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高等教育
所谓和谐校园,指的是学校各种群体及个体之间的一种健康有序的稳定状态。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是建设和谐校园的基本要求和必然选择。文化和谐是和谐校园的本质属性,可以说,和谐校园建设的根本在于校园文化建设。大学校园它既是一个教育环境,同时也是一个文化环境。校园文化指的是各高校历史发展进程中逐步形成的,反映人们有别于其他社会群体的内在思维模式、价值理念及行为规范的一种精神氛围或团体意识。它是一种凝聚力和向心力,是维系学校团体的一种精神支撑。
从实质来讲,和谐校园文化是一种文化氛围,属于一种意识形态。和谐校园文化具有陶冶情操、启迪智慧、规范行为、统一师生价值取向的作用。它将高校在发展进程中逐步养成的优良传统和专业精神升华成全校师生共同追求的价值理念。可见,建设和谐校园文化对于加强高校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建设和谐校园文化的重要作用不仅体现在精神文明的建设上,它在理论教育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是和谐校园文化通过其营造的良好的精神环境及和谐的文化氛围是思想道德教育内涵的延伸,与思政课程内容之间是互补的关系;二是校园文化能够基于学生社团的理论研究来拓展理论教育内容;三是和谐校园文化还能通过各类宣传媒介(如广播、电视、报纸等)充分调动高校学生理论学习的积极性。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能够提高学生们的思想政治水平,促使其通过实践探索将思想政治理论转化为实际行动,从而全面提升个人素质。
高校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价值取向和文化水平,对和谐校园文化的影响往往是潜移默化的。高校生参与校园文体活动的过程中,会受到良好的道德教育,如学生可以在书画展览、文艺晚会、音乐欣赏中发现、体验和欣赏艺术美,提高审美情趣和素质。美育与德育相辅相成,都是从心灵上完成对人的塑造,从而把大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高校学生基于个人能力拓展需要积极参与高校文化活动,在快节奏的学习生活中感受到学习乐趣,从而消除疲劳,缓解学习压力。而且,适当参与校园文化活动,在轻松的氛围中愉悦身心,往往能在潜移默化中锻炼个人能力,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
2 和谐与德育工作的相互交错
2.1 搞好和谐校园文化活动,寓道德教育于活动之中
大部分高校都设有文体活动的相关课程安排。对于校园文化,高校学生往往具有特殊的感受能力及欲望需求,这是他们区别于社会青年的一大特点。高校生通过参与各类文体活动,不仅希望从中学得人文知识,同时期望从中获得美的享受,得到艺术的升华。高校教育应该集思广益,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尽量组织其广泛参与书画摄影、文学创作、影视评论等积极向上的文体活动;同时要完善激励措施,鼓励师生创作更多体现校园文化特色的艺术作品,并诚邀文化名人、专业的文体社团来校讲学,创办各类文化知识讲座,丰富校园文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高尚的文化活动对高校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取向和思想品德的成型往往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
2.2 搞好和谐校园文化建设,提倡环境育人
环境的影响对于提高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往往比传统的填鸭式教育更为有效。因此,切忌依靠单一的文体活动来构建校园文化。作为承担教书育人重任的高职院校,应该在资金和人员配备方面适当加大校园文化建设的投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为学生更好地参与文化活动提供场地和硬件设施方面的支持。可在校园内树立一些有教育意义的雕塑,美化校园环境;改善图书馆、宿舍食堂的人文环境;创办大学生活动中心等。同时,注意调动师生的积极性,鼓励其广泛参与文化活动的同时做好公共设施的维护工作,综合各方力量共同打造一个优美和谐的校园人文环境。
2.3 搞好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培育催人奋进的校园精神
校园文化能够反映一所高校的校园精神,校园精神是校园文化的精华。在高校中形成一种务实创新、团结奋进的校园精神是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核心内容和最终目标。校园精神不仅对学生的在校生活有积极的导向作用,学生步入社会以后的工作表现和社会行为受校园精神的影响都是潜移默化的。
2.4 依靠两支队伍,搞好和谐校园文化建设
构建和谐校园文化需要广大师生共同努力。校园文化对高校的发展方向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而教师则在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过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在校期间,学生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主要受教师影响,教师的言行和品德往往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品德,因此,教师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还应该以身作则,在为人处事方面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逐步引导学生端正思想品格,树立为科学献身的精坤,增强其责任意识和事业心,养成良好的治学态度和作风品格。一切文化活动,若缺少正确的引导,单凭学生盲目探索,很难领会文化活动的内涵。因此,要构建和谐校园文化,首先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充分发挥其创造能力和导向作用。
学生社团是文化活动顺利开展的助推力。学生社团的精心组织与策划,能够丰富文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这些学生社团大都由思想活跃、组织能力出色的骨干学生组成。高职院校应充分调动学生团体的积极性,为其创造能力的发挥提供广阔的平台,鼓励大家献计献策,使文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更加充实。骨干学生对于整个学生群体具有强大的号召力,学校应该努力创设条件,使其导向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学生社团的管理,应秉承“积极扶持、稳妥发展”的原则,尽量为社团活动创设广阔的平台,帮助其拓展视野,增长才干,充分发挥其创造力,加速信息流通,提高文化素质,倾力打造具有高度协作能力的学生社团。
2.5 强化理论研究,为和谐校园文化建设提供理论支持
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在理论方面尚有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如校园文化与市场经济,校园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等。只有从理论上认识校园文化的内涵、特征、功能、作用、规律等之后,才能形成共识,才能在实践上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作用,培养合格而有特长的优秀人才。
3 和谐与德育的共同提升
高校德育工作不仅要培养和塑造大学生的道德人格,也要为社会倡导高尚的道德精神和树立具有影响力的道德形象提供支持,使大学生的道德人格成为社会公德的中流砥柱。为了达到这一教育目标,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应坚持推广和实践和谐社会的理念,敦促高校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塑造高尚的思想品格,这已成为众多高职院校共同的期待。但在实际教学管理工作中,仍普遍存在“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部分教育工作者仍片面强调高等教育的专才培养职责,忽略了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因此,全面推进大学生的素质教育仍是现阶段众多高职院校亟待解决的一项重要教研课题。要做好此项课题,除了要与时俱进,及时更新教育理念,坚持完善教育机制,不断提升教师从业素质,还要搞好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努力创设一种和谐的校园人文环境。存在决定意识。若高校中缺少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就不可能造就科学文化巨匠,校园文化正是衡量一所高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高职院校应该不断强化和谐校园建设,努力提高德育工作水平,为大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一个有益的、富于激励性的、健康向上的、促进大学生素质全面提高的氛围和环境。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199786.html上一篇:高校基层党支部书记履职能力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