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高等教育
本文在对“官本位”的基本理论进行充分了解和研究下,通过该思想对广西民族大学学生会干部的影响进行问卷调查,全面总结学生会干部“官本位”现象的具体表现,深刻分析“官本位”思想对学生会干部产生影响的原因。
一、学生会干部中存在的“官本位”现象
通过分析问卷调查数据,可以看出,72.2%的学生干部和71%的普通同学认为学生会干部“官为本”现象为个别现象,说明广西民族大学大部分学生会干部还是尽职尽责的,热心为同学和老师服务,但是也有24.3%的学生会干部和27.3%的普通同学认为学生会干部“官为本”是普遍现象。学生会干部“官本位”现象的具体表现如下:
1、加入动机功利化
在受调查的学生会干部中,从个人因素来看,有80.8%的学生干部加入学生会,是因为想锻炼自己的能力,扩展人际关系,为以后就业积累经验;从外部因素来看,52.2%的学生干部看到学生会的宣传、24.8%的学生干部得到家人的支持后,而选择加入学生会。
当前,部分学生会干部淡化了民族和集体的意识,思想意识倾向于实用主义、个人主义。提高自身的竞争力,积累工作经验,将来找个发展平台好、薪酬高的工作,希望从学生会组织中获得某些好处,成为部分学生干部加入学生会的主要目的。积极宣传成为大学生加入学生会的重要外部因素,正面、有影响力的学生组织形象,才会吸引大量有才德的大学生。此外,家人的影响也是一大重要因素。
2、服务意识差,工作效率低
从调查结果来看,有29.3%的学生干部和20%的普通同学认为部分学生干部工作形式化,没有为同学们办实事,缺乏服务意识。
一些学生会干部在开展学生活动时,工作方式往往偏向形式化。会议成山、文书成海,是学生干部低效率工作的真实写照。举办一项活动,学生干部把大量的时间都用于开会,而没有真正高效地做好策划和沟通工作。有成效的学生工作不是去了解同学们的真实想法,不去改进和提高工作效率,而是按部就班地采取层级审批的工作模式、从管理者的角度思考问题,这无疑弱化了学生干部创新工作方式、提高服务能力的意识。低效的工作方式,无疑就不能为同学们解决问题,不能服务好同学。缺乏主体自觉的服务精神,加之形式化的工作方式,学生会干部自然在普通同学心中的形象大打折扣。
3、强烈的小团体意识
学生会干部在日常工作中的表现,使得他们和老师、同学的关系呈现两种趋势,即“分”和“合”。“分”,即是和普通同学的隔阂日益显现。由于学生干部的特殊地位,他们在日常与普通同学交流、接触中,他们“官本位”观念会自然而然地通过语调、手势等形式表现出来,这样一来,本来地位平等的同学关系开始异化,同学间的隔阂也逐渐加大。“合”,利益相关人的集合。学生干部在想法、观念、意见等方面都不尽相同,拥有权力的学生干部周围会集聚与之观念一致的学生干部,那么随着观念差异的逐步扩大,学生组织内部的小团体规模也会越来越壮大,小团体意识将严重威胁到学生组织团结协作精神的培养。
4、追求权力,以权谋私
学生会干部的权力是同学们赋予的,学生会干部应该对普通同学负责,维护他们的利益。实际上,部分学生会干部更多地是利用手中的权力维护自己的利益,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每年学校都会有一些评奖评优、保研等机会,拥有权力的学生会干部在荣誉和利益面前,迷失了自己,利用各种手段把评奖评优的名额内部化,他们只考虑了自己的发展前途,而忽视了广大同学的利益,普通同学失去了评奖评优的机会,打击了他们积极进取的热情和积极性。
二、学生会干部“官本位”现象出现的原因
本文认为,高校学生会干部“官本位”现象出现,是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学生会干部“官本位”现象不仅受到了社会、家庭及学校的影响,而且也是由于学生会组织内部缺乏相应的机制建设而造成的。
1、当前社会和家长的功利化教育观
