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高等教育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国家、社会、学生和家长共同关注的焦点。而面对如今就业形势不断严峻的现实,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不仅需要从传统的方法中汲取养分,更要着力研究就业指导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探索有效的新载体,进一步提升工作效率、加强工作成效。
一、目前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的制约
1.就业指导课程的空泛化
目前,各高校虽普遍开设了就业指导课,但却很难受到学生们的喜爱,原因是课程易流于表面,内容多停留在政策解读、技巧讲解等基础层面,实用性不强,缺乏系统性、科学性;涉及有关学生个性塑造、能力创新、价值取向的引导和职业生涯的规划内容较少;教法呆板,形式单一,不能调动学生对就业指导课程的兴趣,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求。因此,针对当前高校的就业指导课,很多学生发出了“我们不要集中营式的讲座,而要量体裁衣的指导”的呼声,更有甚者给出了“没什么用处”、“没有针对性”的评价[1]。
2.就业指导方法与手段的单一性
目前,各高校开展的就业指导目标过于单一,仅将学生的出路定格在就业上,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升学需要等其他生涯选择及职业变更的需要,学生无法从学校得到充分的辅导。较为常见的方法是通过大会“灌输”、“填鸭”,即召开毕业生年级大会,内容无非是分析就业形势、鼓励学生尽快就业等,缺乏针对学生个体特点的专门咨询和有效指导。尤其是很多高校缺少专业的就业指导工作人员,不能够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设计和具体求职择业的指导。另外,许多就业指导工作都是纸上谈兵,没有开展就业面试的实践和针对性的训练。
3.就业指导队伍构成的简单化
就业指导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一支能力全面的师资队伍,掌握包括职业生涯规划、心理学、就业政策、人力资源管理其他各方面的知识。而目前,许多高校参与就业指导工作的老师多为校内学生工作管理人员,缺乏实际的社会工作经验,视野相对比较局限,加之又缺少系统、完整的培训,就易导致就业指导能力的有限,且理论多于实践。
4.远郊办学使学生就业实践机会减少
如今,许多高校因扩招等原因纷纷向远郊地区开拓新校区,而由此带来的弊端则是周边配套设施的不匹配,造成学生只能依靠所在的生活园区满足各类需要。而远郊办学对于大学生就业来说,产生的直接影响就是实习机会的减少。比如针对师范生这一群体而言,课堂知识需要在实习中加以理解和深化,教学技能需在实习中不断锻炼和提高,而这些仅靠在第一课堂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另外,由于交通不便利、就业成本增加、信息获取量减少以及其他各种因素,易导致学生对找工作出现明显的倦怠情绪。
二、在生活园区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生活园区是大学生生活、学习的重要场所
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以及弹性学制的推进,现在的大学生除了上课,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在生活园区度过,那里是最能表现自我、展示个性、体现个人素质和能力的场所,又是学生之间相互影响、相互熏染的地方。园区文化是高校学生生活园区教育和管理理念的集中体现,对大学生思想品质和道德修养的影响具有潜在性、深刻性和持久性。所以,大学生在生活园区内的现状为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进园区提供了时间保证和实践基础。
2.生活园区是大学生锻炼能力、参与实践的第二课堂
如今的高校生活园区与传统相比,已经不单单是为学生提供住宿等生活便利,而是成为大学生交流感情、沟通信息的重要渠道,是大学生锻炼能力、参与实践的第二课堂。高校应“充分发挥学生人群集中、在园时间长、园区活动多、氛围轻松的优势,将就业指导引入园区,利用职前教育网络学堂、校内外专家讲座、优秀毕业生交流等资源和形式,从新生开始,根据学生的专业、爱好和特长,对学生实施有效的就业指导,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2]从而增强就业指导工作的生动性和广泛性,对提高就业指导工作的实效性,促进高校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
3.生活园区能提供针对性强、个性化的就业指导
目前,多数高校在学生生活园区的宿舍楼内都开设了活动室或自习室,可以依托这些硬件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比如一对一的专业咨询或小型沙龙,而非传统讲座式的宣传教育。结合每个园区、每栋楼宇里学生的年级、专业,设立不同功能的活动室,开展如师范说课、外语会话、舞蹈练习、考研复习等等各具特色的活动。这样不仅可以充实大学生日常的课余生活,还能有效地锻炼大学生的专业素养,扎实他们的专业基础。
三、在生活园区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有效途径
