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高等教育
引言
建构主义是以认知主义为基础发展起来的特殊的学习理论。该理论否定了被动学习的看法。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凭借自身已具备的知识经验在教师的辅助下主动建构新知识结构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创设各种辅助情境,学习者在教师所创设的辅助情境中,新旧知识经验不断碰撞,从而或充实丰富,或替代改造,建构起新的知识结构。在这种指导下形成的教师以创设情境辅助学习者主动建构新知识结构的教学方式便形成了建构主义教学模式。
随着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的不断发展,其在教学中形成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结构特征愈加凸显。“一个中心”即课程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两个基本点”即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只扮演辅助的角色;教学情境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发挥主动作用的重要媒介。教师通过自身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顺利地组织教学,指导和帮助学生。学生在教师所创设的具有促进作用的教学情境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建构新的知识结构。
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将教学活动中原有的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以及教学活动本身的实践性和社会性充分发挥出来。而这些正是目前高校思政课渗透生命价值教育所需要的。
一、高校思政课渗透生命价值教育的重任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生活方式和所面临的压力都在不断发生着变化,但对生命价值的认识却在逐渐淡化。与此同时,高校中出现的漠视生命的现象却逐渐增多。究其原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大学生正处于对人生迷茫和困惑的时期,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完全形成。此时,大学生们在越来越多元化的社会中,陡然增大的竞争压力,让很多人开始怀疑生命的意义和自身的价值,从而漠视生命的存在。其二是“利己主义”“个人主义”“拜金主义”这些错误的价值观不断冲击着我们的传统道德。而在这些错误价值观念的冲撞中,大学生自残、轻生甚至犯罪的事件频现于报端。这种种问题的出现不仅扰乱了社会秩序,而且严重影响到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近年来,一系列对生命的漠视,甚至悲剧事件的频发将各国教育界的目光集体聚焦在了生命价值教育这一问题上。为让大学生能够真正认识生命,热爱生命,认识自我,认识人生,把握主流思想,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生命价值意识,国内一些高校已开始通过思政课渗透生命价值教育。
“教育的目的是应当向人类传送生命气息的,教育应当从尊重生命开始。”印度诗人泰戈尔如是说。而高校思政课作为大学生接受思想教育的核心课程,更具有渗透生命价值教育的重任。高校思政课又有着与其他专业课所不同的特点。它有着较强的政治性和理论性,同时,又有着自己的教学理想、方法、手段和效果。随着高校对专业教育的不断强化,逐渐转移了对思政课的重视,从而很大程度上影响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不论是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理念,抑或是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都要求人们对生命价值具有足够的认识和实践。作为大学生接受思想教育的核心课程的高校思政课越来越成为帮助大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重要阵地。而将生命价值教育不断渗透进高校思政课中是提高大学生生命价值和人生态度的有效方式,亦是顺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更是高校思政课这一特殊课程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下高校思政课如何实施生命价值教育
一系列现象的出现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让人们开始重新审视高校思政课生命价值教育。而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同样需要重新审视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模式。较之传统的满堂灌式的教学模式,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则更适合于高校思政课渗透生命价值教育。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既要让大学生在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知识和技能的同时确立起对生命价值的正确认识,又要顺应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重感受轻说教。故而,教师必须转变角色和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各种情境中逐渐形成对生命价值的认识。
(一)通过心理疏导引领大学生感悟人生的美好
对人生美好的感悟由心理活动开始。所以,心理素质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在高校思政课中渗透生命价值教育首先便要从心理健康教育入手。教师借助自身所具备的心理学、教育学及心理健康的基础知识向大学生普及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首先具备心理健康的意识。其次掌握科学的方法促进心理健康。最后能够主动地开发自身潜能。同时,教师要适时根据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心理疏导,让学生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形成健全的人格,感悟人生的美好。
(二)通过文化功能引领大学生感悟生命的价值
社会发展的速度越快,人们所感到的内在与外在的压力就越大。与此同时,对生命价值思考的需求便会越来越强烈。高校思政课不仅是传播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和技能的课程,更具有重要的文化功能。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用高尚的精神鼓舞人,用优秀作品鼓舞人,用正确舆论引导人,这一系列文化功能的表现,不仅是大学所需要的文化功能,更是思政课所应体现出的价值。大学生正处于身体生长,知识增长,心理发展,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逐步趋向成熟的时期,高校思政课的文化功能正为大学生感悟生命价值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同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普及教育亦不可放松。要使学生从中掌握科学的理论观点和方法论,从而更深层次地感悟生命价值。 (三)通过体验、实践引领大学生践行知行统一
懂得珍惜生命和学会生活是生命价值教育的根本目的。而这些都是生动的,真实可感的。所以,生命价值教育要求将生命价值的理论融入生活实践,认识人的生命世界,明白生命的意义,理解生命的价值。作为进行生命价值教育载体的高校思政课,需通过加强情感体验,进行道德实践的方式,让大学生真正践行知行统一,从而理解生命的可贵,懂得如何保护自己,并努力绽放生命的美丽。
(四)通过评价体系引领大学生审视生命的发展
评价体系是各个大学考核学生的重要系统。而时至今日,以成绩论英雄的观念仍然在大学的评价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这样的评价体系往往容易造成大学生因成绩不好而遭到来自学校和家庭的双重否定。这不仅让大学生无法客观全面地认识自己,更会让大学生同时承受来自学校和家庭的双重压力。在这些压力下,便出现了一些大学生采取种种极端的方式来逃避或缓解压力,从而酿成校园悲剧。
因此,加强生命价值教育还应从改变评价体系入手。大学阶段进行生命价值教育的标是让学生在无助时可以需求到帮助,在迷茫时可以得到指引,在需要宣泄时可以得到释怀。故而,在高校思政课这一最直接渗透生命价值教育的阵地中,同样需要改变评价体系。在学业水平的基础上增加评价项目和方式,建立动态的评价体系,客观全面地对学生做出评价。从而使大学生在综合评价中审视生命的发展。
(五)通过网络文化引领大学生感受生命的真实
生命是真实的。它需要人们真实的认识,更需要在现实世界中实践生命的价值。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网络这一虚拟的世界越来越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网络在给人们现实生命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充斥着各种不利因素。网络这一虚拟世界带来的各种影响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象牙塔中的大学生们。
为使大学生不至于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迷失方向,或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高校思政课在渗透生命价值教育时不可忽视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可通过网络文化引领大学生感受生命的真实。高校思政教师应不断更新观念,提升信息技术,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创新教学方式,以使高校思政课更适应网络环境。首先,思政教师以自身所具备的知识和经验,引导大学生在网络环境中学会辨别信息的利与害。其次,思政教师可以以自己掌握的高质量的网络信息与大学生平等交流,引导大学生学会选择信息。同是,还要及时疏导学生对网络依赖或成瘾的心理。最后,思政教师可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引导大学生遵守网络世界的道德和法律,规范自己的行为,以避免由网络造成的心理障碍和暴力行为。
三、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命价值的意义愈加突出。对于大学生来说,生命价值教育的作用尤为重要。将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与高校思政课生命价值教育相结合,既是对高校思政课的改进,又顺应了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1993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