导员在倾听学生的机会与过程总是不尽人意,高校辅导员在这方面的能力普遍存在欠缺现象。
二、高校辅导员缺少倾听的原因
2004年中央16号文件出台,高校辅导员的的角色被定位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作为指导者,高校辅导员在指导之前必须要首先明确,学生存在问题,欲要明确学生的问题,第一步必须是倾听,听说学生说,说明、解释、表达自己的问题和疑惑。然而高校辅导员在倾听方面存在常常存在以下影响因素,导致高校辅导员在倾听方面存在障碍。
(一)主观因素
第一,高校辅导员个人因素。首先,高校辅导员的个人修养不够。倾听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需要倾听者投注专心、细心、耐心等,踏实认真的听取诉说者得话语,包括语句、词语、语态、词语、语气等,这其中可能会有与自己观点相反的论断,这时候尤其需要高校辅导员以平和、宁静、宽容的心态来倾听学生的诉说。但是有的高校辅导员可能由于受外部环境的影响,产生烦躁焦虑、没有耐心等情况,导致倾听失败。其次,印象影响,第一印象对人的影响很大,虽然有时候第一印象是错误的,但是第一印象通常是“成见效应”的基础,“成见效应”是对第一印象的拓展和加深。如果高校辅导员对学生的第一印象不好,那么这种鲜明的、成型的印象很容易影响其对学生的态度,可能造成在倾听学生过程中武断下结论。还有一种印象就是根据学生平常的表现,有的学生平时成绩不怎么优秀,偶尔还会惹点事,所有老师对这样的学生的总体称呼是“差生”,受这种标签的影响,高校辅导员在与学生的沟通过程中也会出现先入为主的态度,产生个人偏见,大多否定这样学生的大部分想法,更不会仔细倾听学生的心声。再次,过于自我中心,即“自恋癖”。部分高校辅导员觉得自己是老师,自己在社会经验上比学生要多的多,在学历上都比学生要高的多,因此,总是自以为是,认为自己的观点总是对的,学生的观点一定要与自己的观点一致,否则就是错的。经常陷入主观唯心之中,提前对学生有了自我认知的主观性判断,不给学生诉说,表达的机会,只是从表现的方式上给学生辩解的机会,而一旦学生所表达的内容,思想的不是自己认可的那种,就会对学生的说法断然否定。另一方面,辅导员也是经历过大学这个阶段,对这个阶段的情况很了解,当学生来找自己,刚开口表明自己的问题的时候,这个问题刚好自己在大学期间也曾经历过,因此,就会武断的给学生下结论,告诉他怎么做是对的,怎么做是错的,完全不理会这时候的学生与自己做学生年代的差距,缺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素质。
第二,学生因素。首先,学生形象的影响,学生的穿戴、说话的语气语调等可能会影响高校辅导员的判断。俗语有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高校辅导员在厉害也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如果学生在整个谈话过程中都是带有一种痞子形象、阴阳怪调的而且还明显的总是跟高校辅导员唱反调,在这种情况下,高校辅导员即使想要好好倾听也很困难。其次,学生的叙说能力,学生真实的表达自己的想法是高校辅导员倾听学生的第一步,有的学生比如性格偏内向的学生,不怎么爱说话,比较闭塞,不能够通过语言很好的表达自己的思想,这种缺乏吸引力的情况下,难免影响到高校辅导员的倾听心情。 (二)客观因素
第一,职业倦怠,由于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比较琐碎,繁多,尤其是女高校辅导员,要兼顾家庭和事业两方面,因此,心理压力比较大。而且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时间就是一天24小时,无论上课下课,无论上班下班,也无论是休班还是放假,手机必须24小时开机,只要有学生找,就必须能保证能让学生找到自己,每时每刻,准备着为学生解决问题,每事每活,为学生服务着。因此,长期处于持续性情绪紧张的状态,出现情绪性衰竭,导致职业倦怠。在对工作失去热情的情况下,怎么可能去倾听学生的心声呢?
第二,工作因素,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多、杂、碎,处理这些事情所需要占用的时间很多,工作忙,身体生理上处于疲惫状态,因此,专心倾听学生的时间就相对减少了,有时候甚至一边处理手上紧急的工作,一边听学生诉说;有时候受到临时性事务的干扰,不得不中断倾听,处理完一些事情后再继续听,根本没有时间静下来,认真倾听学生,这种情况往往让学生觉得高校辅导员根本没有在听自己说的什么,辅导员对自己所说的事情很不重视,导致倾听失败,同时让学生对辅导员产生讨厌的情绪。
第三,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传统教育思想认为老师就是“传道授业解惑者也”,不包括倾听这方面的任务,不需要倾听学生的反馈。高校辅导员作为一名教师,具有师道尊严,应该是一个说教高手,习惯于自己讲,滔滔不绝,大道理一堆,总以为自己高人一等,比学生高明,用自己的“经验之谈”足以“拯救”学生,没有必要倾听学生的诉说。由于这种根深蒂固的心理定势和成见,很难以客观的态度来接受说话者的内容,这会大大影响倾听的效果。
三、结语
在高校工作,辅导员作为一名真正的倾听者的教师,必定应该是这样的:他怀着深深的谦虚和忍耐,以一颗充满柔情的爱心,张开他的耳朵,满怀信心和期待地迎接那些稚嫩的生命之音。这样的倾听由于植根于生命的大地,根深蒂固,顺风摇摆,时常静默沉寂,但又潜藏着创造的活力,它的全部目的无非在于:为了在空中绽放花朵,凝结果实。[4]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1982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