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高等教育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06-179-03
在高等教育从精英向大众、国家和地方经济增速进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下,大学生就业也进入了新常态。大学生就业尤其是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成为社会和理论界研究讨论的热点问题,也是长期困扰政府、社会各界和每一个家庭的棘手问题。塔里木大学位于新疆南疆阿拉尔市,少数民族大学生占在校生总数的1/3,且绝大多数来自南疆边远贫困农村,与汉族大学生和新疆其它地区的少数民族大学生相比,他们在就业中处于相对劣势地位,就业难问题尤为突出。据官方统计公布,南疆三地州少数民族大学生一次性就业率还不到10%,且仍呈下降态势,其所产生的潜在社会危害极大。如何妥善解决好其就业问题,不仅是民生问题、社会问题,更是政治问题。对此,一方面,完全依靠政府和现有企业及社会团体来解决其就业问题既不现实,也不太可能;另一方面,由于传统就业观念根深蒂固,现有就业指导又难以转变其就业观念,提升其就业能力作用有限。
建立了大学生创业园,并根据国家、自治区和兵团相关创业政策,结合当地招商引资政策,制定了一系列鼓励和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自主创业无疑成为破解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根本性路径。然而在组织的首轮选招过程中仅有27个项目入驻创业园,真正走上创业之路的大学生尤其是少数民族大学生尚属凤毛麟角。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很多,但缺乏创业意识是最大的掣肘因素。创业意识支配着创业者对创业活动的态度和行为,并规定着态度和行为的方向、力度。创业意识是创业活动的最初诱因和最初动力,是创业活动的前提和基础,是学生能否进行创业的精神支柱,是学生敢不敢创业的关键。因此,要鼓励和引导少数民族大学生自主创业,首要任务是帮助其树立创业意识。研究南疆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创业意识及其支配产生的创业活动问题,探讨如何引导其树立自主创业同样可以创造成就的观念,提升其创新创业能力,通过创业实现和带动就业,将对高校转变教育观念、深化教育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对缓解政府压力、维护边疆稳定意义重大。
一、调查基本情况
鉴于上述状况,本文以塔里木大学为例,选取少数民族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与个案访谈相结合的方法,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式,调查了解少数民族大学生对创业的认识、对创业条件的评价、对创业政策的了解、对创业教育的态度等。本研究借鉴李志等编制的《当代大学生创业意识调查问卷》,按照创业意识下属创业情感意识、创业需要和动机意识、创业价值意识、创业风险意识、创业素质意识五个因子,自行编制了调查问卷。共发放调查问卷410份,回收有效问卷400份,有效回收率为99%。调查涉及不同专业、学历、年级、性别、家庭背景的学生。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少数民族大学生对创业的认识
1.对创业有认识,但理解趋向宽泛。在“你对创业的概念有何理解”的问题中,44.0%的学生认为“只要开创一份普通事业都可以叫做创业”,26.75%的学生认为“开办一个公司(企业)才能叫做创业”,16.25%的学生则把创业的概念定义为“自谋职业”,只有13.0%的学生认为“创业就是开发一项前沿科技项目”。由此看出,大多数学生对自主创业已有初步认识,但对自主创业的理解偏向广义的范畴、趋向更宽泛的概念。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自主创业在他们理念中的层次不高,不能够将科技创新与自主创业结合起来,科技意识和科学精神有待增强。
2.创业愿望强烈,但行动谨慎。在“你对创业是否感兴趣”的问题上,表示“很有兴趣”、“比较有兴趣”、“没有兴趣”的学生依次分别占19.25%、69.25%、11.5%。在“你对在校大学生创业有什么看法”的调查中,表示“支持”、“量力而行”、“反对”的学生依次分别为70.25%、20.5%、9.25%。对于“你是否有创业的打算”的问题,表示“有而且会在大学尝试”的学生只占15.75%,表示“正在创业”的学生仅占5.0%,表示“已经创业成功”的学生还不到1%(0.75%),而表示“有但不会在大学尝试”的学生占到65.5%,持“完全没有”的学生占13.0%。在“你认为大学生创业成功的机率有多大”的调查中,认为“非常大”的学生也不到一成(8.5%),而认为“比较小”的学生达到70.0%,持“没有可能”的学生占21.5%。由此可见,绝大多数学生创业愿望强烈、热情渐涨,但在选择是否创业时,在行动上比较理性和谨慎。这说明他们对创业处在一种两难的心理抉择和煎熬中,既有对创业的美好期盼,也有对创业不确定性的忧虑。
