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高等教育
一、引言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高校辅导员应提高职业能力,培养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2004年16号文件规定,高校辅导员具有教师和干部双重身份,在高校教师队伍中有着重要的地位。2014年,教育部出台了《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为了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要求了高校辅导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规定了辅导员工作的岗位职责。有必要建立一套科学、标准的对高校辅导员的工作绩效进行考核的评价体系,来提高辅导员的能力素质,引导高校辅导员队伍向专业化、职业化道路发展。
目前有一部分学者对高校辅导员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进行了研究。陈岩松(2010)采用行为事件访谈法(BEI)对高校辅导员胜任力进行研究,促进了辅导员的胜任力评价,以及提高了绩效评价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刘翔(2013)的研究中,认为多源考评体系对于合理评估辅导员工作成效、促进辅导员不断自我完善和进步、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稳定和职业化发展有一定成效。韩锋,吴雷鸣(2011)针对辅导员的主要工作职责,从学生评价、学风建设情况、思想政治教育、学生管理工作、学生就业情况等方面,设置了一系列的关键绩效指标。李凤威,罗嘉司,赵乐发(2012)的研究中,把现代绩效考核理论以及高校辅导员工作的特点相结合,通过关键绩效指标法(KPI),建立了一套能为辅导员充分发挥出绩效评价指标正激励导向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黄警秋和刘君(2013)的研究是通过辅导员的绩效评价的目标,使用KPI和360度评价集成法,建立了绩效评价体系,并设计出具有较强实践性的评价内容。陈春生(2008)认为应该以KPI方法制定以业绩为核心的多评价主体的绩效评价体系。
上述研究很有价值,但是不能应对新环境下高校辅导员的素质能力要求。本文科学构建绩效考核评价体系,旨在发挥各主体在辅导员绩效考核评价中的主导作用和协调配合作用,有效的考核指标同样能促进高校辅导员工作能力的提高。该体系丰富和发展了绩效考核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有利于增强辅导员的职业自信心和职业归属感,丰富了辅导员工作的专业内涵,有利于增强辅导员职业的社会认同,有利于及时发现和完善现阶段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不足,为下一阶段高校辅导员的发展提供借鉴。
二、高校辅导员考核评价体系构建
(一)确定评价主体
本文通过资料收集,研究了部分高校的辅导员绩效考核评价体系,找出对辅导员工作有关联和影响的绩效评价主体,理清各主体在辅导员评价中的侧重点,选取最强相关性的评价主体,以发挥各主体在高校辅导员绩效考核评价中全面评价的作用。
学生工作处(部)是校党委下,制定辅导员工作条例、管理制度、岗位目标和考核办法,承担着大学生教育、管理、服务重要职责,负责招聘、培训、考核、奖惩辅导员的职能部门。 辅导员所在院(系)党委(总支)是直接上级,既是辅导员工作的领导者,同时也是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组织者和实践者,在加强辅导员队伍整体素质的发展中肩负着重要职责。辅导员工作对象都是学生,他们对辅导员的工作能力、服务质量、工作责任心有着最直接的体验,其满意度是重要的评价要素。工作的同一性使不同学院的辅导员彼此交流、合作、竞争。任课教师承担着全校大学生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他们一方面与辅导员保持着密切的配合,另一方面通过班风、学风建设对辅导员工作有着最直观的了解,对评价辅导员工作有着间接地话语权。
因此本文选取四个评价主体:学生工作部(处);院(系)党、政组织占15%;同行及任课教师(其他学院的辅导员、本学院的专业课老师);学生。
(二)评价主体的权重设定
由于利益相关程度的大小影响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即是利益相关程度越大,客观性越小,所以在评价系统所占权重就越小。本文通过调研辅导员的实际工作及研究部分高校已有体系的基础上,确定了本体系的评价主体的权重为:学生工作部(处)占10%;院(系)党、政组织占15%;同行及任课教师占25%(其他学院的辅导员占5%,本学院的专业老师占20%);学生占50%。
