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高等教育
建设有特色、高水平的石油高校,不仅能为石油、石化企业输送大量的高级专门人才,而且还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才到石油高校学习,学成后回到石油石化企业为社会服务。办一个有特色、高水平的石油院校,可以为石油、石化企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及智力保障,进而有效促进石油、石化企业产出水平的提高,提高原油与天然气的利用率,促进石油、石化产业的持续发展。石油高校必须要保证办学质量,要办出自己的特色。一个石油高校要将学校办出自己的特色,就必须找到自己在这个领域的正确位置,获得自己的竞争优势。本文试图结合生态位理论,从态和势两个角度明确石油高校的定位,从而为如何建设有特色的石油高校提供一定的指导。
一、石油高校特色发展的生态位思考
1.生态位理论
第一个使用niche(生态位)一词并给予它定义的人是英国的生物学家J.Grinnell(1917),他将生态位定义为生物在群落中所处的位置和所发挥的功能作用。他认为,生态位实质上是一个行为单位[1]。动物生态学家CharlesElton(1927)给生态位下的定义是指物种在生物群落中的地位和角色,他定义的生态位被称为功能生态位。Hutchinson(1957)引入数学中点集理论,把生态位看作是一个生物单位生存条件的总集合体,从物种、空间、资源利用等多方面考虑,对生态位概念予以数学抽象,提出生态位的多维超体积模式的定义。
生态位理论作为生态学的基础之一,被广泛应用到经济、生物、政治、工业、农业、林业、渔业、教育等活动中。石油高校作为社会生态系统复杂的一部分,生态位理论也同样适用。运用生态位这一分析工具,可以将石油高校生态位定义为:在特定范围内,一所石油高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学校内外部资源条件,以及与其他石油高校、与其他教育机构、与其他社会机构之间所形成的功能关系。高校生态位是指某个高校在特定时期中,能动地与周围环境及其他高校在相互作用下所形成的相对地位。高校所占有的资源和环境梯度越多,高校的竞争能力越强[2]。石油高校要想获得竞争优势,就必须建设具有自己特色的生态位。
2.生态位理论对于石油高校特色发展的重要意义
我国高校发展的实践表明:办学特色越是鲜明的高校,在市场竞争中越具有不可替代性。特别是石油高校更要明确自身的地位与优势,形成办学特色。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管理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拥有一定的自主权,为高校办学特色化提供了可能[3]。
从生态位角度看,石油高校特色的形成需要有科学的定位,明确办研究型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教学型大学、应用型大学、高等专科学校的目的。然而,我国石油高校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定位不准确,特色不够鲜明,普遍存在生态位高度重叠现象。
石油高校的生态位由教育资源分布、行业竞争、人口和劳动力状况、学校自身实力对学校内部生态系统作用等共同决定。生态位理论可以从石油高校赖以生存的资源角度出发进行分析,有助于石油高校从宏观上正确认识教育生态系统的格局,从微观上研究自身的特色,有利于石油高校进行科学的定位,构建符合时代特色的石油高校教育生态位,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4]。
二、生态位理论视角下石油高校特色化办学存在的问题
1.生态位重叠
生态位重叠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生态位相似的物种生活于同一空间时分享或竞争共同资源的现象。目前,中国高校在自身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生态位重叠问题,其办学方式、办学途径、办学模式、教育方式、教学内容等方面都存在着相似,甚至是大同小异,很少有自己的特色。石油高校也不例外,它们共享石油资源,共同教育与石油行业相关的人才。虽然现在我国只有几所专门培养石油人才的高校,但是无论在学科设置还是在培养方式方面都存在着雷同,从招生到学生培养最后学生就业都使用相同的渠道,很难有自己的特色,更难获得自己的竞争优势。
2.生态位宽度小
高校生态位宽度即高校自身发展所需要的各种资源的总和,包括高校占有的教育资源、管理者的管理智慧和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等[5]。石油高校有着其自身的特点,学科的设置都和石油行业相关,学科门类相对单一,而相应的具体实践也要在石油、石化企业中进行,相关的实验等也都要和石油、石化企业进行合作,大部分学生也都选择毕业到石油、石化企业中就业,而与这些相关的教育资源毕竟有限,竞争也相当激烈,而且从事石油高校教育和管理工作的人才也要求有一定的石油、石化方面的知识基础,相对来说这些人才是很稀缺的,这就使得石油高校生态位宽度相对小一些。
