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高等教育
高等学校承担着国家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思想引领以及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重要任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1]。维护校园安全稳定,构建和谐校园是高校建设的基本前提,也是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重要保障。现阶段的中国正处在改革开放发展的关键时期,维护新常态下的社会安全稳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下,研究如何有效应对日趋复杂的外部环境与日益凸显的学生个体问题对高校安全稳定工作的双重挑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二级学院安全稳定工作的现状分析
(一)高校安全稳定工作面临的新问题
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推动了高等教育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这为学生的个体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也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一些影响,形成的新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1)现阶段招收的大学生的年龄段基本维持在18只20岁左右,一方面这个年龄阶段对于个体发展非常,其本身就是人生社会化的关键时期和人生安全问题的多发期[2];另一方面伴随国家计划生育政策执行,学生中独生子女比例日渐增多,学生普遍缺乏磨炼、阅历较浅、独立性差,在从集中式、应试型中学教育向开放式、多元化高等教育转型的高等教育转变过程,面对实际问题和纷繁情境时,常常束手无策,易于选择极端方式来解决问题,也容易在不良思想影响下引发更为严重的问题。(2)现阶段中国改革开放程度不断深化,高等教育事业的社会化程度也在不断提高,在这种大趋势下,学校环境与社会环境融合日益明显,大学生与外界的联系也越发频繁,校内社会人员流动剧增,学生社会活动频繁,高校的正常教学和生活正在发生着变化。特别是近年高校学分制和弹性学制的推行,使得作为组织单元的班级与宿舍的概念逐渐弱化,高校的管理工作面临着严峻考验。(3)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竞争已经成为高校学生个体发展的双刃剑。高校招收的学生往往来自于不同的地域、家庭以及环境,其成长、经历以及现实的身心素质各具特点,在竞争导致的现实压力下,学生个体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日趋明显[3],同时伴随着90后,00后学生时代特征的显现,这使得高校现阶段的安全稳定工作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复杂化、多样化局面。
(二)高校安全稳定工作出现的新特点[3]
1.传播渠道信息化
伴随着经济发展,信息及通信技术在高校教学与学生日常生活中占据了重要席位。QQ、微信、微博等新兴媒体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交流分享的重要平台。新媒体技术在广泛运用的同时,其即使性、多元性等潜在问题,特别是舆论导向、思想诱导对高校安全稳定工作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2.诱发因素复杂化
原先高等教育精英化阶段,高校学生安全稳定事件的诱发因素比较简单,以纯粹的反映现实需求为主,而现阶段大众化的高等教育阶段下,源于国际的、政治的、经济的、体制的、民族的、宗教的、个体的种种因素,其中不乏夹杂有敌对势力、不法分子的破坏目的,影响因素多元化使得高校学生安全稳定工作涉及内容更为广泛。
3.群体事件频繁化
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另一个直接反映就是在于大学生数量在近些年里急剧增多,学生素质参差不齐,虽然目前招生规模在国家调控下已经初起成效,但是现阶段大学生数量依旧庞大,苗头性、导向性事件非常容易升级、扩散而产生群体性事件,这已经成为高校安全稳定工作的预防处置之重。
4.矛盾消解理性化
我国民主化、法治化进程的推进,使得人们,尤其是站在时代前列的高校学子,其对高校各项工作的改革运转已经由原先的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关注,高校的安全稳定工作也相应地由个体性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延伸到群体性矛盾的排查,工作重点也由应急处置转向日常管理,工作中更加突出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时代要求。
(三)高校二级学院安全稳定工作现状分析[4-6]
