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高等教育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对高等院校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使得越来越多的高校学生更加关注自身写作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不能否认,由于各种原因,不管是上大学前还是上大学后,有写作能力的人并不多。根据我们对首都体育学院全校选修课《大学写作》学生的调查,发现“无话可说”“不知从何说起”“害怕写作”的现象普遍存在。探究其原因,既有对学生主体性的忽略而带来的学生写作素质和能力的弱化,也有写作课在课堂体系和课堂结构定位中的不明确而造成的写作教学淡化[1]。
一、当下高等院校大学生写作现状
时下娱乐文化的盛行与浮躁的社会现象,使得我们的学生似乎没有闲情逸致安下心来从基础学起,大部分学生缺少理论兴趣、思辨能力和学习热情。我们的写作教学也面临困境, 写作课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许多院校在四年的学制中可能只开设1-2个学期的写作课程,这些课程多以讲授为主,注重传授写作技巧,培养学生应用文体的写作能力。这样的写作教学主要有如下弊端:(1)教学过度强调应用文写作,导致学生写作范围狭窄、写作对象单一,损害了学生写作的乐趣;(2)教学以机械模仿为主,导致公式化写作,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化表达,不利于学生写作意识的形成;(3)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缺少对学生创造力和批判思维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厌恶写作、写作水平低。
二、转变高等院校写作教学观念
写作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授学生实用的写作技能,还是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从而引导他们探索写作的社会政治功能?历史上出现的各种写作流派,如自由表达派( the expressionist approach)、控制作文( controlled composition)、现实传统修辞派( current-traditional rhetoric)、过程写作( the process approach) 和学术写作( writing for academic purposes) 等,都反映出对写作的个人与社会功能的不同重视程度。近年来,教育的个人发展功能正不断得到加强[2]。这种个人功能不仅是表达个人情感,更重要的是从学生的个人兴趣出发,引导学生探索自己的历史和文化定位。因此,大学写作课应转变教学观念,探索新的写作教学方式,以满足写作者的个人和文化表达的需求[3]。创新大学写作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势在必行。
三、创新高等院校写作教学策略
(一)重塑学生的写作理念,激发学生的写作潜能
学生面临的很大障碍是理念的障碍和写作兴趣的缺失。由于写作教学过分强调实用性,压抑了学生写作的乐趣和个性化表达,导致学生缺乏写作兴趣,从而影响了他们的写作能力。作为教师,必须让学生意识到他们有希望有潜力改变压抑的现状,一旦他们认识到自己的潜能,便能成为真正的具有自我意识的人[4]。因此,重塑学生的写作理念很有必要。针对所在院校的大学生,我们首先澄清了一些关于写作的模糊认识,其次,我们把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的写作潜能放在了教学的首位。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思(C.R.Rogeres)认为:“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要清楚教学的基本目的是促进学习者在教师帮助下激发自己高层次的学习动机,充分发挥学习者的潜能和积极向上的自我概念、价值和态度体系,从而使学习者能够自己教育自己,最终把他们培养成为人格充分发挥作用的人。”以基础文体写作为例,我们曾以“留白”为题,从“中国书法和国画讲究留有恰当的空白”说起,探讨了“人生也需要留白”的话题;写调查报告时,我们引导学生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大学生消费调查》《关于何种原因引起大学生心理障碍的调查报告》等,这种写作过程既能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也能引导学生自我反思与批判[5]。
(二)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分阶段写作