3.能够理性看待创业的价值所在,但创业动机倾向性鲜明。关于“如果你有创业的想法,主要来源于什么”的调查,学生的选择依次是大众传媒(36.75%)、个人兴趣(28.25%)、成功人士(21.5%)、亲戚朋友(10.75%)、其他(2.75%)。由此可知,大众传媒在大学生创业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对“你认为创业有什么好处”(多选排序题)的调查,学生选择最多的前三项是:“解决就业问题”(67.5%)、“积累更多财富”(66.25%)、“提升社会地位”(63.75%),其次是“促进自身发展”(62.0%)、“实现自我价值”(42.25%)。由此得知,大部分学生能认识到创业所带来的价值,但很少有人把自我实现作为创业的主要动因,把创业作为一种理想的职业选择。这反映了他们较务实的创业态度,也体现了他们对物质利益的极大关注。 4.能够客观评价创业主体素质,但自身创业能力较弱。对于“您认为大学生创业应具备哪些能力和素质”(多选排序题)的调查,看重“挑战冒险精神和意志品质”的学生只占77%,而注重“强烈的竞争合作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的人高达95.25%,侧重“较强的专业技能和市场知识”、“出色的沟通交际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的人分别占89.5%、88.0%。在“你自己的能力素质和知识积累是否适合创业”的回答上,仅有10.5%的学生表示“非常适合”,有20.25%的人认为“比较适合”,而有65.75%的人认为“不适合”,3.5%的人表示“不清楚”。由此发现,绝大部分学生能够客观评价创业主体素质,也能够正确认识到自身创业能力存在不足,尤其是创业实践较少、创业经验欠缺、对创业规程不熟悉等成为其最大掣肘因素。
5.能够清醒认识创业风险,但面对风险心理承受能力不足。在“您对大学生创业风险是如何看待的”的回答中,只有12.0%的学生表示“年轻人应勇于尝试,即使失败也可重新再来”,而有37.0%的人认为“创业有风险,投资需谨慎”,31.5%的人认为“创业风险大,成功机率低,造成很大身心压力”,19.5%的人认为“如果第一次创业失败就放弃”。关于“如果创业你会选择哪个领域”的回答,29.5%的学生选择“自己所学专业相结合的领域”,27.5%的人选择“启动资金少、容易开业且风险相对较低的行业”,24.5%的人选择“有地域和民族特色的领域”,18.5%的人选择“当今比较热门的领域”。从此看出,大部分学生都能清晰地认识到创业过程中会遇到一系列不确定性因素,并且有初步创业意向,但他们惧怕挫折和失败,缺乏敢闯敢试的勇气和毅力。
(二)能够认识到自身创业竞争优势,但创业准备不足
对于“你认为大学生创业的最大优势是什么”的回答,选择“文化特色资源”,“多种语言”,“经商传统”的学生依次分别为52.5%、33.75%、13.75%。并在创业意向选择上,有24.5的学生选择具有地域和民族特色的领域。从此可见,大多数学生能够认识到自身创业优势和资本。在回答“你认为大学生创业最大的障碍有哪些”(多选排序题)的问题中,学生的选择排序为“创业能力和经验不足,关系和知识积累不够”(95.75%)、“创业启动资金缺少,没有合适的项目”(77.25%)、“政府或学校支持不够,创业环境不完善”(74.0%)。从此可知,普遍缺少创业资金,创业方向不明确,尤其是创业能力不足、创业经验欠缺、创业知识匮乏已成为制约他们创业的主要瓶颈。
(三)对创业政策有了解,但认知度、利用率较低
在问到“你是否了解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时,学生的选择依次为“知道有但没了解过”(45.0%)、“了解一些”(40.5%)、“很熟悉”(7.5%)、“没听说过”(7.0%)。对于“你认为大学生创业需要政府提供哪些帮助”(多选排序题)的选择,超过六成(65.75%)的学生希望“设立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53.25%的人希望“提供优惠政策和社会保障支持”,41.25%的人希望“设立社会化专业化管理机构”,34.5%的人希望“加大对创业大学生的宣传鼓励”。从此发现,虽然各级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大学生自主创业优惠政策,但大多数学生对这些政策的了解较少、利用不高。这也反映了政府等主体对创业政策的宣传还不深入、政策落实还不到位,也说明学生获取创业信息的主动性较弱。
(四)对创业教育的呼声很高,且倾向于创业实践训练
在问及“你是否需要创业教育和指导”时,绝大多数学生(80.25%)认为“很需要”,14.5%的学生选择“需要”,仍有少量学生(5.25%)选择“不需要”。当问及“你认为大学生创业需要学校提供哪些帮助”(多选排序题)时,有65.5%的学生认为“应为入园创业提供设备技术等服务”,42.75%的人表示“应将GYB/SYB培训纳入必修课”, 33.25%的人认为“应提供创业配套资金”,持“建立校企联合创业基地”的学生占27.5%。当问到“你希望通过什么途径获得创业知识和技能”时,选择“创业实践”的人最多(58.75%),其次是选择“模拟训练”的人(36.25%),而选择“理论授课”的人仅占5.0%。从此得知,大部分学生对创业教育的需求强烈,且更倾向于创业实践,也反映了他们在创业教育上还比较欠缺。
三、调查结论与启示
