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高等教育
学校如同一个小社会,学生在担任学生干部时,由于在过程中没有慎独自律,没有为同学服务到实处,导致学生干部没有受到其他同学的认可,被贴上一些不好的标签,这也就是污名。
一、学生干部污名化现象原因分析
沈阳师范大学是被公认的学生干部体系完善的一所综合类师范大学,作为沈阳师范大学的一份子,学校学生干部真实的生活、工作和思想等问题也出现在我们身边,对其了解也更为深入。学生干部污名现状可分为以下几点:
(一)高校学生干部追求名利、权利。部分学生干部受现状社会功利主义影响,认识上出现了偏差,同学经常跑办公室与领导、老师搞关系,在同学间,表现为请客送礼、拉关系、走后门,重视学生干部利益、荣誉,乱加德育文体分、私自印刷荣誉证书的现象比比皆是。因此失去了基层同学的威信。
(二)高高在上、缺乏团队意识。老师、社会对学生干部过分看重,使其心理产生了优越感。经常“欺负”低年级同学,按照自己形成的“套路”指使同学,自己只负责发令,无详细讲解,无实事。另一方面,部分学生干部缺乏团队合作意识,易将团队荣誉占为己有,保持不求无功,但求无过的作风,如果在学生工作中发现有违纪的同学,熟视无睹,少了应有的正气。
(三)形式主义、攀比心理严重。在学生活动中,更多的是以网络作为宣传的途径,而某些学生干部只作表面文章,不务实。另外,小事总要扩大化也是形式主义的体现,学生工作会议召开次数过多、会议要求繁琐。在活动筹备中,过分注重“华丽”和“气势”,造成了资金浪费。同时,在一些活动后,往往要借此聚会吃喝玩乐,给同学带来经济压力。
(四)偏重工作,学习意识薄弱。学生干部普遍出现工作与学习的重心偏离,将工作放在了第一位而忽视了学习。时常有学生干部在课上考虑工作问题,甚至请假、逃课去开展工作。当前,部分学生过分强调工作能力,“混文凭”的现象屡见不鲜,导致出现能力强、学习差的学生干部,其结果是得不偿失的。
(五)挫折耐受能力差,心理素质差。现在高校学生的主流群体为90后独生子女。90后干部的集体问题是缺乏责任意识,抗压能力低,较差的心理素质。当工作顺心时,热情澎湃,但是当遇到挫折、委屈时,部分学生干部出现消极情绪,甚至微不足道的困难就会令其丧失信心与勇气,甚至抱怨学校体制、老师不公、自己运气等轻易提出辞职。
二、缓解学生干部污名化的几点建议
(一)健全学生干部选拔机制是缓解学生干部污名化的前提。要想缓解学生干部污名化,关键是选出一批能力强,肯负责,肯奉献的学生干部队伍。较为合理的方法就是公开招聘,这样能从来自各地各具特色的学生中选出有潜力、有能力、优秀的。
(二)建立并完善学生干部管理机制是缓解学生干部污名化的关键。(1)加强思想教育,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在思想和能力方面,应该多开展干部思想教育和能力素质类培训活动,帮助学生干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摆正学生态度,培养奉献与服务意识,起到模范带头作用,远离形式主义以及官僚主义。(2)在思想观念上要严格教育。首先要使学生干部明确其职责,远离官僚风气,思想上有了改观,行动才能发生改变。其次,对待有问题的学生干部要耐心沟通,要不放弃,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对于对于屡教不改者,给予批评,采取取消其职务的措施,为学生干部在普通同学中“正名”。(3)在工作上要注重讲究工作的方式方法。可以在学生课余时间开展各种形式的学生干部培训活动,以此建立有效的机制给予针对性指导与培养。另外可以到各兄弟学院、学校吸取经验,开办经验交流会等,取长补短,开阔创新。在日常工作管理中,高校老师要培养学生干部勇于创新精神,超越自己的意识以此来带动学校的良好精神面貌。
(三)树立学生干部榜样是缓解学生干部污名化的突破。高校应适当发挥榜样力量,在校园内积极挖掘优秀学生干部中的个人或集体,通过宣讲会、微博等大学校园流行的形式,将其形象扩大,在校园能营造良好的风气。恰到地运用“明星”效应,使学生干部树立正确价值观,从而减轻污名化现象。
总之,学生干部是学校的中流砥柱,是高校校风的领头人,是高校管理的重要人员,提高对学生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摒除学生干部中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等不良之风,逐渐消除同学心中对学生干部的污名,无论对高校管理还是对中国的政治文明建设的进程无疑意义重大。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199666.html上一篇:浅谈高校职业指导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