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 > 论高校学生社团干部的差异化培养

论高校学生社团干部的差异化培养

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 所属栏目:高等教育


  随着素质教育和学分制的推行,大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由空间得到较大的提升,自发成立社团从而实现共同目标的现象越来越普遍,社团日益成为高校学生中具有较强影响力和凝聚力的学生团体。因此,深入探索社团管理和文化建设,重视学生社团干部的培养,进一步发挥学生社团干部在促进社团健康和谐发展中的领航作用,进而扩大社团在校园文化中的影响力,已然成为高校共青团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高校学生社团的新特点

  高校学生社团是青年大学生提升民主自我管理和政治参与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实践创新能力。[1]社团活动是校园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日益成为高校共青团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和服务的重要工作领域,蓬勃发展的学生社团呈现出新的特点。

  1、学生社团数量增加,种类多样化

  目前高校社团的数量、类型和参与人数都大幅增加。以笔者所在的城市为例,2014年重庆市35所本专科高职院校中,社团数量为2366个,总人数达197601,占大学生总数的29.9%。充分的说明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不仅意识到社团可增加他们接触社会、与他人交流的机会,还可以从专业技能、实践能力上得到提升,高校社团呈现出了多样化发展的趋势。以笔者所在重庆工商大学为例,2014年全校社团共72个,类别及比例分别是:政治理论类(1.4%)、学术科技类(21%)、兴趣爱好类(50%)、社会公益类(5.5%)、创新创业类(8.3%)、体育竞技类(13.8%)。多样化的发展,是未来社团发展的一个趋势,但是多样化背后的不均衡发展也逐渐暴露出来,不同类型的社团发展得参差不齐,现实效果远远低于预期,许多新兴社团出现昙花一现的现状。

  2、学生社团活动多,精品活动少

  社团的数量和规模在逐年上升,伴随而来的社团活动也蓬勃发展。以重庆工商大学为例,2014年全校各类学生社团共计开展社团活动约700余次,主要包括技能培训、素质拓展、文化交流、体育竞技、公益活动、文体比赛、学术讲座、科技竞赛等,全年参与社团活动的人次达18000人次。由此可见,学生参与社团活动的积极性高,活动涉及领域广。但总体来看,活动形式停留在日常训练和拓展活动上较多,有高水平的学术和科研引领的高质量的社团活动比较缺乏,品牌型的精品活动较少。同时,社团文化建设薄弱,核心价值观不明确,社团精神不突出,难以传承。

  3、学生社团干部管理能力普遍不高,学生社团缺乏有效的组织管理

  学生社团干部是学生社团的具体领导者,是学生社团健康发展的基石。[2]目前,学生社团干部呈现出低年级化,普遍缺乏管理经验;社团干部的选拔和培训也没有成熟系统的制度和机制。以重庆工商大学为例,学生社团干部90%都是二年级学生,社团干部产生程序基本是会长推荐,会员公选,最后交由社团联合会和团委老师任命。学生社团干部在一年级的时间里得到的锻炼不多,对社团管理的认识和理解不够,加之缺乏系统的培训,指导教师和指导单位对学生社团干部的培养和选拔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导致社团干部的管理能力和协调能力不足,显得力不从心,善始者多善终者少; 加上学生社团是以自愿为原则建立起来的群众性组织,其松散性、流动性的特征也较为明显,社团缺乏有效的组织管理。

  二、高校学生社团干部的特点

  学生社团干部是社团中核心成员,是学生社团发展的领航人,在促进社团和谐健康发展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加强对学生社团干部的培养应是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重要抓手。然而我们必须认识到,较之于学生会干部、班级干部,学生社团干部有着显著的特点。

  1、数量多,管理分散

  随着学生社团数量和规模的扩大,学生社团干部的数量也在日益增加,其影响力越来越广的同时,管理难度也在增大。以重庆工商大学为例,全校72个学生社团,社长、副社长(除去各社团执行机构自行任命的部长不算)就有217人,管理全校近10000社团会员。这些学生社团干部归属不同的学院,很多还跟社团的指导学院不一致,导致了指导学院对学生社团干部疏于管理。同时,会员也来自不同的专业,对于数量庞大的社团来说,社团干部工作的覆盖面就更大,无疑增加了工作的难度。

  2、组织观念不深、思想认识水平不高

  大学生社团大多是基于某个共同爱好而组建的非官方的学生组织,虽然有固定的组织结构,但却没有强制执行的效力,也就是是否参与社团组织的活动,是否服从社团的统一安排,全靠社团会员的自觉或自我约束。[3]学生社团干部在社团较为自由和松散的环境中,很难达到与学生会干部一致的组织观念和政治素养。他们考虑问题和实施活动上缺乏大局意识,缺乏对学校中心思想和校园文化建设内涵的理解和认识,从而无法将社团建设与校园文化活动的主线紧密结合,缺乏对社团文化和核心价值观的凝练,无法内化成为自身的责任,没有找到自身应有的价值。

  3、专业水平强,管理能力弱

  学生社团是因为共同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而成立的,因此,作为推选出来的学生社团干部一般都具有较强的专业水平;同时,他们热心社团工作,服务意识强,表现欲强,有一定的号召力和威信。但是,他们往往更重视发展自己的特长和爱好,对工作随性而为,忽略了对管理协调能力的学习和提升。在学生社团建设过程中,对如何管理、如何协作、如何在管理与协作过程中实现社团组织建设的最优化缺乏思考;缺乏对社团建设的科学规划,对组织框架的合理选择;缺乏良好的表达与沟通能力。   4、抗压能力差,流动性大