近几年,各高校逐渐实行安全稳定工作的校、院(系、部)的分级管理,在探索与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各二级学院的学工队伍不断扩大,学生骨干素质不断提升,安全稳定工作的整体力量稳步攀升,但面临学生人数多、学生情况杂等问题的加剧等严峻考验,还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
1.工作的应急特征明显,缺乏长效的机制
这些年来,全体学生工作者的安全观念、稳定意识已经显著提高,及时有效地处置了多起非常态、突发性的事件,但安稳工作长期处于“救火、灭火”的应急特征非常明显,体现在突发工作重视高而常规工作做得少,遇事处理及时但规范性差、管理地位突出而教育工作弱化,这些问题成为制约学院安全稳定工作进一步深入开展的瓶颈。
2.工作内容偏重管理,教育工作有待加强
安全稳定工作的内容偏重于管理与控制,安全教育工作上做的得明显不足,安全教育集中于特定时期的强调、重点阶段的摸排,日常工作中管理成分多、教育成分少的现状比较突出,存在的管理与预防结合不够紧密、安全教育方式过于陈旧、常态与非常态教育兼顾不足、教育工作与思政引领存在脱节的问题应该引起重视。
3.工作组织比较涣散,体系构建急需健全 在实际工作中,多数二级学院实行的以安稳工作者为主,学生干部为辅的组织方式在有效处理非常态事件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形成了较为严谨的处置机制。但同时也需要清醒地认识,原先组织构建下日常管理的全面性、深入性与常规性受到了严重的制约,特别体现在信息挖掘的时效性与针对性上存在明显不足,容易出现“问题晚知道,是谁不确定,具体不清楚”的严重漏洞。
二、高校二级学院安全稳定工作的机制探究[7]
(一)推进学生党员、团干宿舍联系点制度
现有担任安稳工作中坚力量的专职辅导员负责人数差异大、日常事务工作多,难免出现对个体与群体的思想状况、行为表现掌控不足,异常事件的预见性较低的问题。发动学生党员、团干参与学院的安全稳定工作,一方面在实际教育与管理过程具有朋辈性、先进性、政治强、纪律严等诸多的角色优势,可以充分发挥参与示范、联络沟通、信息反馈、协同处理等主要职能,另一方面,建立健全学生党员、团员骨干宿舍联系点制度,也是对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是帮助党员同学在实践中得以锻炼,在活动中不断成长的一种手段。
(二)充分发挥学生安全信息员队伍的作用
积极组建学生安全信息员队伍,由学院专职安全专员总体负责,各年级辅导员具体指导。根据二级学院实际,学院的学生安全稳定工作信息员可以划分为三个层级,依次建立在宿舍、班级与年级,宿舍层级由舍长担任,班级层级由心理委员与安全委员担任,年级层级选拔优秀团学组织骨干担任,以充分了解所在宿舍、班级或年级学生的思想动态、学业与生活状况,并对重点人群、重点问题有所掌握,实现信息的双向互联为工作职责,力图实现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保畅通的信息反馈。
(三)创建二级学院安全稳定工作微信平台
积极拓展安全稳定教育的阵地,丰富安全教育的方式方法,做好安全宣讲与隐患疏导,提倡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形成奋发向上的理想信念。充分利用微信自媒体在广大学生中利用率高、关注度高、影响作用强的特点,创建二级学院安稳教育微信平台,以学生喜闻乐见的语言,面向学院全体学生进行信息推送,开辟新媒体在日常教育与信息反馈上的新阵地。
(四)以思想引领为目标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是做好安全稳定工作的根本,只有做好思想引领,让全体学生建立安全防范的意识才能积极实现工作由被动向主动的转变,才能最大限度实现安全稳定工作不留死角,才能充分发挥安全网络体系的组织作用。分年级、分阶段开展主题教育活动过程中注意要将安全稳定内容进行有机渗透,特别注意对活动方案的设计,特别注意对开展效果的了解,重点做好活动全程的经验总结,积极推进全员参与的局面。
(五)重视在学生宿舍中开展先进文化的建设
宿舍文化作为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价值导向功能、个体同化功能、心理调适功能与集体凝聚功能。宿舍先进文化建设有利于配合思想引领主题教育,发挥其在引导学生坚定信念、正确认识、规范行为的阵地作用,通过改进宿舍管理制度来增强学生参与管理的积极性、遵守制度的自觉性,通过具有可操作性和针对的性宿舍文化建设方案来有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六)完善应急响应工作预案
安全稳定工作中,突发事件难免发生,建立应急响应工作预案可以有效地控制事件的发生和发展,降低事件的影响程度,减轻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制定二级学院的安全稳定应急响应预案,确立学院的安全稳定(应急)工作处置流程,是学院安全稳定工作深化开展的首要任务。在应急响应实际工作中坚持“高度重视、反应及时,以情入手、以理服人,指挥得力、措施得当,依规处理、不留隐患,抓住契机、强化管理”的五项原则,遵循“稳定形势、分析处置、善后处理”的程序要求,正确处理学院与学生、学院与家长、学院与上级部门之间的关系,迅速、科学地处理异常与突发事件。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199309.html上一篇:新媒体环境视域下的高校学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