(三)构建高校辅导员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不同的评价主体,工作目标、价值取向、利益诉求、评价视角、评价误差、评价局限性以及掌握信息的数量和准确度等都有差别,所以本文设定的各评价主体既有共性的评价指标,更应该体现出不同的评价主体不同共性的评价指标。辅导员绩效评价的一级指标设定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生事务管理、学风班风建设、学生骨干培养、个人职业素养。本文根据不同评价主体的情况,选择不同评价重点的二级指标,对指标进行细分再设定三级指标:
1. 党委学生工作部(处)
党委学生工作部(处)对辅导员评价的一级指标要求为五个,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学生事务管理、学风班风建设、学生骨干培养、个人职业素养。二级指标则根据学生工作部(处)与辅导员工作之间的工作联系进行选取:教育效果;安全稳定工作、扶贫帮困工作、评奖评优工作;班团建设指导、考风考纪教育;学生党员队伍、总体作用发挥;思想道德、工作能力、敬业态度、工作实绩、公正廉洁。
2. 学生
学生使用的辅导员绩效评价体系的一级指标为五个,思想政治教育、学生事务管理、学风班风建设、学生骨干培养、个人职业素养。二级指标最为全面:重视程度、教育内容、教育形式、教育效果;安全稳定工作、扶贫帮困工作、评奖评优工作、日常教育管理;学习目标引领、学习方法引导、班团建设指导、考风考纪教育;学生干部选拔、学生党员队伍、学生干部培养、总体作用发挥;思想道德、工作能力、敬业态度、工作实绩、公正廉洁。 3. 平行部门同级同事(其他辅导员和同学院的专业老师)
其他辅导员用表的一级指标侧重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生事务管理、个人职业素养等三个一级指标。而二级评价指标选取,应该侧重于体现出团队合作、相互学习、公平公开和良性竞争的指标,如重视程度、教育形式;安全稳定工作、扶贫帮困工作、评奖评优工作;思想道德、工作能力、敬业态度、工作实绩、公正廉洁。
学院的专业老师用表侧重于学风班风建设、学业指导、学生干部、团队精神等四个一级指标。二级指标:评奖评优工作;学习目标引领、学习方法引导、班团建设指导、考风考纪教育;总体作用发挥;思想道德、工作能力、敬业态度、工作实绩、公正廉洁。
4. 高校院(系)党政组织
辅导员所在院系对辅导员日常工作较为了解,能从宏观和具体两个角度去把握。辅导员在院系的工作主要是学生的管理者的身份,所以一级评价指标选取较为全面,思想政治教育、学生事务管理、学风班风建设、学生骨干培养、个人职业素养。二级指标:重视程度、教育内容、教育形式、教育效果;安全稳定工作、扶贫帮困工作、评奖评优工作、日常教育管理;学习目标引领、学习方法引导、班团建设指导、考风考纪教育;学生干部选拔、学生党员队伍、学生干部培养、总体作用发挥;思想道德、工作能力、敬业态度、工作实绩、公正廉洁。
三、构建评价体系的建议
第一,辅导员工作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所以对高校辅导员的评价也应该是动态的。随着中央、国务院有关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一系列指示精神的举措,辅导员工作的内涵和工作要求也在不断改进。高校的辅导员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改进和完善。
第二,本体系建立的目的是提高辅导员的能力素质。不同的高校有不同规模、不同发展的侧重点,应该对评价体系指标有适当的调整。这一系列评价体系指标的设置,不仅丰富了辅导员专业工作的意义,引导他们主动系统得学习职业相关的理论知识、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等,而且明确了辅导员提升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的方向。
第三,高校应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本体系能够为辅导员这个职业提高社会认可度,提升社会地位和信誉,逐渐提高广大师生乃至整个社会对辅导员职业和工作的认可。进一步规范辅导员的工作性质,清晰辅导员岗位的职能要求和工作责任,加强辅导员职业的自信心和归属感。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1985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