  学生社团干部的成长经历各有不同,能力水平参差不齐,缺乏一定的历练和系统的培养,常常表现出抗压能力差,流动性大的特点。学生社团建设过程中,受其能力、资源等方面限制,肯定会遇到各种困难,但面对这些困难时,部分学生社团干部往往会一蹶不振,埋怨各种客观因素,颓废拖沓,选择逃避而不是积极主动想办法解决问题,缺乏抗压能力,缺乏责任和担当。其次,大学生社团具有明显的流动性大的特点,而流动性大就会影响社团精神的继承和延续。很多社团干部只关心任期内的工作,对未来的发展缺乏思考,对于下一任的培养也不够重视,任期结束后对社团没有留下任何有价值的东西。

  三、高校学生社团干部差异化培养的意义

  学生社团干部对社团的建设具有极大的自主权,作为学生社团的领航人和决策者,学生社团干部的能力和素质是决定一个社团发展好坏的重要因素。如果思想认识不够,就不能跟学校的发展保持一致,缺乏大局意识;管理能力不够,会严重影响到社团活动质量和长远发展;纪律观念不够,就容易走入误区,产生不安定的因素;协调能力不够,社团的内部会出现混乱;创新能力不够,社团难以持续和发展壮大。因此,面对日益繁荣的高校社团文化,面对自主意识越发强烈的大学生,对学生社团干部的培养需要正规化和系统化。重视肩负学生社团发展重任的干部群体,抓住核心要素,才能在面对庞大的社团管理工作上做到有的放矢。

  同时,也必须看到对学生社团干部培养的差异性。如果用管理学生会干部的模式去管理学生社团干部,预期和收效会大打折扣。学生会具有行政化的特点,学生会干部体系已经形成系统的培养过程,政治素质比较过硬,组织观念深。而学生社团干部却不同,一是他们的动机不同,二是特点有显著的差异,三是数量庞大、可能面临的管理问题千差万别,如果用统一而严肃的管理方法,未必能达到好的效果。因此,我们必须找到学生社团干部差异化培养的切入点和关键要素,寻求合理的途径和方法,锻炼提升他们的能力,进而提升他们对校园文化建设的认识和贡献。

  四、高校学生社团干部差异化培养的途径

  1、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武装头脑,培养学生社团干部坚定的政治素养

  无论是什么组织的学生干部,首先都应该具备坚定的政治素养。学生社团干部只有有了正确的价值导向,才能让学生社团为校园文化的建设传播积极的正能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国家层面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个人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十六个字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4]高校最终的目的是育人,既然社团是高校德育教育的重要阵地,那么就应该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去引导社团,引导大学生从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上做到知行合一,坚定正确的价值追求,用积极的正能量去营造更和谐的社团文化和校园氛围。学生社团干部必须用核心价值观去引领社团,将核心思想内化为社团自身的文化和灵魂,这样才能让社团有持续的生命力,才能找到其所存在的社会价值。

  2、用团队精神和集体意识作为核心要素,提高学生社团干部的组织观念

  对学生社团干部的培养要由小及大,从他们能看到和体会到的现实入手,从社团价值的角度,从社团评优的角度入手,激发他们对社团应有的责任意识,进而逐渐培养他们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大局意识。从宏观上,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学生社团及学生社团干部,从实际操作层面,应该紧紧抓住社团的价值所在、社团集体荣誉、社团成员的归属、社团干部的口碑等作为切入点,慢慢引导学生社团干部在组织观念和思想认识上的逐步提高,进而再加强理论水平和管理艺术的培训,才能真正的让他们自发的,主动的学习和提高。

  3、用常态化、有针对性地培养机制和考核,强化学生社团干部的管理能力

  《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中提到:要有计划地对学生社团负责人进行培训,有针对性地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要把学生社团负责人和骨干人员纳入到团学干部体系,在推优评奖和综合测评等方面充分考虑他们从事社团工作及其业绩。[5]因此,对于学生社团干部应建立起常态化的培养机制,突出针对性。即不能套用模板,要有针对性的设置培训主题,不能让培训流于“走形式”。第一,定期举办“学生社团干部培训班”、“社团主题沙龙”、“学生社团干部素质拓展培训”等,分批次、分类别进行学习;加大学校层面对学生社团干部的重视,提升学生社团干部的自我价值和责任意识。第二,选送优秀的学生社团干部参加精英团校培训班,加大其与学生会干部的交流。第三,与兄弟院校建立学生社团干部的交流机制,组织一些考察活动,外出学习调研,提高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第四,重视学生社团干部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定期心理辅导,提升他们的抗压能力。第五,加大在社团实际管理工作中的动态监督和指导。

  与此同时,高校团委、社团的指导单位和指导教师要强化责任意识,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加强对学生社团干部的考核和评价,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考核评价机制,将培养、考核、评价贯穿到学生干部的整个任期,动态监管,时时关注,帮助他们克服困难,不断成长。

  4、用创新的思维和开放式的管理理念,提升学生社团干部的潜能和活力

  学生社团有鲜明的特点,它的自发性,民主性,平等性和自主性决定了对于学生社团和学生社团干部的管理要有开放性的思维。第一,要合理放权。高校团委不能在学生社团建设上大包大揽,要完善和引导社团具备自身的造血功能,从而形成更高层面的相互关系。要敢于放权、善于放权,让社团干部能够更多地参与社团的管理工作。第二,要鼓励创新。要鼓励学生社团干部勇于创新,发挥社团集体智慧,在活动形式,活动内容,社团建设上只要是积极健康的,年轻人喜欢的要敢想敢做,不拘泥于传统的模式,社团才能焕发出应有的活力和生命力。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199558.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