通过调查分析发现,南疆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对创业的理解和认识趋于客观、理性,创业愿望强烈、热情渐涨,具有较强的创业意愿和初步创业意向,但对创业的结构和内涵缺乏深入了解和认识,创业准备不足,创业行动谨慎。这与其普遍缺少创业资金、创业项目不明确、创业教育弱化、创业政策环境不成熟,特别是创业能力较弱、创业经验欠缺、创业知识匮乏等有一定的关系。创业意识的养成是一个逐渐升华的认知过程,要遵循“知、情、意、行”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为此,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以实践为载体,从政府、高校、学生三个尤为关键的主体出发,探索构建南疆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体系。
(一)政府要优化创业环境
政府在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过程中扮演着倡导者和扶植者的重要角色。首先,政府要加大对创业政策和创业典型的宣传力度,建立激励机制,积极营造“重视创业、尊重创业者、崇尚成功、宽容失败”的浓厚氛围,为有创业意向或正在初创之中的少数民族大学生矫正创业动机、端正创业态度、匡正创业意识,增强其“获得感”和“荣誉感”。其次,要继续扩大创业政策的优惠与扶持,不断深化社会保障、担保贴息、税收租金减免等制度改革,建立健全“财政、金融、税收”等组合政策,将创业扶持政策前移到创业初期,缓解创业资金的瓶颈,解决学生及家长的后顾之忧,吸引更多人才和技术向园区聚集。再者,要健全和完善创业服务机构保障,成立社会化专业化管理服务机构,为正在创业和即将创业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提供“一条龙”和“绿色通道”服务。加大对“创业受挫”的帮扶力度,设立“创业风险投资基金”,以减轻众多学生想创业、但又因风险太大而不敢创业的畏惧心理。 (二)高校要强化创业教育
创业教育是一种融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为一体的活动,包含着对学生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能力等多种内容一起的教育活动,创业教育在培养大学生的实践和开拓能力、解决就业压力上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这就要求高校,一要构建完善的创业教育体系,坚持创业教育与学科专业教育融合发展,把创业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系统思考、整体推进。二要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努力培养一支既有丰富理论知识,又有创业实践能力和经验的专兼职师资队伍,同时从企业、社会、政府聘请一些既有实际工作经验又有管理理论修养的企业家、咨询师等担任兼职教师,引领少数民族大学生创业意识的正确航向。三要完善高校创业服务功能,建立校企联合创业基地,丰富创业实践体系,把目前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向前推移到创业指导,为少数民族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个性化、专业化、全程化指导和服务。
(三)学生要储备创业能量
在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发展对个人的认可已从“学历社会”向“能力社会”转变,创业不仅需要激情更需要能力。大学生是创业的主体,是否创业最终还是取决于学生本人。这就要求少数民族大学生,一方面要转变思想观念,树立自主创业同样可以创造成就的理念,从被动的接受职业变成主动的职业发展,摒弃重文凭重理论、轻实践轻能力的思想,将专业知识学习与创业知识学习、显性知识学习与隐性知识学习、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起来,逐步转换角色,加强双语学习,努力学习汉语,提高语言表达和沟通交际能力,努力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提升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另一方面要挖掘特色发挥优势,把自己家乡的资源特色与创业要素结合起来,坚定创业信心,找准创业方向,从而形成其得天独厚的创业优势。同时要锻炼创业心理素质,通过参加社会实践和企业锻炼,磨练意志耐力,增强竞争意识和挑战精神,正确认识和面对创业过程中的挫折、失败和风险。
[基金项目:塔里木大学校长社科基金项目“南疆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创业意识培养研究”(TDSKZD1305)]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198997.html上一篇:激励高校教师的理论选择与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