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 > 谈高校教师视觉形象对学生的教育效应

谈高校教师视觉形象对学生的教育效应

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 所属栏目:高等教育


  文德?索斯夫卡在《天质女人阶梯》中指出,女性教师的形象必须精心设计,这与其职业的效果和效率紧密相关,通过视觉形象能够对学生起到同化教育的作用。蒋?t在《高校教师形象设计与塑造》一文中指出,高校教师塑造个人形象的原则首先要符合他人对角色期待,其次是要与时俱进,具有时代感。教师的形象是教师搞好教育和教学工作的关键因素,长期以来对于教师形象的研究多半关注在其内在形象要求上,而忽略了教师视觉形象设计对教学、学生影响的价值。21世纪世界经济竞争归根到底是文化的竞争,是形象的竞争。教师的内在素质需求通过视觉形象来表现出来。有些教师注重专业技能的提升而忽视自身形象设计的建设,甚至不修边幅,令学生深感疑惑。

  一、教师视觉形象内涵

  教师形象是指教师在职业活动中,在一定教育思想观念和到的情操支配下,以一定的文化素养和职业技能为基础的仪态和行为,这里的视觉形象主要是指的教师的外在形象即体型要素、发型要素、化妆要素、服装款式要素、饰品配件要素、个性要素、肢体语言要素、文化修养等要素。教师视觉形象的形成,在总体上是人们对教师的学识、谈吐、行为、仪容的总体评价和综合印象。在新时期的教育中,对于教师视觉形象的要求是:外表举止端庄而不矜持,行动洒脱而不轻浮,教学态度自然而不做作,行为文雅谦逊而不孤傲,服饰穿戴适时而不妖艳,待人亲善友好而不媚俗。这样才能对学生起到教育的作用。大学是学生向社会过渡的桥梁,教师是直接的载体,学生们对教师的要求具有时代特征,教师的视觉形象对学生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这一群体的教师所教授的多为社会热门职业或者发展前景良好的职业相关理论和技能。这就要求教师在具有专业教学能力的同时,更要注重自身综合形象与时俱进的建设,使之形象更符合专业形象特点。

  二、教师的视觉形象对学生的教育效应

  教师视觉形象的教育效应,是指教师通过自身的仪表形象所表现的行为对学生进行示范、熏陶,同时对学生施加教育影响,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的一种教育效应。这种运用教师自身的视觉形象对学生实施教育影响,与其他的教育方式不同,它的教育方式具有隐蔽性和间接性,在对学生实施教育影响的过程中,它没有直接或明确地给学生提出什么具体要求,也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而纯粹是教师通过自身的视觉形象,使学生耳濡目染,默默的将教师的视觉形象作为自己学习的榜样,自然而然地接受教育。

  (一)“榜样”的教育效应

  教师的发型、服饰等视觉形象,能够不仅能展示出教师的能力、知识、品位,还能具体地展示出教师的外在美,展示出教师的魅力与审美情操,对学生的教育具有不可忽视的导向作用。高校教师良好的视觉形象能够赢得学生的尊重,对学生起到“榜样”的作用,学生通过教师的视觉形象能够判断教师的品德水准、业务能力等,进而提高对教师的认可度,高校的学生模仿力强,可塑性大,分辨问题的能力也比较强,他们随时随地都在观察教师,分析教师的业务能力,并通过自己的观察来模仿教师的行动,进而潜移默化的提高自己。高校教师的视觉形象,无论在宏观和微观、群众和个体等侧面,都能够对大学生产生重要的教育与影响。教师的视觉形象在课堂上,要能够给学生树立端庄、稳重、富有智慧的形象,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才能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因此,教师的发型和衣着打扮等视觉形象,并不纯粹是个人的兴趣、爱好和习惯等意识和行为,而是对学生施加以教育影响的作用,同时教师的视觉形象也是受到职业严格制约的社会的意识和行为,通过视觉形象,教师能够向学生传递知识,改变学生对教师的第一印象。不管教师在主观是否意识到这一点,在实际行动中,教师的外在表现都应该努力在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美学规律相一致,以突出教师的专业性特征。