3.生态位迷失
石油高校的办学定位决定了石油高校的教学走向、教学思路、教学目标和教学措施,正确地办学定位有利于石油高校确定方向,确保石油高校基本活动的有序进行。但是现在一些石油高校比较“激进”,开设各类教育科目,逐渐走向教学大众化,不只重视石油相关专业的教育,同时还兼顾专科层次、成人教育、专升本教育、自考等,挤占其他院校的办学空间;现在的石油高校还存在追求综合化,模仿高水平院校,进而失去石油高校本身的特色,而在一些学科上又竞争不过其他高校,失去原有生存空间;还有存在“千校一面”的现象,各石油高校特色不明显,生存空间在不断缩减;最后就是一些石油高校盲目扩招,办学规模急剧扩大,甚至超越自身条件的限制,超越当地经济条件的限制,出现很多的管理问题,造成生态环境的不平衡与生态位的迷失。
三、生态位视角下石油高校特色化办学的途径 生态位视角下石油高校特色化办学路径一般为分布―互动―竞争―演化的过程。一所石油高校在成立之初,就在它所处的生态系统中获得一定生态地位;随着高校的发展逐渐产生现实影响力或支配力,获得生态位态势能力;在高校取得其自身发展所需资源基础后,其生态位宽度就建立起来;在石油高校与其他院校竞争时,势必会模仿其他院校成功的一些经营理念或转变其原有经营模式,造成生态位重叠现象;经过长时期学习和发展,石油高校间的竞争会越来越激烈,为减少对资源的竞争,就必然会在生态位选择上出现一些差别的现象,进而形成生态位分离。这每一个发展阶段都离不开生态位的构建,各阶段生态位构建的方式和选择可能会存在差异,但总的来说都是建设石油高校生态位。
1.找准生态位,围绕特色优势实现协同效应
当前,我国不少高校不能准确对自身进行定位。中国高等教育外部资源是一定的,石油高校必须依据外部资源空间寻求自身的生态位,找准自己的生态位对石油高校特色化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构建符合时代特色的高等教育生态位,才能清楚自身在整个生态环境中的位置,找到自己与其他相关部门机构的联系,认清自身地位,并能够快速找到自己的有利优势,利用优势发展,获得竞争地位。每个石油高校都必须对自己所处的生态环境做出全方位的分析,找到自己的生态位,并根据自己生态位的特点和优势制定相应的长期发展战略。
特色化办学需要科学的办学理念,是实践与理论关系。石油高校的办学理念应该明确,即为石油石化企业与地方经济发展服务,这也是一些高校所缺乏的。在此基础上追求协同效应,协同学校的发展规划,将近期与远期目标相结合,避免重复建设与资源浪费;在统一管理中要针对各方面利益开展统一协调;对于各方责任、权利、人员、资源与成果等实现共享与持续发展,通过多方协同办出有自身特色的石油高校,以适应时代发展需要[6]。
2.走产学研合作的道路
石油高校必须正视地方经济对自身发展的影响,正视地方经济对石油高校生态位建设的作用,充分利用地方经济的资源优势,发展高校的教学与科研工作,积极走产学研多方向发展的道路。第一,通过与石油石化企业签订协议,聘请一批有实践经验的专家担任学校的客座教授或兼职教师,促进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建设;第二,通过选派教师到石油石化企业兼职或讲课,以积累实践经验并为企业服务,提高石油高校教师的技术能力和授课水平,形成高校与企业之间人力资源的共享;第三,石油高校通过各类教育和培训为石油石化企业输送合适的人才,共建石油高校人才培养基地、实习与实训基地,在合作与服务中获得收益;第四,石油高校通过参与科技攻关与技术合作项目,帮助石油石化企业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加快科研成果的转化,实现高校为社会服务的功能。
3.扩展生态位进行错位发展并注重差异竞争
每一所石油高校都应满足于现在所具有的生态位优势,需要在高校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扩展生态位,寻找潜在的生态位,获得更多的生态优势,提高自身在所处生态环境中的位置,获得更多的环境资源和发展优势,而且还要进行错位发展。错位发展就是错开恶性竞争的生态位,减少与其他学校发生生态位重叠的概率,凸现自身特色与优势。第一,准确定位,石油高校发现别人还未注意到的发展方向,进而追求特色建设,充分利用生态优势;第二,发展特色学科,重点发展与石油石化相关的特色学科专业,不能搞平衡;第三,强化教师的培训,通过请进来、做出去的办法以实现双师型转变;第四,优化培养方案,在教学培养方案中有针对性地构建教学模块,把社会需求与学校的实际相结合,使培养的学生在某一方面或几方面有所突破,形成特色。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199349.html上一篇:高校适应征兵时间调整的对策研究
下一篇:高校思政课改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