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高等教育
1对大学生智力水平的影响
智力是评判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之一,没有一个好的智力,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会遇到很大的困难。大学生在面对日益紧张的社会竞争时,都会处于高度的紧张状态,很容易感到身心疲惫,如若没有适度的调节,就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高校体育可以从身心两方面培养大学生的智力,使学生保持一颗放松的心态,远离身心疾病的发生。大学生经常参加体育活动不仅能锻炼注意力、记忆力、反应力,还能使情绪稳定,性格开朗。高校体育对大学生智力水平的影响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促进大学生大脑的开发和利用;第二,减缓应激反应,提高大学生脑力劳动的工作效率;第三,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脑力劳动引起的疲劳。具体说就是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大脑一直处于兴奋的状态,长时间的学习使大脑皮层产生保护性抑制,从而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只有进行体育活动,使与学习有关的中枢得到休息,这样就缓解了脑部疲劳,提高了学习效率,对智力的开发起到了积极作用。
2对大学生情绪的影响
情绪状态是衡量体育运动对心理健康影响的重要指标,在现如今充满竞争的社会,大学生不良的情绪主要表现在学习、生活上的焦虑、盲目攀比、恋爱的心理困扰、就业的忧虑等,这些不良的情绪会逐渐导致压抑、悲观、抑郁、孤独等心理障碍。大学生参加体育运动会大大降低这些不良情绪,产生良好的情绪状态。体育活动具有多种形式和内容,它能降低人的紧张情绪,发泄内心的消极情绪,提高自信心和成就感,磨炼性格,锻炼坚强的意志,同时还能满足人与人之间交往的需要。当大学生进行体育运动时,可以忘却烦恼和痛苦,在与同学共同参与体育活动时还能感受到人与人之间交往的乐趣。总而言之,大学生要学好文化知识都必须通过观察、分析、思考等方式来实现,这一切都离不开健康的身心做保障,只有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学生才能有信心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从而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情绪。
3能培养大学生健全的人格
高校教育的目标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高素质体现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健全的心理机制,心理健康的大学生主要体现在具有健康的人格,而人格心理学的实质是自我意识,它包括自我认识、评价、协调监督和调控,是人格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全的人格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核心,是指大学生心理和行为和谐统一的人格。高校体育对大学生健全的人格能够起到培养的作用,大学生处于青春期,情感细腻、丰富,有强烈的情感交流要求,这一要求可以通过体育教学活动来满足,以促进大学生人际关系融洽发展。具体而言,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真心愿意与周边的人进行交往,建立广泛的人际关系,有自己的挚友,同时还能客观公正地评价自己和他人;有良好的思考能力,较强的记忆力;还有愉快、高兴、满意、欢乐等积极的情绪,充满希望的乐观状态;能克制自己的欲望,不受消极思想的影响,戒除不良嗜好,锻炼坚强的意志力等。体育教学与其他课程相比,大学生有更多的时间与同学和老师相处,沟通交流更融洽,学生的主动性和个体性更容易发挥出来,因此,体育教学对大学生健全的人格起到了重大的培养作用。
4提高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能力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上产生了一系列的文明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淡漠,缺乏沟通交流,人际关系复杂化,多种因素导致大学生孤独、压抑。体育运动能把大学生聚集在一起和谐友好的进行体育锻炼,他们不需要过多的言语,只需要一个动作一个手势就能沟通交流,彼此产生信任感和集体荣誉感。体育运动能使大学生认识更多的朋友,并能互相帮助、和睦相处,这种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使大学生心情舒畅,更好地适应社会。体育运动以它形式多样的内容吸引了大学生,将大学生凝聚在一起进行交流沟通,使大学生逐渐形成集体意识,培养集体荣誉感,帮助学生适应新的环境,能与同学和谐融洽的相处,促使大学生热爱新集体、新环境,为将来走向社会适应环境打下心理基础。同时,体育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磨炼学生的意志力,来提高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5培养大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和积极的进取精神
高校的体育运动一般都需要大量的体力付出、激烈的对抗、集体协作等,大学生通过体育活动有助于培养吃苦耐劳、顽强拼搏、克服困难的思想作风和团结友爱、集体主义精神,同时还能培养大学生聪明机智、沉着果敢、谦虚谨慎的意志品质,是学生保持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在体育运动中,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力就需要给学生制造困难和障碍,同时,学生在学习体育动作或进行体育竞赛时,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鼓励,帮助学生正视眼前的困难,挑战困难,战胜自己。随着社会的发展,竞争越来越激烈,大学生要想成为优秀的人才需要在校期间多参加体育运动,锻炼坚强的意志力,培养积极进取的精神,勇于面对竞争,为将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6预防和矫正大学生的异常心理
异常心理是指大学生某些不健康的心理表现,还未形成心理疾病。高校体育具有健身和健心两方面的重要功能,不但可以在体育运动过程中促进大学生的身体发育,改善人体技能,提高身体素质,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情绪,锻炼坚强的意志力,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起到积极的作用。但是体育教师不当的教学方式会对学生的心理造成影响,产生异常心理,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预防学生异常心理的产生,并采取措施纠正学生已有的异常心理,使学生更好地与他人沟通、适应环境和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综上所述,高校体育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了广泛的影响。具体体现在促进大学生智力水平的提高,稳定大学生的情绪,塑造大学生健全的人格,培养大学生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能力,锻炼大学生坚强的意志力和矫正大学生异常心理。我们要重视高校体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积极创造条件让大学生融入到高校体育运动之中。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198566.html上一篇: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