  教师是知识和教养的化身,教师的视觉形象对学生的“榜样”作用是促进学生的学习,对学生施加以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教师的视觉形象设计要能够向学生传递正能量,因此教师的外在形象设计要得体,符合教师的职业特征。如果教师穿上过分新奇艳丽的服装,设计怪异的形象,就会显得“喧宾夺主”,改变学生对教师的认识,使学生忘掉教师丰富、充实、聪敏、睿智的内在素质,转而认为教师是华而不实,过于张扬,甚至会对教师的视觉形象产生抵制的心理。甚至在课堂上学生的注意力就会发生改变,就会从教师所传授的知识转移到对教师衣着的评头论足上去,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二)有助于学生形象的树立

  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仅体现在显性的知识教育上,还体现在对学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外在形象、言行举止与视觉形象对学生的影响是十分重要的,能够引导学生对自我形象进行设计,促使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与教育的视觉形象保持一致,教师的仪表端庄、朴实、整洁、大方、自然,风度优雅,体现教师的职业特色,有助于教师在学生中建立起威信,增加教师的公信力与感染力,甚至成为学生争相模仿和崇拜的偶像,帮助学生自己树立良好的形象;它可以给学生充实、稳重、积极向上的感觉,提高学生对教师的认可度,同时也能够引导学生对自己形象的设计;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教师自身的视觉形象设计能直接影响学生形象的塑造,学生通过对教师的模仿,来塑造自己的形象。教师在施教的同时,教师的视觉形象也会对学生施加影响,学生通过对教师形象的观察和模仿,形成对自己形象的定位,进而能够提高学生的知识修养,提升学生的品位。在大学阶段,虽然大学生额视野开阔了,相对独立性增强了,对教师的视觉形象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同时学生与教师的关系也变的复杂了,在教师与学生交往的过程中,教师仍然是学生生活世界中的重要人物,对大学生的教育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视觉形象仍然是许多学生模仿的榜样,教师的发型、服饰等视觉形象对学生的影响就会变得十分重要,对学生自我的形象设计起着不容忽视的引导规范作用。   (三)教师形象的塑造

  首先教师要有一个对视觉形象设计重新认识的态度。21世纪世界经济竞争归根到底是文化的竞争,是形象的竞争。教师的内在素质需求通过视觉形象来表现出来。有些教师注重专业技能的提升而忽视自身形象设计的建设,甚至不修边幅,令学生深感疑惑。只有教师自己意思到外在形象设计的重要性才能有新的面貌呈现。

  根据社会心理学中的“首因效应”,服饰是占了外在形象的很大一部分,美国著名设计大师罗伯特.庞德说: “服装是视觉工具,,你能用它来达到你的目的,向人们展示你的整体面貌、服装、身体、面目、态度,,也是拉近学生距离的钥匙。中国有句俗语:“人靠衣服马靠鞍”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也充分强调了服装的重要性。教师可以先从服装的选择、色彩、款式入手,找到属于自己的服饰搭配风格和配色。

  需要强调的是,教师形象的策划与设计,最好有组织地请专业人士参与,单位可以工会牵头请专业形象设计工作室让他们参与设计教师形象,有利于将教师形象策划与设计、管理与强化结合起来,形成完整的教师形象价值开发系统。

  三、小结

  教师的视觉形象是教师教学的一个整体,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自身视觉形象的设计,提高学生对自己的认可度,让学生在情感上对教师进行认同,当教师以文明优雅、精神饱满、举止大方、衣着得体的视觉形象出现在课堂中,就会对学生产生教育效应,就会构成和谐的课堂教学整体旋律,就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作者简介:毛金定(1978-),女(汉族),浙江余姚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人物形象设计

  科研项目:浙江省教育规划课题(高校)高校教师视觉形象设计及其价值开发研究(2014SCG200)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198532.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