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高等教育
一、我国目前文化创意人才培养的现状
(一)创意人才的短缺成为创意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据笔者所了解的对创意人才的短缺问题进行的调研情况,在对省内部分地区文化创意产业中动漫影视、广告传媒、旅游、创业园区等方面发展情况的调查中,仅动漫产业诸多公司在面对“您认为公司目前的最大困难是――”这一问题时,有超过半数的回答指向了“缺少好的创意和剧本”与“人才不够”;在回答“您认为中国发展动漫产业的制约因素――”时,“缺乏业内高端人才”和“前端创意与剧本缺失”成为除“缺少真正的市场化机制”外,中选率次高的两大因素;业内人士认为,创意产业会成为我国经济新的增长点,但创意人才的短缺成为创意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从动漫从业者队伍看,缺乏高端、创新和复合型的人才,特别是文化产品的创意、策划人才,影响了优秀原创产品的产出和整个产业竞争力的提升,直接导致我国原创产品在选题创意、形象造型、故事内容、技术手段等方面很难与日韩等国抗衡,使我国动漫产品缺乏核心竞争力。在调查访谈中许多公司都清楚地表达了我国的动漫产品所面临的形象老化、故事老套的窘境,希望创造出更多具鲜明时代个性且引人深思的优秀作品、打造出民族优秀品牌,但目前国内动漫从业者素质参差不齐,一般制作人员大量堆积,而前端策划创意、剧本创作、形象设计和后端营销、市场运作、衍生产品推广方面的人才极其匮乏,严重影响了优秀原创产品的质量和整个产业的发展。随着当今以动漫、动画、游戏等为代表的文化创意产业在中国如火如荼的发展,创意人才的培养和储备已成为该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
(二)策划、研发人才与创意执行人员更为稀缺
对产业有通透了解,对社会文化有较深理解,能够结合中国实际不断创新的高级创意人才与普通技能型人才相比更为稀缺,具有国际水准的更是风毛麟角。笔者调查发现我国真正意义上的创意人才十分匮乏,他们是以自主知识产权为核心、以“头脑”服务为特征、以专业或特殊技能(如设计)为手段的精英人才,对产业有通透的了解,能够结合中国实际并不断创新,并且拥有对社会文化的较深理解。这是文化创意产业人才链上最高端的原创人才即创意的生产者,属稀缺资源。而文化创意产品的经营(市场研发和运作等)与“(创意)执行人才的缺乏导致了我国创意产业执行力和整合力的欠缺”,这类人才要既懂文化又懂市场,针对行业本身掌握一定的营销知识,知道如何将技术和文化结合变成有价值的商品。由于现阶段缺乏对人们的新需求的分析概括和对市场新潮流的把握引领,这类创意产品的经营者人才、市场研发和运作人才越来越受到重视。以动漫行业为例,正是由于这类人才的缺失,许多具有相当艺术水准的作品市场价值没有得到最大发挥。
总之,在完整的创意产业人才链上,现状是中间人才(第二类)明显多于两端,高端原创人才和文化创意产品的经营人才呈现明显不足的现状,值得引起重视。从长三角地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实践和我国目前对创意产业研究现状看,存在的诸多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为忽视了文化创意人力资源对发展创意产业重要性的认识。因此,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和促进创新型国家与创新型省市目标的实现,深入探讨我国文化创意人才培养的有效路径已成为一种当务之急。
二、高校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及开发的相关策略
(一)改革教学模式和评价机制,强化学生创意能力和创新意识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以人的“创意”为基础,这就需要从业人员有非常强的创意能力和创新意识。高校对于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培养,要因材施教,并通过构建更为合理的课程体系,开设专门的创新课程;改变过去的教师为主体的灌输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运用自己的思维结合已掌握的知识来获取新知识;改进学生评价机制等途径来强化学生的创意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开放渗透,注重学科建设与创新平台建设
“开放”主要是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高校各相关专业教育资源对学生的有效开放。“渗透”则指各个专业之间基础知识培养相互渗透以及各专业不同阶段专业知识培养相互渗透。“开放”和“渗透”是实现多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有力保障。对于创意人才的培养,应该形成一个以学科为主,多学科辅助的新的学科体系,各个专业方向也应形成学科跨度更大的课程体系。这就要求院系之间减少学科壁垒,淡化学科界限,积极推进学科间的合作。教育部非常重视创意产业的学科建设与创新平台的建设。许多高校也根据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趋势,开设多媒体艺术设计、数字影像编辑与传播、艺术市场管理、艺术文化、艺术形态等,以适应文化创意产业高级人才的需求。
(三)重新整合相关专业资源优势,合理调整课程设置
为了适应文化创意产业各个领域的经营管理和市场营销的需要,高校针对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培养,可利用学校资源优势,专门开设一些综合性的文化创意产业相关专业,以培养符合文化创意产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针对文化创意产业人才需求的特点,在课程设置上,学校要调整专业结构,设置适合市场和社会需要的学科课程。学校的教育要尽可能的扩宽该专业的口径,合理构建学生的知识结构,使其掌握该专业发展所需要的相关理论知识,从而使学生进入社会后能够较快适应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在工作中能够对所学知识进行综合、更新,为创新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四)完善学生实践和实习机制,提高学生产业化能力
创意产品商品价值的实现,需要通过对其知识产权的开发和推广来完成。这就对文化创意产业从业人员的产业化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高校对于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培养,应针对性的通过增设产业管理与开发相关课程,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增加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完善实习机制,增加学生的实际工作经验等手段来提高学生对创意产品的产业开发能力。
(五)扩大高校文化创意产业基地的建设,发展为产业先导
高校文化创意产业基地能够很好地整合资源优势,扩充教育途径,为学生提供更为便利的学习条件和更为丰富的研究手段,使学生有机会在实践中提高创新能力和研究能力。各高校可利用自身的师资、科研优势,通过建立高校文化创意产业园的方式,与当地文化创意企业联系合作,达到培养学生和引领我国高校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目的。
三、结语
作为创新载体的文化创意产业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状况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人力资源的整体素质。在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方面,高校具有先天的资源优势,高校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模式应通过重视对学生创意能力和产业化能力的培养,通过高校优势教育资源的重新整合、文化创意产业基地的建设、教学模式和评价机制的改革和学生实践和实习机制的改善以及师资力量和资源投入的保障等途径来完成。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1996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