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高等教育
1 我国助学贷款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1.1 助学贷款资金来源单一,供给与需求发展不平衡
我国助学贷款的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拨款和商业银行贷款,因此,贷款资金的总量十分有限;根据国家学生资助中心网站的数据显示,我国高校贫困生约占学生总人数的25%,而获得助学贷款的学生人数仅为贫困生的41.6%,供给与需求严重失衡。其次,助学贷款在不同地区、高校间的分布结构也不平衡:经济发达地区的贷款有效发放率明显高于贫困地区;中央部属高校、重点大学的学生比普通型高校的学生更容易获得助学贷款。此外,银行出于贷款风险的考虑,也更愿意为重点大学、热门专业的学生提供贷款。这种不平衡的持续发展违背了国家设立助学贷款制度的初衷,导致最需要助学贷款的贫困学生无法获得贷款。
1.2 银行缺乏贷款的积极性,“惜贷”问题严重
我国商业银行的利润主要来源于存贷款之间的利差,因此,银行会将有限的资金投向于回报率最高的领域。由于银行具有逐利性,而承办助学贷款业务,消耗了珍贵的流动资金,但获得的收益较低,甚至亏损,机会成本高且还要承担巨大的违约风险,严重打击了银行贷款的积极性。其次,助学贷款的金额小但数量众多,占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大大增加了银行的成本。并且,助学贷款的还款期限长,贷后管理工作非常复杂,也不利于提高银行贷款的积极性。
1.3 借款大学生违约率高,资金回收困难
国家助学贷款本质是一种信用贷款,可不少学生却将其理解为国家对贫困学生的免费资助,因此,出现大量“借而不还”的现象。并且,由于我国仍未建立一套完善的信用制度,对贷款学生缺乏有力的监督与管理,更加助长该现象的发生。当然,也存在许多被迫违约的现象;目前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大,平均工资水平较低,还款能力弱,也导致了违约现象的发生。
2 完善国家助学贷款制度的对策分析
2.1 多途径扩大资金来源,促进供需协调发展
我国助学贷款资金来源单一是导致贷款资金供不应求的重要原因,政府应该发动各界力量,多途径扩大资金来源。(1)政府可以借鉴国外大学的做法,发动各高校优秀校友捐助,筹集资金,为更多优秀大学生提供助学贷款。在利用社会资源的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母校情节,更让社会资源转化为教育资源,实现了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更重要的是,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 引入社会力量,促进高校与社会联合办学。(2)高等教育作为一种准公共产品,政府有责任来扶持其发展。尽管我国政府在不断加大对教育资源的投入,但仍然无法满足需求,尤其是在目前高校扩招的大环境下,供求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因此,政府可以通过专项拨款,加大对高校助学贷款的补贴力度,促进供需平衡。(3)政府可以设立专项教育基金,利用国家信誉,向国内外资本市场公开发行教育基金份额,募集所需资金。此举不仅可以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还可以促进我国教育产业化与市场化的发展,更好的将高等教育与社会相结合,创新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模式。
2.2 创新助学贷款体制,提高银行贷款积极性
经调查发现,影响商业银行贷款积极性的主要原因有经营成本高、利润低、贷款风险大,因此,有效解决以上问题是提高贷款积极性的关键。(1)政府可以根据各个地方的实际情况,简化银行贷款的手续,节约人力资源,降低银行管理费用。(2)政府应对承办助学贷款业务的银行给予适当的财政补贴,减少其承担的风险,并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增加其市场竞争力,提高其贷款的积极性。(3)国家助学贷款业务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作,应建立有效的贷款管理机制,规避助学贷款运行中存在的风险。如建立贷后跟踪制度,对贷款者进行有效的控制,与贷款者保持联系与沟通,从而加强对贷款者的管理;建立完善的信用体系,对于恶意拖延贷款的学生,采取相应的经济处罚,并计入个人诚信档案。
2.3 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培养诚信感恩意识
诚信与感恩是当代大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也是我们为人处事的基本准则。针对助学贷款政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高校应加强对受资助学生思想道德的教育和诚信的教育,使之明白助学贷款政策的真正目的,帮助受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充分发挥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积极作用。同时,受助学生也应该努力提高自身思想道德境界,坚持诚信承诺,积极配合银行的贷后管理工作;学会感恩,并付诸实践,用自己的力量去回报社会,帮助更多需要资助的贫困大学生。
3 结语
高校助学贷款制度在我国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加速培养人才上发挥了重大作用,是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必不可少的一项政策,应长期坚持并且不断完善。政府、银行、高校等方应共同努力协助,贯彻落实并不断完善国家助学贷款制度,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1984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