笔者针对所在院校的写作教学现状,按照一学期教学的时间长度,将教学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1-5周),讲授写作的基础理论,以自由写作为主,旨在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培养自信心;第二个阶段(6-10周),讲授基础文体写作,主要关注议论文的写作,发展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造力;第三个阶段(11-14周),讲授应用文体,训练应用文体的写作,引导学生关注社会,进行社会调查;第四个阶段(15-18周),讲授学术论文,培养学生毕业论文的写作能力。四个环节遵循学生的心理和认知规律,通过写作,使学生主动完成对写作理论知识的建构,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促进个人风格和个性化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以毕业论文写作为例,我们鼓励学生在教学中针对自己不同的专业方向与兴趣特点,自己设计学习策略,选择与自己专业相关或感兴趣的课题来研究并进行撰写。从确定选题到资料收集,再到论文写作,都以学生为本位,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因为选题与自己的专业相关或是兴趣所在,所以有研究的意义和动力,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了学生对学习任务和学习过程的兴趣,在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水平。
(三)实行开放教学,创新写作模式
所谓开放的写作教学,是让学生有充分展示个性与才能的天地,在学到写作知识、掌握写作技能的同时,争取更多的个性张扬与思维发展。如在讲授应用性文体时,我们实行了小组学习策略,按照兴趣把学生分成几个5―6人的小组,每个小组自主选择一种自己感兴趣的文体,自主学习,并自主反馈自己的学习结果。在写作应用文体时,鼓励学生走出课堂,深入社会,进行调查采访,完成应用文的写作。这样不但能把课内的教学理论融进课外的第二课堂里,还可以增进同学间的情感沟通,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创造能力。 传统的写作以书面为主,这种经久不变的写作模式束缚了学生的个性。作为课堂的主体,学生有权力选择自己喜欢的写作方式。针对现在学生活泼好动的性格特点,我们将演讲、辩论、访谈、朗诵、社会调查等多种形式引入课堂,以写作带动各项语言技能的全面提高[6]。如针对广告的盛行,我们进行了一次《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辩论,学生分成正反两方,各自通力合作并分别选出一辩、二辩、自由辩手和总结辩手,在激烈的论辩和思想的碰撞中,拓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提高他们的分析表达能力。
随着现代化技术的发展,在传统写作的基础上,我们将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手段也引入了写作,学生可以把自己写的文章制成音频、视频文件,也可以用音频、视频文件来辅助自己完成需要反馈的学习内容。比如有位同学把自己写的《走进春天》制成了音频和视频,不但用自己的声音声情并茂地朗诵了出来,而且用图像把文章中“柳树下,溪水畔”充满诗情画意的春天画卷生动地表现了出来,让人耳目一新。通过写作模式的转变,学生有机会使用他们在现实生活中获得的多模态知识( multimo-dal literacy),并为写作学习提供资源和动力。
(四)改变评改方式,完善评价机制
一直以来,写作采取的是学生写完作文由教师进行评改的模式,随着写作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和完善,我们在写作中引入了同伴互评(peer review)的方式,同伴互评又被称为同伴反馈(peer feedback)、同伴评论(peer critiquing)、同伴评估(peer evaluation)等。它是学生们相互交换阅读作文并提出修改意见的写作教学活动。同伴互评能够促使学生在写作中扮演更加积极的角色,能够给学生创造很多交流、协商、合作等机会[7]。这些都有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有助于提高他们合作的兴趣和动机。由于受经验和能力的限制,有些学生在评改同学作文时未能把握重点,往往只关注错别字、词汇等表面问题,而无法深入到关于文章主题是否深刻、材料是否恰当、结构是否严谨等深层次问题。因此我们采用了同伴互评和教师评改相结合的方式,由教师列出评改的项目和标准,然后由学生按照所列项目和标准进行评改。同伴互评能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增强写作兴趣,促使他们站在新的高度审视同伴的文章,进而反省自己写作上的弱点。从课堂活动中我们观察到,互评过程中,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虽然我们一直在努力创新大学写作教学策略,但我们不能奢望上了大学写作课就会立刻极大地提高写作能力。通过改变大学写作教学策略,我们发现大多数同学克服了对写作的害怕心理,开始喜欢写作,变得敏锐观察、充满创意,并能够条分缕析地表达语言,学生的创造力也得到了较大提高。这是教师所乐见并努力追求的。语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1983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