1.创办特色图书角,提供考研、出国、求职分类理论指导
结合如今学生生源地多元化、生涯发展多样化趋势,为更好地解决学生在考研、出国、就业等过程中的个性化问题,进一步细分学生需求,并使学生从对优秀书籍的阅读中获得自身成长,各高校可在园区宿舍楼内设立“爱心图书角”,所藏书籍可针对学生的个性化职业发展需求量身打造,并免费供学生阅览与外借。针对非师范生,可以考虑购置有关考研辅导、公务员笔试、求职笔经面经、出国咨询以及文史专业方面的书籍;针对师范生,则可考虑购置各类教材教辅,以及班主任心得、普通话考试辅导等书籍。学生通过这个平台培养了自主研究的习惯、提高了学习热情、解决了他们的部分疑惑,从而帮助他们提前思考适合自己的人生规划。 2.利用园区多样化宣传平台,建立全方位就业信息获取渠道
随着市场经济的确立和科技的高速发展,信息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日益加强。高校管理者应广泛收集毕业生需求信息,利用好园区各种宣传平台,从而搭建全方位就业信息获取渠道,努力提高毕业生需求信息的实效性和利用率。首先是网络平台,网络具有信息容量大、即时性强、成本低、便于交流等特点。对大学生而言,多数休息时间都在寝室内度过,而网络消遣则占了很大比例。所以,利用网络手段进行就业指导具有较大的可行性。其次,可利用校园广播、园区内的宣传公告栏,或通过纷发杂志、传单等纸媒,发布国家就业有关政策和需求信息,让学生及时了解就业形势,从而调整就业心态,合理确定期望值,做好就业准备。
3.设立园区多功能活动室,提供职业化技能锻炼场所
基于如今许多高校远郊办学的现状,考虑多校区办学情况与地缘特点,为拓宽学生专业实践平台,细化学生就业指导,各高校可在园区结合专业特色,设立各类不同功能的活动室,为学生锻炼专业技能提供场所。比如可以将活动室打造成一间“师范生‘微格’教室”,在学生们的课余时间免费开放,提供给他们试讲、备课的专门场所,这和传统教室相比更具私密性、便捷性和可操作性。又如外语角、形体房、舞蹈间、绘画室、考研自习室等等,皆可结合楼内学生的专业背景设计,从而鼓励学生在平时苦练专业基本功,扎实专业基础。
4.打造园区人力资源管理团队,制定个性化生涯发展方案
“当毕业生就业时面临人生的多重选择,往往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心理矛盾和心理不适,他们更需要的是一种将职业生涯规划与心理状态分析有机结合起来的个别咨询辅导而非集体号脉会诊。”[3]因考虑到每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为帮助他们更客观、充分地认识了解自己,使其职业选择既符合自己的志趣,也适应社会需要,可提供对学生个体进行的具有针对性的、全面而又细致的个性化职业指导。校内可通过邀请专业教师、班导师、辅导员等以个别谈心的方式了解每个学生的兴趣取向、能力倾向、价值观和性格,从而客观地指导学生选择相匹配的工作;校外则可通过引进社会人力资源管理团队进驻园区,开展“一对一”职业咨询活动。专家们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平时的在校学习状况、课下的社会实践经历入手,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的就业指导和建议、帮助每位学生全面地分析自己的性格、能力,也让他们及时认识职场和社会,合理规划职业生涯以便将来成功就业。
5.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提高综合职业能力
在高校学生生活园区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就是要努力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无形地融入到活动之中,使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受到熏陶和感染,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比如开展简历制作大赛、组织模拟面试,以提高毕业生的就业技巧和就业心理素质;开展师范生“三笔字”和说课比赛,以拓宽师范生专业实践平台,扎实专业基础。通过组织大学生参加高校学生生活园区各类文体活动,不仅可以满足大学生展现自我能力、增强自信心的需要,也可使大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各方面综合素养、提高团队合作精神、完善职业道德品质、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在今后的就业过程中能脱颖而出,从容面对各类挑战。
6.邀请校内外专家或优秀校友莅临园区,开展各类职场经验分享沙龙
传统的就业指导宣讲多以讲座形式进行,针对性弱,而小型的沙龙模式则可以较好地弥补这一缺憾。另外,较之传统的就业宣讲课程,在生活园区开展沙龙更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现实,具有较强的亲和力,比课堂上的抽象的理论灌输来说能收到更好的效果。而且相比起课堂上的严肃性,学生在生活状态中的随意性也更容易让学生反映真实的所思所想,从而能够真正地做到解惑。通过邀请不同工作背景和经历的专家走入校园,贴近学生,现场说法,对于在校大学生认清职业生涯方向,了解职场环境,积累求职经验必将有所裨益。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199822.html下一篇:地方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