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高等教育
组织行为学和管理学的研究表明,组织文化建设是所有社会组织建设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方面。党组织作为社会的一种组织形式,也离不开组织文化,尤其是在高校这种特殊的文化背景下,站在组织文化的视角,以“组织文化”建设为导向、契机和依托来探索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对于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来说具有特殊的价值。本文从物质层面、制度层面、精神层面为高校基层党组织文化建设提供必要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南,创新高校基层党组织文化建设的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充分发挥组织文化的导向、规范、凝聚、激励、创新和辐射作用,推动高校基层党组织文化建设,提升高校基层党组织整体建设水平。
一、高校基层党组织文化的内涵
(一)研究现状
1979年,美国学者Pettigrew在《管理科学季刊》上发表论文《组织文化研究》,Pondy&Mitroff在《组织行为研究》上发表论文《跨越组织的开放系统模式》,这标志着全球组织文化研究的开端。随后,美国《商业周刊》、《哈佛商业周刊》、《加州管理评论》等先后以突出篇幅对组织文化进行专题讨论。自此,学术界对组织文化的研究逐渐深入,组织文化亦被广泛运用到企业管理等各领域的实践中。通过文献检索发现,近年我国理论界对于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研究非常多,大多从思想、组织、作风、廉政、制度等各方面展开。对高校基层党组织文化建设的研究虽有所涉及,但主要集中在:论述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基本内涵及其对校园文化建设和和谐校园建设的影响等。对于文化建设的具体内容、文化建设的实现路径和文化建设长效机制的建立等问题,都是浅尝辄止,较少进行深入探讨。
中国共产党一贯重视加强自身建设和文化建设,党的十八大报告把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作为重要的一部分单独论述,现有关于党的文化建设的研究,更多的是从宏观的角度研究党对文化建设的领导以及党自身的文化建设问题。关于基层党组织文化建设特别是高校基层党组织文化建设问题是最近几年才逐步兴起。对于高校基层党组织的精神文化建设,既有与社会文化建设具有共性的一面,即必须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也有与政府、企业等精神文化建设不同而具有个性的一面,即特别强调要培育大学精神。
(二)基本概念界定
高校基层党组织文化是一定条件下党组织成员形成的共同的价值观及以此为核心的行为规范、道德准则、精神风貌等群体意识的总和及其在各种规章制度、组织和成员行为方式、物质设施中的外在表现。高校基层党组织文化是一种兼具校园文化和党组织特征的特殊文化类型。高校基层党组织文化建设的核心价值目标是以全局性、系统性和预见性的辩证思维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党员和党组织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党组织只有尊重党员个体差异性、满足党员发展需求才能从根本上激发广大党员的主体性和发挥作用的主动性;只有在尊重党员主体地位的基础上激发和保护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不断增强党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二、高校基层党组织文化的内容
高校基层党组织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高校的师生党员。它通过研究和宣传科学理论,把师生党员团结在党组织的周围,发挥其凝聚作用;它通过传授思想文化,帮助师生党员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发挥其引导作用;它通过传播精神文化,把文明内化到师生党员的灵魂中,发挥其辐射作用;它通过基层党组织的思想、组织、作风、队伍、制度等建设与先进文化的融合,永葆党的先进性,更好地发挥其育人的作用。高校基层党组织文化建设应该坚持以精神文化建设为核心,体现基层党组织的先进性;以心理文化建设为关键,体现基层党组织的生机和活力;以行为文化建设为重点,体现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制度文化建设为保障,体现基层党组织的和谐有序;以物质文化建设为载体,体现基层党组织的时代特征。
(一)表层的物质文化
这是组织文化在物质层次上的体现,是组织价值观的物质载体,如党旗、党徽、党员活动中心、培训设施、图书资料等。它们构成了党组织文化的具体表象物件,往往可以投射出党组织的管理理念、价值观、道德风尚等深层次的内涵。
(二)浅层的行为文化
这是党组织及其成员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中产生的活动文化,它包括党组织的各种会议、组织生活、党课、主题教育活动等,也包括师生党员日常的学习和文体活动。这些活动也反映了党组织的理念、作风、精神风貌、人际关系模式等文化特征,也是党组织精神、目标的动态反映。
(三)中层的制度文化
制度文化的核心是制度和惯例,它约束组织成员的行为,维持组织活动的正常秩序。制度层包括党组织的各种制度规章、组织构成,以及党组织的一些特殊典礼、仪式,等等。这一层的文化是基层党组织文化中规范党组织运行和支部成员的行为方式的部分,从领导制度、组织体系、管理规章等方面的设置反映了基层党组织的价值观与精神风貌。 (四)深层的心理文化
这是党组织成员对政党的认知、情感、兴趣、态度及对党组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指师生党员在参与党组织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独特的情感认同和对组织的归属意识。它包括组织目标、组织精神、组织风气、组织道德和组织哲学等。
