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高等教育
(一)高校贫困生存在自卑的心理
自卑是指不能自助和软弱的复杂情感,自卑的人会轻视自己,觉得自己不如他人,经常妄自菲薄。高校的贫困生会存在这样一种心理,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家庭经济状况不太理想,在学校生活中,势必存在请客花钱,与同伴一起购物等奢侈行为,而没有资金的支持,他们在经历这些行为时就会产生自卑的心理,觉得别人认为他们小气,觉得他们穷。在买东西的时候会觉得同学都买贵的好的,自己却买不起,同学会用异样的眼光看他们。但是事实上,很多同学是不会用这种异样的眼光对待贫困生的,相反还会觉得他们节俭朴实,不乱花钱。至于贫困生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心理,很大原因上还是因为自身心理素质不够强,太在意他人的想法,没有正确理解物质的含义,不够自信,理解富裕与自信的关系存在偏差,其实不富裕不代表不自信,贫穷也可以自信。在班级活动时,常常不去参加甚至退缩,没有勇气与他人交流。另外,有些贫困生因为家庭贫困,担心生活压力,导致学习成绩较差,害怕在同学当中抬不起头。这是高校贫困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
(二)高校贫困生存在过于算计的心理
由于自身生活条件较落后,在用钱方面都精打细算,连今天吃的菜每样是多少价钱的斤斤计较,食堂阿姨打错价格的事情时有发生,同学一般都不会太放在心上,而生活条件较差的同学可能就会记在心上,甚至睡觉时也一直郁闷这一两块钱的事情,如此整天为钱的事情纠缠,导致心理上的放不开,很容易影响正常的学习与生活,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很多贫困生不会去吃贵的东西,不买贵的衣服,甚至是偶尔买一件稍微自认为贵一点,可能在别人眼里不算昂贵的衣服,他们也要拿出来炫耀一番,这种行为在科学上可以解释为因为内心越缺少金钱带来的物质生活,就会比一般人更加的炫耀。更有甚者会花大价钱把自己装扮的很富裕,而往往花了一笔大价钱购置长久以来想要购买的物品后,他们就会在生活上更加节俭,算计着每一分花出去的钱。
(三)高校贫困生存在嫉妒的心理
嫉妒的解释是:人们为竞争一定的权益,对相应的幸运者或潜在的幸运者怀有的一种冷漠、贬低、排斥、甚至是敌视的心理状态。这样的心理可能在女生中更加普遍,在学校这个大环境中,人与人之间的比较不可避免,奖学金的竞争,能力的竞争,生活上的攀比行为更是无法避免,与金钱挂钩的事情更加容易引起贫困生的嫉妒心理,可能他们不在意的小事情,贫困生会铭记于心,斤斤计较。对一些能力较强的人,他们会抱有贬低的心态,觉得也不过如此,觉得不厉害。更有甚者会对获得奖学金,比赛奖金的人产生敌对的心理,在社会上贫穷人民的仇富心理也是如此。贫困生的这种心理多来自于他们自身于他们的比较,容易在产生同学身上产生,特别是较富裕的同学,有时一句玩笑,他们会比较敏感,觉得是对他们的嘲笑和讥讽,而这种心理的产生,也是因为自身心理素质不够高导致的,没有对金钱,能力产生一个正确的认识。
(四)高校贫困生存在狭隘的心理
高校的贫困生很容易对周围的同学产生猜疑,同学的一个行为,一句话,可能无意中伤,在贫困生眼里,却会觉得这个行为非常的严重。经常觉得他人在背后议论自己出身卑微,能力不足等。他们不愿意和与自己状况差不多的人做朋友,因为他们觉得人以群分,与贫困的人做朋友也代表自己贫困,而又觉得稍微富裕一点的同学不靠铺,不现实,这样会令他们很难交到真正的朋友。他们也容易产生厌世的这种现象,他们无权无钱,觉得社会上的恶习都非常的腐败,甚至对那些包括利用关系找工作,利用关系获得了一些利益的行为产生憎恨。因为自己达不到,这种心理就会更加的严重,导致心胸狭窄,虽然不会在表面表现的很明显,但是他们的内心里正在反复激烈的抨击这种行为,产生心理阴影,对以后再社会上生存都有不利影响[1]。
(五)高校贫困生存在巨大的就业心理压力
绝大部分贫困生从小到大就被家庭灌以“知识改变命运”的思想,他们迫切希望通过上大学改变贫穷的局面。某位贫困县的高中校长如此说,“为了改变贫穷的命运,学生玩命的读书”,“学生不仅仅是为了一个人的未来在读书,而是为了一个家庭,甚至是一个家族在读书”。大学毕业后,这部分学生是最迫切希望找到工作的,他们要偿还债务,要报恩,但是在巨大的就业压力下,他们因为缺少社会关系,缺少所谓的背景、后台而处在竞争的劣势,难以在剧烈的竞争中获得有利地位,从而很难达到他们理想中的期望值。
二、高校贫困生产生这些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家庭贫困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
上述心理问题的产生,多半是因为家庭不够富裕导致的,他们会觉得没有经济基础就是输在了起跑线上,永远比不上别人。家庭不够富裕可能是因为出生在偏远山村,父母没有在职岗位,或是欠债导致家道中落,还许许多多的因素导致家庭贫穷,父母对子女的期许也许非常高,希望他们出人头地,脱离贫困,贫困生的压力越重,越容易产生不良心理[2]。
(二)自身素质不够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
自身心理素质不够强也很容易在负面的压力下产生心理问题,如果心理素质够强,遇到任何事情都可以乐观的去面对,贫穷这些问题根本不会产生如此严重的心理扭曲。贫困生中有人觉得这些都是父母的错,是自己一生的耻辱,还有些人认为,帮助他们是所有人应该做的事情,是所有公民的义务,他们觉得贫穷就应该受到他人的帮助,这种心理会让他们无法脱离贫困,由于自身心理素质不够,往往会扭曲对贫困以及社会帮助的看法。 (三)社会因素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
社会上对这些高校贫困生都有一定的关注,还有些慈善机构,会定期举行捐款来帮助贫困生完成学业,而贫困生对这种社会帮助认为是对他们的同情是对他们的施舍,这种处理不当的善举也就让他们自身变得更加的卑微。他们的自尊心会一再受到打击,从而造成心理问题。