目前,高校学生会干部正在社会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中成长,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世界上各种文化观念、思想理念正在不断地交融与碰撞。各种西方文化思潮不断渗透我国大学校园,并逐渐进入当代大学生的视野,极大地影响着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一方面,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大学生逐渐形成了较强的竞争观念、效率观念;另一方面,西方一些腐朽的思想文化、不正之风严重地威胁大学生的道德观念,造成他们出现盲目跟风、思想极端的不良行为,不利于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而表现为道德和行为的失范和偏差。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比,对学生的就业方向更为重要。当代大学生干部大多为独生子女,家长希望子女通过考公务员,寻求一份安稳的工作,家长的这种教育功利思想和求稳的心态对学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学生的就业观念和价值观念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当前的就业压力,学费的上调,生活成本的增加,学生为毕业后找到薪水高的工作,根本不从自己的爱好和实际出发,盲目选择热门专业,而忽视了对自身修养、道德水平的学习。有的学生会干部在干部家庭的环境中生长,他们早已被父母的言行和为官之道深深地影响,学会了在官场中生存的所需的“经验”。 2、高校行政管理模式影响学生会干部行为方式
当前,高校的行政管理模式,其实也是一种由韦伯提出的科层制。这种科层制组织通过分工,能够有效地确保局部工作从而保证整体工作准确高效地完成;通过等级制度,能够充分实现组织协调控制。高校教师是其行政管理模式下的一员,学生干部又最常与教师接触,那么教师的行为方式或多或少地影响了学生干部,主要集中体现在学生干部的办事风格上。
高校对学生干部“家长式”的管理,把学校的理念、想法强加于学生干部,缺乏了学生干部的民主参与,不利于培养其民主意识,相应地,这样的管理理念也会被学生干部所利用,在学生干部工作过程中,对普通同学也采取强硬的态度,缺乏民主意识的学生干部会逐渐失去群众基础,同时,也会对自身素质的全面提高带来负面影响。
3、学生会组织内部缺乏机制建设,助长“官本位”风气
选拔、任用学生会干部标准的偏差。在管理学生工作中,工作能力强常常成为学生干部担任重要职位的标准。教师在组建学生干部队伍时,首先是考虑选出工作能力强的学生,组成学生会干部队伍,让他们全面地开展学生工作,从而使自己能顺利完成工作任务,这是高校普遍存在的一种狭隘的精英教育思想和管理模式,也是部分学生会干部“官本位”现象产生的原因之一。
区别对待,主体精神难以充分发挥。部分学生干部给人一种“官”的感觉,权力集中在少数几个“级别”较高的干部手中,他们离老师距离近,可以迅速并准确地收集到有用的信息,并以此作为指挥、命令的资本。但是对于“底层”的学生干部来说,他们并未能共享信息,信息渠道不畅通,对他们造成不公平。处于“底层”的学生干部在组织中习惯了领任务、办差事的角色,成长仅仅停留在了事务层面上。他们的主体精神缺失,成为组织边缘化的人,个人发展的思想和行动模糊,领导或教师的期待成了其奋斗目标。
缺乏监督机制,忽视普通同学的监督权利。目前,学生会组织的监督制度尚不健全。对学生会干部的监督,主要是由老师和普通同学共同完成,而且监督主体应该是普通同学。由于学生干部“官本位”现象具有极大隐蔽性和欺骗性,且同学自身尚不能完全独立于学生集体,为了不被学生会组织排斥和疏远,普通同学一般对有问题的学生会干部不予以举报。这样的监督形式,对学生会干部并不构成威慑力量。同时,对学生会干部的建议和举报渠道不畅通,普通同学的权利受到忽视,从而降低了对学生会干部监督的责任意识和积极性,助长了学生会干部“官本位”风气的盛行。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199556.html上一篇:关于高校职称评定的思考及对策
下一篇:论高校学生社团干部的差异化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