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高等教育
高校党建似乎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从新中国成立伊始,直至今时今日,它以特有的存在方式,或多或少的影响着不同领域的脉动。党建工作对教育领域的影响,不可不提。
一、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几个历史进程
1978年4月,邓小平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发表讲话表示:“学校应该永远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雏形初现。随后,党中央陆续在中央工作会议上强调加强高校的政治、思想、道德等教育,旨在全面促进高校党建工作顺利进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二届三中全会的之间,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初期,主要围绕党的“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拨乱反正”、校领导班子“重建”等问题展开,进行了初步的尝试。
作为高校党建第二个阶段――曲折发展期,时间锁定在十三届四中全会之前。党中央在1986年提出政治体制改革,以此为导火索遭到部分“有意”之士利用,在包括学生在内的社会大众间传播所谓西方“自由”、“民主”、“人权”价值观,企图歪曲事实,污蔑党和政府的“资产阶级自由化”运动。党和政府作了两项改革以扭转混乱的社会状态。首先,在全国高校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推行,阐明资方资本主义“自由化”本质,践行邓小平所提出的“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无产阶级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四项基本原则。这一践行在1987年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决定》中得到进一步提炼和升华:高校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全面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其次,中央政府全面提倡高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转型工作,重视创新。这个时期,政府更加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科学性、有效性。从高校党员基础群众的培养到党员干部的思想解放,或是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治理水平的完全与和谐,都致力于挣脱原本“条条框框”的束缚,努力实现管理体系的改革和完善。同时期高校开始大胆创新改革,加强思想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对固有体制的推翻开始有所作为。
历史上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第三阶段――快速发展时期,始于1980年代末期。随着政治风波的平息,党中央开始认识到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特别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工作的重要作用,高校党建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心。这一时期的工作任务,是总结历史发展经验,在高校党建会议中明确继续落实“校长负责制”为主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迎接21世纪教育发展新挑战、新机遇。1993年,国务院下发《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加强党对学校德育工作的领导,从法律的角度规范了高校党建在改革开放之后重要地位。经过不断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进入21世纪,国家陆续对高校辅导员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等在内的高校党建工作做科学的规划布置。党的领导人胡锦涛同志提出“和谐社会”建设,全国高校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加强校园和谐思想文化宣传,重视党的领导,强抓党的建设,创新学生思想培养模式,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培养一批批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底,《第二十三次全国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指出,高校必须肩负起学习研究马克主义、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重任。不断加强和完善党的建设,是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大学建设的根本保证。今年初,全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培训班在成都召开,教育部思政司司长冯刚做主题演讲,表示高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文化的宣传作用,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党和国家领导人从不同的层面,深刻的阐述和表达了对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视,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完善的愿景。
二、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工作的几个重点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维护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工作有利于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有利于确保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事业走向最终胜利。立德树人,根本在于教育。大学是青年学生成长的摇篮,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最重要舞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培育一批有志青年、学习和传承马克思主义文化精髓的必经之路。
(一)加强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2015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从七个方面强调高校作为我国“意识形态”建设主阵地,必须坚定不移的宣传马克思主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的艰巨任务。《意见》进一步明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共产党的绝对领导,时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导思想为基础的思想引领路线。
从另一种视角来解读,前有马克思的历史巨著《1844政治经济学手稿》,后有中国文学名著《平凡的世界》,各自从不同的层面对社会关系(人的思想)重要性、对社会所必将产生的影响做了丰富的诠释。马克思写(下转第256页)出了:“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形成生产关系”的科学论断,揭示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积极为经济基础服务的社会现实。这一理性论断放置今日,不难发展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完善党建正是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培育大量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相适应的。笔者认为,《平凡的世界》不仅仅是表现小环境下小人物的爱恨情仇,更多的是在揭示大环境的社会剧烈变革下,作为中国人,思想的解放,信念的坚持,对于未来的向往。青年人满腔热情,最富有创造力,最能够展现一个国家积极向上的蓬勃生命力。我们一直宣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在于端正方向,稳定轴心骨,培养新时代背景下能够为我国未来综合实力增强积极献言献策的有为青年。 党的领导与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是一个政治问题,更是一个哲学问题,值得细细品味。老子在《道德经》中说到:“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致是说以无为的态度去作为,以无事的态度去做事,以无味的态度去品味。所谓“无为”,其实也是一种“有为”,一种“顺势而为”。共产党的成立、发展、壮大有其特定的规律,顺应时代变幻的客观要求。坚持不断完善完整党的领导,一方面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另外也体现了党不断自我增值、自我监督的积极态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为”,必须建立在以加强党建的前提,在青年学生、辅导员队伍、领导干部群众等各个领域长期坚持的积极举措。
(二)关于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几点建议
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在于人才的培养,如何做到教书育人的“习于智长,优与心成”,有几点需要注意。
首先,加强理论建设。十八届四中全会以后,教育部长袁贵仁同志发表《创新法制人才培养机制》署名文章指出,“思想政治建设是法制创新人才培养的首位,加强学科理论体系研究,完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高校应加强在马克思主义及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方面的学科体系、课程体系的基础研究。结合实践培养一批理论创新人才,编写全国统一的理论核心教材,特别是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创新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革新关系着高校在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成败,创新教学方式,活化理论成果,科学化教学内容,让思想政治理论课真正进入学生大脑,强化理论的效用。
其次,加强思想舆论宣传工作。如果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建设是基础,那么思想舆论宣传则是点睛之笔,不可或缺。高校应创建一批有社会影响力的学术期刊,针对学科最前沿知识展开讲座、发表论文、组织讨论,形成良好的学术氛围,行之有效宣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相关内涵。高校的宣传部门、新闻部门建立健全宣传长效机制,不只是针对高校师生,更要面向广大社会群众、政府单位,从学理上不断拓展宣传内容和模式,努力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维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其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师队伍思想政治素质建设是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的最重要环节。建设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任职教师建设、辅导员思想素质建设。高校教师,特别是“理工科”教师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的学习是重点,展开定期的专业培训,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教师头脑,“育书育人、先育自身”。近年,辅导员队伍建设愈来愈受到高校教育制度改革的重视,辅导员作为与学生衔接最为紧密的“第一线”,对青年学生的影响不言而喻。部分高校辅导员队伍水平参差不齐,良莠不齐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学生整体思想素质的地下,高校党建工作的难以维系。抓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提升辅导员个人思想政治水平、文化水平,对教育领域实现资源的整合,培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专业人才有绝对的促进作用。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1993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