三、对高校贫困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对高校贫困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在我国一般高等学校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
针对扩招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趋严峻的现状,2001年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要求各地教育部门和各高校要把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当作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德育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抓紧抓好。贫困生在高校中占到将近20%的比例,从心理卫生的角度,帮助贫困大学生克服心理障碍,获取心理健康是在高校中普及心理健康教育不可缺少的环节。
(二)对高校贫困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进一步完善高校帮困育人体系
为帮助贫困大学生减轻经济压力,国家不断健全助学体系,推出包括奖学金(含国家奖学金)、助学金、困难生补助、学费减免、社会无偿资助等一系列积极措施,但相比于庞大的高校贫困生群体,这些仍是杯水车薪,只能缓解一小部分亟待解决经济困难的贫困大学生的压力,另一方面由此引发的关于贫困生隐私、依赖社会和受资助产生的心理压力等问题层出不穷。因此,高校“育人”工作的本质要求我们在完善国家助学体系过程中,不仅“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在帮助贫困生解决经济困难的同时,对贫困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养贫困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增强贫困生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以积极的姿态战胜困难,顺利完成学业。
(三)对高校贫困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进一步改善社会的人口素质
大学生是国家的宝贵人才资源,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贫困大学生很大一部分抱着通过求学改变命运的想法,他们在艰苦的生活、学习条件下顽强拼搏,但一部分贫困生由于各种压力产生的心理问题如果不能及时得以发现和疏导,就会影响到其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的提高。高校中的贫困生终究要走上社会,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前提条件,如何发现问题并培养贫困生健康的心理,是我们大学教育急需解决的问题。在贫困生中发掘和培养优秀人才,使之成为中华民族的脊梁。
四、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的引导对策
(一)减轻经济上的负担
学校以及社会都需要在经济上对贫困生给予资助,很多学校成立了助学贷款,以及勤工助学岗位,以及贫困生奖金等,社会上也有许多慈善家慈善机构对个别学生进行教育补助,然而在对他们给予帮助的同时,要注意要用适当的方式,因为贫困生的内心都非常的脆弱,稍微的不恰当,都会引起贫困生心理问题的产生,变得更加的自卑。国家的援助体系还有待加强,要对贫困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不能完全依赖奖金过日子,要加强自给自足的能力,建立自信。
(二)加强教育提高自身的心理承受能力
学校要加强贫困生对贫困的正确认识,引导他们正确对待贫穷,把不利条件转化成为动力,还需要教育他们正确的消费观,不要过分看重金钱,该花钱的地方就不能省,需要省的地方就不要乱花。教育他们正确看待物质利益,不过分排斥也不极其看重,鼓励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物质利益。还需教育他们正确面对挫折,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
(三)在学生中开设交流活动建立良好的氛围
学校多开展心理讲座,加强宣传,多发挥社团协会的作用,举办一些交际活动,让同学之间可以促进友谊,方便交流,扩大人际交往。在贫困生中树立榜样,对好的行为举止进行表彰,建立良好的学习生活氛围,帮助贫困生脱离心理阴影,增强自信心,开阔心胸,并且建立专业的咨询中心[3],消除心理障碍,建立温馨的氛围。
(四)丰富心理咨询的服务模式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网络越来越发达。除了传统的面对面咨询模式,还要注重利用网络技术进行服务,如心理咨询专用QQ,微博,电子信箱等。相当一部分贫困生因为自卑心理作祟,不想让其他人知道自己的家庭状况,不愿意走进心理咨询中心,不愿意对人敞开心扉,针对这部分群体,网络是最好的解决方式。可以不用面对面就可以进行心理干预,同时有效的保护了个人隐私。这些网络服务模式值得推广。
(五)营造平等和谐的校园环境
学校应努力营造平等和谐的校园环境,为贫困生提供轻松的学习氛围。如开展丰富多彩的问题活动,让学生通过参加活动加强与他人的交流,培养自己更为广泛的兴趣爱好。通过活动使学生融入集体生活,消除隔阂,建立自信心,从而缓解因为贫困带来的自卑心理。(作者单位:贺州学院)
基金项目:贺州学院2013年学生工作研究课题(编号:hzxysz201307);2013年度贺州学院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课题(2013DJKT007)。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1988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