(五)核心层的精神文化
这是党组织文化的核心层,指党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纲领路线、执政理念等在基层党组织中的具体反映和运用,是师生党员对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和意识形态的认同。如图所示:
三、高校基层党组织文化建设的路径
高校基层党组织文化对高校的发展与广大师生群众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新时期,发挥高校基层党组织文化的积极作用,关键在于积极探索创新文化建设的有效实现路径。
(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核心,发挥基层党组织文化的导向功能,构建党组织的精神文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教育、指导师生党员,提高其政治理论素养,使其在学习、工作中发挥模范作用,增强学生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基层党组织着眼于党的纲领和政策理念的传播贯彻,有着非常明确的政治目标,党组织成员应树立全局至上的观念和个体的社会性观念。建立公共学习平台,形成浓郁的学习氛围,进行资源共享和信息互通。要增强党员学习的主体性,把提高学习力放到战略地位的高度上,始终增强团队学习、全员学习和合作学习这三个意识;拓宽视野,加强知识和信息的共享,通过理论培训、专题讲座、党组织内外“头脑风暴法”讨论、党组织之间的横向纵向交流、建立党组织知识库,取长补短,提高党员的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
(二)以提高组织认同为着力点,发挥基层党组织文化的凝聚功能,构建党组织的心理文化
“心理契约”(Psychological contract)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国著名管理心理学家阿基里斯(Argyris)1960年在《理解组织行为》一书中提出来的,他探讨了工人与工头之间一种隐性及非正式的理解与默契关系,并称之为“心理工作契约”。党组织文化中的心理契约即表现为“党组织成员期望基层党组织提供什么来满足个体发展需要”与“基层党组织期望党组织成员提供什么来满足组织发展需要”两者之间的关系上,形成期望互动,体现了“增强党组织战斗力”与“满足党员发展需求”两者的辩证统一,并对党组织成员具有普遍的、直接的整合、导向和激励功能。对组织的认同,是组织文化建设的前提。这就要求基层党组织在实际工作中,积极借鉴其他组织的有益经验,提高师生党员对于党组织的认同感,提高党组织对师生党员的吸引力。
(三)以完善制度体系建设为基点,发挥基层党组织文化的规范功能,构建党组织的制度文化
制度文化不仅仅是规则的建立,还包括制度所体现的理念及对制度的尊重和内化。建立营造高校基层党组织文化的制度规范,涉及到高校基层党组织的管理体制、规章制度、行为规范、考核评价机制等方面。制度的制定,具体而言是内部管理制度的制定,应具有人本导向。要以发挥师生党员主体性、提升党员的综合素质为出发点和归宿点,确立制定制度的根本宗旨,通过民主管理渠道,让师生党员积极参与制定高校基层党组织文化的制度规范,对高校基层党组织文化所倡导的价值观体系的实现起到保障和促进作用。在实际工作中,要不断健全和完善党员管理的“三会一课”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党员民主评议制度、目标管理制度、创优争先制度和党员联系群众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运用规章制度来管理和约束党员的行动。并且要在制度的普通适应性、稳定性和可操作性上下功夫,建立一套具有较强操作性的责任机制、目标机制、考核机制、奖惩机制等工作运行机制,促使党组织建设走上制度化轨道,使支部的各项规章制度内化为党员的行为习惯和自觉意识。
(四)以党员先进性建设为重点,发挥基层党组织文化的辐射功能,构建党组织行为文化
在党组织建设中,应以党员先进性教育这条主线,积极构建起党组织的行为文化。党员的先进性从个体方面反映着党的先进性,是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基础,也是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关键。党的先进性,首先表现在每一个党员在自身素质、思想觉悟、政治行为等方面都应该具有先进性。它要求每一个党员始终走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前列,走在历史和时代的前列,充分发挥先导、先锋、模范和榜样的作用。开辟党员权利的多种实现形式,建立公平开放的讨论氛围,建立党组织成员共同参与决策的机制,增强党员行使权利的主动性。加强信息沟通与反馈,将各项工作的进展情况、党组织文化取得的成绩及时传递给每一个组织成员。以规范监督体系为保障,建立党员发展群众监督机制和党内事务群众建议机制,推进党务公开,实施党情通报,维护群众知情权。加强实践,通过党员实践服务,在服务中体现党员的人生价值,在实践中增强党员的发展能力,无疑具有增强党员发展能力和身份意识的双重效果。
(五)以服务党组织建设和党员全面发展为中心,发挥基层党组织文化的激励和保障功能,构建党组织的物质文化
物质文化属于组织文化建设的表层,是组织文化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支撑,它以物化的形态展现文化的基本特质,是组织文化建设的基础。高校党组织文化的物质文化层面的建设,应该以服务支部建设和党员全面发展为宗旨,扩大党组织的影响范围。在校园环境的综合建设中,把党组织的活动场所建设、图书资料建设、网络建设等纳入整体的建设规划中,使得党组织的建设有物质载体;另一方面,党组织应该注重标识、徽章等文化视觉识别系统的建设,彰显党组织的组织形象特色。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198259.html上一篇:浅析高校足球教学改革
下一篇:民办高校的大数据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