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高等教育
一、研究视角――波特五力模型
波特五力模型是迈克尔?波特(Mchael Porter)于80年代提出的。它认为,在行业中存在着五种力量来决定着竞争规模和竞争程度,这五种力量综合起来会影响企业的吸引力,并且对企业战略的制定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波特五力模型通常用于分析客户的竞争环境,以提供企业战略制定所需要的相关信息,具体包括:行业内竞争者的竞争能力、潜在竞争者的进入能力、替代品的替代能力、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和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任何企业的竞争规律都将体现在这五种竞争的作用力上,综合这五种竞争的作用力,将会决定某个产业中的企业获取超过资本成本的平均投资报酬率的能力。企业通过其竞争战略能对这五种力量施加影响,如果企业能够通过这五种力量来影响其所在产业的竞争优势,那么它就能从根本上来改善或削弱产业吸引力,从而来改变本产业的竞争规则。
二、我国民办高校发展的波特五力模型分析
(一)行业内现有竞争者的竞争
截至2013年6月,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不含独立学院)共计2198所,其中独立设置民办普通高等学校424所;全国成人高等学校共计298所,其中民办成人高等学校1所。各高校的竞争相当激烈,每所高校都在想法着重打造自己的特色专业,提高自身的社会知名度和认可度,从而吸引更多的生源。国家对公办院校的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社会民众对民办院校的看法偏颇,使得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相比本就处于劣势。尤其在民办高校之间,生源和教育资源的竞争已经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为了抢生源和资源竭尽其能。而且大学适龄人口数近年来呈逐年下降的趋势,意味着生源数也将进一步下降。加上民办高校的数量逐年增多,出现了“前有公办高校压迫、后有高职高专堵截;内有独立学院围剿,外有国外名校联合办学的紧逼”这样一种“前有狼后有虎”的竞争环境中。
(二)潜在竞争者的进入能力
近年来,不少潜在竞争者的进入,进一步加剧了民办高校的竞争压力。一方面,由于国家出台相关政策的鼓励和地方政府的支持,一些经济实力雄厚且条件具备的企业或个人也开始进入教育行业,成立了新的民办院校;另一方面,一些依托公办大学的独立学院的数量也在逐年增加;此外,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一些原本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转型升级为高等职业院校。这些都对现有的民办高等院校构成了新的威胁。
(三)替代品的威胁
替代品的威胁主要源自三个方面:首先,社会上各类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和技校可能会成为民办高等院校的潜在替代品。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大力推广以及家长和学生在选择教育观念上的改变,在当前竞争激烈的就业形势下,很多学生放弃高等教育学习的机会转而选择就业目的更强的高级技工学校。其次,网络学院等新型教育模式的出现,也为学生和家长提供了新的选择。与民办高校相比,它们学费相对低廉、学习方式灵活并且同样可以拿到相应的学历证书,也成为一些全日制普通民办高等教育的某些市场的替代品。再者,随着中国的开放程度不断深入,现在国外对于留学生的限制越来越低,门槛越来越低,申请国外大学也越来越简单,留学已经成为许多考生家长及考生的选择,并且人数逐年增加,这从某种程度上也对民办高校造成了一定的威胁。
(四)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针对民办高校来说,其供应商主要为高校提供配套服务的供应商及教育资源提供技术支持的服务者,如教师和教学设备销售商等。由于信息的通达和市场化的普及,高校可以根据信息对比和招标来选择供应商,因而可以在议价过程中占据主动。而近年来我国硕士及以上的人才培养数量越来越多,就业形势却越发严峻,民办高校在招聘普通教师的议价过程中也能占据主动,但由于自身资源和科研环境限制,在聘请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专家和学者方面的议价能力较弱。
(五)购买者的议价能力
民办高校的购买者均为学生、家长和企业员工等受教育群体,民办高校的学费比公办高校普遍高很多,虽然有很多家庭(尤其是来自农村的普通家庭)难以负担民办高校高昂的学费,但随着国民收入的逐年提高,以及国家为学生接受高等教育提供助学贷款等优惠政策,仍有大批的购买者来消费民办高等教育,因此购买者的议价能力并不强。
三、民办大学良性发展战略的一些对策
通过对结合民办院校发展的实际情况,详细而深刻的分析了其所面临的内部和外部环境,民办院校只有通过积极的变革,才能保持良性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此,文章分别从不同方面提出了推进民办高校良性发展的有效策略。 一是准确定位,打造品牌知名度。民办院校一方面应摒弃急功近利的办学行为,准确认识自身定位,做到认真抓好教育质量,扎实地加强学校的办学资源和办学环境。一方面应更加主动地展开推广,加强自身品牌的知名度和社会认可度,成为全国知名、区域领先的民办高校。在目前人才需求结构失衡,学生就业压力增大的背景下,民办高校只有突出自己的教育特色,真正做到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才能提高自己的声誉和得到社会的认可。
二是利用充分的办学自主权,探索具有自身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以理念创新为先导,积极探索“学分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做到“以人为本”、“自主选择”和“因材施教”。坚持以质量提升为目标,加强学生实践技能和创新精神培养,实现学生进步、教师发展和社会评价多赢。通过积极与企业合作,促进学生就业;通过与其他知名高校合作,提高自身办学层次,为优秀学生提供继续深造的机会,以多种途径改善民办高校就业难、深造难的现状。
三是进一步加强内部管理的科学化与规范化,引入良性竞争机制。不少民办高校的内部管理体制还存在诸多问题,如职能部门结构臃肿,教师教学应付差事等。因此,民办高校应积极引入优胜劣汰的良性竞争机制,在资源整合上求突破,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和行政服务并网运行,通过明确绩效考核、薪酬及奖励制度,建立以结构工资制度为核心的激励机制等途径提高机构运行效率,降低人力资源成本。
四是通过人才强校,引进人才、留住人才。应进一步加大人力资源的投入,通过多种途径做好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引进与培养,避免人才流失。比如强化教师聘任(聘用)制度,使教职工的福利待遇及社会保险等切身利益得到有效的保障,确保不会发生不合理辞退等现象,保障教师的职称评定和评优;设立科研项目专项资金,支持并鼓励教师从事科学研究,鼓励教师的在职进修,给教师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等。通过以上多种途径留住人才,提高师资队伍建设水平。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199934.html